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智利中部安第斯山脉南部(32 – 34.5 S)上新世至近期大型(N 0.1 平方公里)岩崩的分布和年龄,以确定岩崩触发机制及其对区域景观演变的影响。大多数岩崩发生在西部主科迪勒拉山脉,并沿着主要地质构造聚集。变异分析显示岩崩、地质构造和浅层地震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使用现有的 14 C 和 40 Ar/ 39 Ar 日期以及选定岩崩的新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龄校准了相对年代序列。使用岩崩区域分布的经验关系估计了岩崩引起的沉积物产量。在整个第四纪,岩石滑坡将沉积物输送到溪流中,其速率相当于 0.10± 0.06 mm a − 1 的剥蚀速率,而使用短期(20 年)地震记录的估计值为 0.3 − 0.2 +0.6 mm a − 1 。沉积物转移的估计值和岩石滑坡的空间分布反映了一种地貌,其中构造和地质对剥蚀的控制比气候更为重要。© 2008 Elsevier B.V. 保留所有权利。
最近发现,安妮(Andes)中高海拔仪式和人类牺牲的发现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仪式地点位于高度的山峰通常高达23,000英尺。高海拔考古学家认为,仪式是为了安抚“ apus”(安第斯山山神灵),对安第斯对雨水,水源和田野的生育力的责任负责。虽然仪式本身似乎是由于过去的气候事件或自然灾害(例如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动机,但其他假设表明,这些地点的位置与INCA帝国的扩展或用于灌溉的运河系统的扩展有关。尽管这些假设可以解释一些仪式地点的位置,但目前对印加人如何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些位置来在如此高的海拔处进行仪式的原因几乎没有理解。本文试图通过使用地理访问工具来推断这些考古遗址的空间和时间模式来填补对印加文化的一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