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导航仪器的相继发明,纬度读数逐渐得到改善:12 世纪的星盘、16 世纪的戴维斯象限仪以及 18 世纪的八分仪和六分仪,使纬度读数的精度达到了一海里。然而,经度仍然是一个推测航位的问题,因为没有时钟能够在整个典型航行的平均时间内保持足够的精度。第一台适用于导航的航海天文钟是在 18 世纪下半叶开发出来的,并在 19 世纪安装在船上。在开始航行之前,时钟会与参考天文台的当地时间同步,该天文台会发布导航所需的天文年历,例如英国的格林威治或加的斯的圣费尔南多;在特定的时间,这些参考天文台会将一个巨大的时间球在桅杆上上下升降,以便航海者可以记下他们自己时钟的偏差。
二维空间 三维空间 第四代操作系统 到达角 辅助全球定位系统 机载预警和空中指挥系统 加性高斯白噪声 基站 基于集群的路由协议 Cramer-Rao 下界 国防部增强型-119 联邦通信委员会 精度几何稀释 全球定位系统 组重复间隔 分层状态路由 初始作战能力 K-最近邻 局域网 基于位置的服务 视距 远程导航 位置服务中心 移动站 非视距 位置、计时、导航 相对距离 微发现 自组织路由 无线电地图 接收信号强度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 到达时间差 到达时间 飞行时间 世界时协调 超宽带 Wi-Fi 定位系统
使用 24 位 S 模式识别地址和/或 12 位 A/C 模式识别码为所有配备 S 模式和 A/C 模式的飞机开发唯一轨迹。确定所有飞机(包括配备 S 模式的飞机)的 A/C 模式识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