政府在19日大流行期间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平衡经济影响力与保护人们的健康(即经济与人道主义动机)。在本研究(n = 296)中,我们调查了人类价值观,政治取向以及对Covid-19的恐惧是否预测了经济和人道主义动机。我们发现,持有自我增强和规范价值观的人们具有较低的恐惧水平,并且在政治取向方面更加正确,倾向于优先考虑经济。相比之下,人们对规范价值的评价较少,交互式价值更少,报告了较高的covid-19相关恐惧,并且左倾的恐惧较大,倾向于优先考虑人们的健康。重要的是,价值观解释了差异超出政治取向和对Covid-19的恐惧。一起,我们的发现突出了价值观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摘要 本研究考察了公众对转基因 (GM) 和传统植物育种的态度,并探讨了对这两种育种概念态度的一般差异,包括性别和年龄等个人特征的影响。研究还试图根据施瓦茨价值理论,确定个人价值观与对转基因作物和传统植物育种的态度之间的关系。之前已经研究过特定价值观与对转基因生物 (GMO) 的态度之间的关系,但没有研究特定性别和年龄的特定价值观与对传统植物育种的态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使用 2019 年 1500 名瑞典消费者在线填写的问卷收集数据。问卷涵盖三个不同的方面:1) 社会人口统计数据,包括性别和年龄;2) 对转基因/传统植物育种的态度;3) 价值观,使用人类价值观量表测量。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传统植物育种的态度比对转基因的态度更为积极,男性对传统植物育种和转基因的态度都比女性更积极,年轻消费者对转基因的态度比年长消费者更积极。男性对传统植物育种的态度与“传统”价值观呈负相关,但与“普遍主义”、“仁慈”、“权力”或“成就”无相关性。女性对传统植物育种的态度与“仁慈”(负)和“成就”(正)呈相关性。无论男女,对转基因的态度都受到“普遍主义”和“仁慈”的负面影响,而受到“权力”和“成就”的正面影响。本文讨论了这些结果的含义。
人工智能及其配套技术机器人有望通过其分析、解释和执行人类行为的能力彻底改变人机关系(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2017 年)。这些能力在激发人们的兴奋和担忧的同时(Bostrom,2014 年),也引发了人们对指导技术发展的伦理和价值观的反思(Calo,2016 年)。因此,引发价值观演变的因素对于影响技术可能采用的形式至关重要。广义上讲,这些行为被视为在两个层面上运作:(1)通过认识论推断,通常通过神经科学观察——人类就像机器(McCulloch 和 Pitts,1943 年;Fodor,1975 年;Marr 和 Poggio,1976 年;Marr,1982 年;Piccinini,2004 年;Yuste,2010 年)和(2)通过本体论谓词,即作为人类元属性的推断类比——机器就像人类(Hornyak,2006 年;Kitano,2006 年;Sabanovic,2014 年)。由于人工智能设备的设计意图是减少人为干预的负担,它们越来越多地用于满足人类的一系列需求,从低阶运动辅助到高阶计算和社交功能,例如生活辅助伴侣和工作同事(Sabanovic,2014 年);因此,它们在多个层面上进行类比。尤其是高阶认知的模拟被视为价值归属的驱动因素——在此被理解为权利和道德权利的内在基础(Rothaar,2010),它源于关于技术操作类似于人类认知的本体论推论。也就是说,通过复制这些人类独有的能力,技术中本体论的入侵日益加深,以模拟本体论等价的名义推动价值进化。例如,Breazeale 的 Kismet 机器人不仅探索了促进人机交互所必需的社交手势,还探索了人类社交智能的构建,甚至探索了成为人类的意义(Breazeal,2002;Calo,2016)。因此,模拟挑战了传统的价值等级制度,将人类置于有机体生命的顶端,并为伦理、生物伦理和神经伦理实践奠定基础,这种优先顺序促进了人类的繁荣,同时也限制了对人类的有害干预。
随着人工智能在一系列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人工智能伦理[1]和安全[2]等领域也获得了关注。人工智能伦理和安全涉及多种问题,其中价值观一致问题可能是最重要的,也可能是最难的[3,4]。简而言之,它是关于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特别是尚未开发超级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与人类的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本文对上述定义中的“人类”一词提出质疑,因为这意味着如果人工智能系统不一定与其他生物的利益一致,那也没关系。特别是,本文关注非人类动物的利益。因此,我们主张将上述定义扩大到人类和非人类动物的目标和价值观。在人类历史上,许多伦理观点已经发生改变和发展。 Bostrom 和 Yudkowsky 指出,人工智能伦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接受变化,如果人类认识到以前的道德错误 [5]。如后所述,对待非人类动物就是一个道德问题的典型例子,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或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将非人类动物纳入人工智能伦理的持续研究中。除了极少数的尝试外,关于人类对非人类动物的道德义务的审议直到 20 世纪后期才开始获得动力 [6],例如通过契约主义的方法 [7]。主要标准是承认(许多物种的)非人类动物是有感知的,因此能够感受到痛苦 [8]。这也导致了“物种歧视”一词的传播,Horta 将其定义为“对那些不属于某一物种的物种进行不合理的不利考虑或待遇”[9](第 1 页)。道德方面的进步也开始体现在法规方面。如今,许多国家的国内法都承认非人类动物具有感知和痛苦(https://www.globalanimallaw.org/database/national/index. html,2021 年 4 月 11 日访问),而《世界动物福利宣言》仍处于提案阶段(https://www.globalanimallaw.org/database/universal.html,2021 年 4 月 11 日访问),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全球协议
背景:父母对疫苗接种犹豫不决导致儿童接种不足和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爆发。由于对疫苗接种犹豫不决的原因多种多样,医疗服务提供者在定期临床就诊期间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解决父母的所有担忧。在临床就诊前通过互联网提供个性化疫苗信息可能是一种有效缓解父母疫苗接种担忧同时又节省时间的好方法。包括基于价值观的定制是一种有前途但未经检验的信息创建方法。目标:本研究旨在描述我们开发基于网络的干预措施的过程,该干预措施正在一项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中使用,旨在通过减少父母对疫苗接种的犹豫来提高婴儿疫苗接种的及时性。方法:干预措施的制定结合了循证健康行为理论。通过一系列访谈、调查和反馈会议,与疫苗接种专家和潜在最终用户合作迭代开发干预措施。
atoosa.kasirzadeh@mail.utoronto.ca 多伦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
1 这项活动由隐私国际的创始人西蒙·戴维斯发起。隐私国际——全球隐私运动的基石——今天(2015 年 3 月 17 日)迎来 25 岁生日,http://www.privacysurgeon.org/blog/incision/privacy-international-the- foundation-stone-of-the-global-privacy-movement-turns-25-today-privacyint/;关于 PI – 1990-1991 年中期报告成员(1991 年 11 月 25 日),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02201847/http://www.privacyinternational.org/article .shtml 2 该问题源自《世界人权宣言》第 12 条,询问一个国家“对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的任意或非法干涉”。美国国务院民主、劳工和人权局,2019 年国家人权实践报告,附录 A,国家实践和说明材料准备说明,https://www.state.gov/reports/2019-country-reports-on-human-rights-practices/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人工智能协调背景下出现的哲学问题。它捍卫了三个主张。首先,人工智能协调问题的规范和技术方面是相互关联的,为在两个领域工作的人们之间的富有成效的参与创造了空间。其次,明确协调的目标非常重要。与指令、意图、显示偏好、理想偏好、兴趣和价值观协调的人工智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原则的人工智能协调方法以系统的方式结合了这些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第三,理论家面临的核心挑战不是确定人工智能的“真正”道德原则;而是确定公平的协调原则,尽管人们的道德信念存在广泛差异,但这些原则仍得到反思性的认可。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可能确定人工智能协调公平原则的三种方式。
摘要 人类价值观在任何旨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设计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只有少数设计方法在其设计中注重人类价值观,甚至在确定人类价值观方面几乎没有一致意见。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创建了一个基于全面价值框架的设计工具,以支持设计师在设计中解决人类价值观问题。该工具旨在提高设计师对人类价值观的认识,并提供有形材料以促进在设计过程中使用选定的价值观。本文探讨了该工具是否适用于设计教育并有效使用。一项针对设计专业学生的准实验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使用该工具支持的项目组在其设计理念中明显更注重人类价值观。评估结果表明,该工具不仅适用于设计过程,而且还能有效地用人类价值观丰富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