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会议的主题是量子通信和高性能计算的进步,会议取得了重大成果,凸显了量子技术的变革潜力。与会者强调了量子通信在确保安全通信方面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金融、医疗保健和商业等敏感领域。此次活动重点介绍了量子加密、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传感器等新兴技术,展示了它们在环境监测、医疗诊断和数据保护方面的多种应用。会议还讨论了实施量子通信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对先进基础设施的需求以及对长期稳定性的持续研究。此外,会议还强调了教育和终身学习计划的重要性,以让劳动力为未来的技术做好准备。展望未来,会议的成果预示着量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光明,对数字时代的行业、网络安全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微光机电系统(MOEMS)结合了微机电系统(MEMS)和微光学的优点,能够实现独特的光学功能,具有广泛的先进应用。硅基 MOEMS 通过简单的外部机电控制方法,如静电、磁或热效应,实现精确的动态光调制。本文简要回顾了硅基 MOEMS 的技术与应用,简要介绍了其基本工作原理、优点、常用材料和微加工制造技术,并介绍了微镜/微镜阵列、微光谱仪、光学/光子开关等先进硅基 MOEMS 器件的研究进展。由于硅基 MOEMS 在空间光调制和高速信号处理方面的独特优势,它们在光通信、数字光处理和光传感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最后对Si基MOEMS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根据项目期间收集的数据,创建了两份文件:一份现状报告(《柏林今日》)和一份柏林 2030 战略(《柏林明日》)。现状报告详细介绍了与城市发展有关的选定问题的现状。基于这份报告,《柏林 2030 战略》侧重于城市的发展目标、有前景的举措和示范性实施的具体领域。柏林战略涉及城市的未来。六个独特特征——柏林的独特优势——在创造城市今天提供的生活质量和竞争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还为柏林成为宜居城市的诱人未来设定了方向。构成战略的八份文件定义了该市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它们涵盖了基本问题和未来挑战,并包括决定柏林中长期发展前景的目标和活动领域。最后一部分侧重于十个转型领域,这些领域展示了地理优先事项并为将这些战略付诸实施提供了切实的框架。
摘要:数字孪生(DT)和人工智能(AI)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被学术界和工业界视为工业4.0的关键推动者。作为物理实体的数字化复制品,DT的基础是基础设施和数据,核心是算法和模型,应用是软件和服务。DT和AI在工业领域的落地,更依赖于领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融合。本综述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来基于AI驱动的工业4.0 DT技术的300多篇论文,总结了这些技术的总体发展以及智能制造和先进机器人领域的AI集成现状。这些涵盖了传统的复杂金属加工和工业自动化以及3D打印和人机交互/协作等新兴技术。此外,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人工智能驱动的 DT 的优势。从不同层面分别讨论了人工智能驱动的 DT 的实际挑战和发展前景。概述了工业 4.0 中多尺度/保真度 DT 与多尺度/保真度数据源的人工智能集成路线。
发行人有义务以季度报告的形式披露信息的理由 已登记与公开股份公司 RUSNANO 的证券相关的证券招股说明书。根据联邦金融市场服务局 2011 年 8 月 25 日的决定,开放式股份公司 RUSNANO 的证券招股说明书已注册 - 强制集中存储系列 01 的不可转换有息无记名债券、系列02、系列03,因此开放式股份公司“RUSNANO”(以下简称发行人)有义务根据联邦法律披露季度报告1996年4月22日第39-FZ号“论证券市场”。本季度报告包含发行人授权管理机构对未来事件和/或行动、发行人开展主要活动的经济部门的发展前景以及发行人的业绩的估计和预测。活动,包括发行人的计划、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执行某些行动。投资者不应完全依赖发行人管理机构的估计和预测,因为发行人未来活动的实际结果可能因多种原因与预计结果有所不同。购买发行人证券涉及本季度报告所述的风险。
氢能因其低碳、纯度高、能量密度高、转换效率高等特点,在印度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有望在印度发挥重要作用。分析了制氢、储氢、氢利用等各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综合水电资源的具体技术。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电解制氢和固体储氢材料是制氢和储氢方向的潜在发展方向。应同时发展氢燃料电池和氢气作为四冲程内燃机接口燃料等技术。利用光伏电网生产氢气,能够产生燃料电池电力和内燃机四冲程发动机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同时,氢能可以检测多个能源网络的连接,未来在综合能源服务园区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该系统不仅可以用于不间断灌溉,还可以用于满足没有电网的家庭负载需求。引言
摘要:增材制造技术(AM)能够制造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复杂结构,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骨组织工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传统的金属植入物由于与宿主组织的结合性差而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因此,具有多孔结构的新型材料植入物正在逐渐被开发出来,以适用于临床医疗应用。本文从增材制造技术和材料的角度,探讨生物骨组织工程理想材料的适宜制造工艺。首先回顾了现有的增材制造技术的方法和适用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介绍了各种AM技术的优缺点。详细讨论并总结了包括金属和聚合物在内的材料特性、常用的AM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此外,还介绍了不同金属和聚合物材料面临的主要挑战,例如生物降解性、各向异性、促进成骨能力的生长因子和增强力学性能。最后,展望了AM技术和生物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压缩CO 2 储能技术是平抑可再生能源产量波动的可行解决方案,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实现低压CO 2 的高密度储存。为了摆脱低压CO 2 液化储存和大规模洞穴储存带来的工程应用限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吸附跨临界压缩CO 2 储能系统。采用Fe-MOR(0.25)作为吸附剂,在298 K和0.1 MPa下CO 2 的储存密度可达390.94 kg/m 3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进行热力学模拟。结果表明,设计条件下系统往返效率、火用效率和储能密度分别为66.68 %、67.79 %和12.11 kWh/m 3 。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高压罐储压和储温对系统具有复合效应,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参数;临界点泄压会引起系统性能突变;换热器效率、压缩机和涡轮等熵效率的提高对系统性能有正向影响。
摘要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约 10% - 50% 的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会复发,这可能是由于微小/分子残留病 (MRD) 的持续存在。循环肿瘤 DNA (ctDNA) 是一种常见的液体活检方法,已被证明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在本研究中,我们回顾了支持使用 ctDNA 进行 MRD 检测的证据,并讨论了术后 MRD 检测的潜在临床应用,包括监测复发、指导辅助治疗和推动肺癌临床试验。我们还将讨论阻碍 ctDNA MRD 检测常规应用的问题。多分析物方法和特定基因和分子改变的识别,尤其是甲基化,是有效的检测策略,并显示出巨大的未来发展前景。需要基于ctDNA检测的介入性前瞻性研究来确定术后MRD检测的应用是否能改善肺癌患者的临床转归,并且不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健性仍需优化和改进。
1 . 长春理工大学跨尺度微纳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2 2 . 长春理工大学中国国际纳米处理与制造研究中心,长春 130022 摘要 金属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程材料,超疏液性金属表面(超疏水、超疏油、水下超疏油和滑溜特性)的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大自然是一位魔术师,赋予每一种有机生命体独特的优势。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创造出了大量仿生超疏液金属表面,这些仿生超疏液金属表面在自清洁、耐腐蚀、防结冰、减阻等应用方面表现出优势。本文报道了仿生超疏液金属表面的具体制备方法及应用。最后对仿生超疏液金属表面尚存的挑战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希望对拓宽金属的潜在应用范围及未来金属基先进功能材料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