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由于事故和血管疾病的增多,残疾问题日益严重。截肢患者失去肢体功能往往导致步态异常。能量储存和返回 (ESAR) 足部假肢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有助于改善步态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截肢者行走阶段的代谢能量消耗。本研究采用了 3 种设计,模型来自 Catia V5 软件。有限元法分析使用 Ansys Workbench 18.1 软件评估这三种设计,在正常步行活动中,负载为使用者体重的 1.2 倍,最大重量为 70 公斤。模拟材料是碳纤维预浸料,其拉伸强度、杨氏模量、泊松比和密度分别为 513.72 MPa、77.71 GPa、0.14 和 1.37 g/cm3。决策矩阵法用于根据预定标准确定最佳足部假肢设计。决策矩阵中的最高值为设计 3 中的 76。所选设计(设计 3)经过步态周期分析后,最大 von Mises 应力值为 76.956 MPa,每个步态周期足跟着地载荷模型的安全系数值为 1.0762;平足 3.2509;足尖离地 6.6263。
结构电池是指既能储存电能又能承受机械载荷的多功能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碳纤维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材料选择,它既能储存能量,又能为电池提供刚度和强度,兼具双重用途。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结构电池电解液中金属锂的功能性正极的概念验证。这里展示了一种全碳纤维基结构电池,利用原始碳纤维作为负极,磷酸铁锂 (LFP) 涂层碳纤维作为正极,并使用薄纤维素隔膜。所有组件都嵌入结构电池电解液中并固化以提供电池的刚度。使用薄隔膜可以提高结构电池的能量密度。结构电池复合材料的能量密度为 30 Wh kg − 1,循环稳定性高达 1000 次循环,库仑效率约为 100%。值得注意的是,在与纤维方向平行测试时,全纤维结构电池的弹性模量超过 76 GPa - 这是迄今为止文献中报道的最高值。结构电池在替代电动汽车结构部件的同时减少传统电池数量方面具有直接意义。因此,为未来的电动汽车节省了重量。
摘要:氮化铝 (AlN) 是少数具有优异导热性的电绝缘材料之一,但高质量薄膜通常需要极高的沉积温度 (>1000°C)。对于密集或高功率集成电路中的热管理应用,重要的是在低温 (<500°C) 下沉积散热器,而不会影响底层电子设备。在这里,我们展示了通过低温 (<100°C) 溅射获得的 100 nm 至 1.7 μ m 厚的 AlN 薄膜,将其热性能与其晶粒尺寸和界面质量相关联,我们通过 X 射线衍射、透射 X 射线显微镜以及拉曼和俄歇光谱对其进行了分析。通过反应性 N 2 的分压控制沉积条件,我们实现了 ∼ 600 nm 薄膜热导率 ( ∼ 36 − 104 W m − 1 K − 1 ) 的 ∼ 3 × 变化,上限范围代表室温下此类薄膜厚度的最高值之一,尤其是在低于 100°C 的沉积温度下。还可以从热导率测量中估算出缺陷密度,从而深入了解 AlN 的热工程,可针对特定应用的散热或热限制进行优化。关键词:热导率、氮化铝、生产线后端、热传输、溅射沉积、低温、电力电子
有效地整合生成的人工智能(Genai)与教育实践的有望有望增强教学和学习过程。检查教师接受和使用Genai实施可以为成功应用所需的条件提供宝贵的见解。本研究包括一项调查,旨在衡量墨西哥一所私立大学的208名教职员工的教育实践中的接受和使用。使用的调查工具整合了技术接受模型(TAM)的要素和理论行动理论(TRA)。最初的问卷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并由专家验证,以确保在新背景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总体而言,接受维度获得了中最高的结果。行为意图获得了最高值,而主观规范获得了最低值。对教师学科和社会人口统计学的Genai接受的显着差异并未确定。此外,教师Genai的接受程度与Genai的教师使用以产生文本相关。在教育环境中使用Genai的教师之间认定的接受水平使人们期望将其融入教学和学习实践的前途有希望的未来。此外,鼓励对Genai整合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教师培训对在教育环境中有效使用Genai的影响。
摘要:二维 (2D) 半导体已被提议与现有的硅技术进行异质集成;然而,它们的化学气相沉积 (CVD) 生长温度通常太高。在这里,我们展示了在 50 分钟内在 560 °C 下直接使用 CVD 固体源前体合成连续单层 (1L) MoS 2 薄膜,在 450 至 600 °C、2 小时的热预算窗口内,以实现与现代硅技术的后端兼容。晶体管测量表明,在 1 V 漏极 - 源极电压下,100 nm 通道长度的导通电流高达 ∼ 140 μ A/μ m,这是迄今为止使用固体源前体在 600 °C 以下生长的 1L MoS 2 的最高值。在 6.1 × 10 12 cm − 2 电子密度下,传输长度法测试结构的有效迁移率为 29 ± 5 cm 2 V − 1 s − 1,这与在较高温度下生长的薄膜的迁移率相当。这项工作的结果为实现高质量、热预算兼容的 2D 半导体与硅制造的异质集成提供了一条途径。关键词:2D 材料、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MoS 2、二硫化钼、BEOL、后端生产线、化学气相沉积、CVD 生长、载流子迁移率■ 介绍
过量卤化铵作为成分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PeLED),旨在通过控制晶体度和钝化缺陷来实现高性能。然而,对于过量有机铵成分是否会影响薄膜的物理/电学性质以及由此导致的器件不稳定性,我们仍然缺乏深入了解。本文指出了在具有过量卤化铵的高效甲脒铅碘化物 (FAPbI 3 ) 基 PeLED 中性能和稳定性之间的权衡,并探索了其潜在机制。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过量卤化盐诱导的离子掺杂极大地改变了 PeLED 的性质(例如,载流子注入、场相关离子漂移、缺陷物理和相稳定性)。证明了表面清洁辅助交联策略可以消除成分调制的不利影响并在不牺牲效率的情况下提高操作稳定性,同时实现 23.6% 的高效率、964 W sr − 1 m − 2 的高辐射度(基于 FAPbI 3 的 PeLED 的最高值)和 106.1 小时的长寿命在大直流密度(100 mA cm − 2)下。研究结果揭示了过量卤化物盐与器件性能之间的重要联系,为合理设计稳定、明亮、高效的 PeLED 提供了指导。
Sb 2 S 3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环保半导体,可用于高性能太阳能电池。但是,与许多其他多晶材料一样,Sb 2 S 3 受到非辐射复合和晶界 (GB) 载流子散射的限制。这项工作表明,通过在 Sb 2 S 3 沉积的前体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Ce 3 +,Sb 2 S 3 薄膜中的 GB 密度可以显著从 1068 ± 40 nm μ m − 2 降低到 327 ± 23 nm μ m − 2。通过对结构、形貌和光电特性的广泛表征,并辅以计算,我们发现一个关键因素是在 CdS/Sb 2 S 3 界面处形成一层超薄 Ce 2 S 3 层,这可以降低界面能并增加 Sb 2 S 3 和基底之间的粘附功,以促进 Sb 2 S 3 的异质成核,并促进横向晶粒生长。通过减少晶界和/或 CdS/Sb 2 S 3 异质界面的非辐射复合,以及改善异质结处的载流子传输特性,这项工作实现了高性能 Sb 2 S 3 太阳能电池,其功率转换效率达到 7.66%。开路电压 (V OC ) 达到了惊人的 796 mV,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 Sb 2 S 3 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值。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同时调节 Sb 2 S 3 吸收膜的成核和生长的策略,以提高设备性能。
https://doi.org/10.5281/zenodo.14006030 摘要。列出了绿洲中散布的草灰色土壤遗传层中腐殖质和养分供应水平,微生物的分布、数量和质量随季节的变化,以及它们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碳、氢、氮、磷、钾和其他大量微量元素。耕地和底土中腐殖质的含量差异很大,最高值为1.01-1.45%,全氮0.087-0.126%,磷-0.625-0.743%。钾1.25-2.0%,磷、钾和氮的移动形式很少。舒尔钦区灌溉草甸灰土、灰草甸土、草甸土0-50厘米土层腐殖质储量定量指标在短时间内波动为60.90吨/公顷,氮为5.29吨,磷为上层0-30厘米土层3120吨,钾为8400吨,测定了不同盐度的常见盐和离子的数量,盐度取决于土壤气候、经济和生活条件。发现大量微生物与过去灌溉的弱盐和中度盐渍土相对应。上层微生物丰富,腐殖质、氮和氧气供应充足,下层微生物数量减少。发现微生物活动在秋季和春季随季节增加,夏季减少。
摘要:我们在此报告了对酞菁氧钒 (VOPc) 的磁弛豫和量子相干性的研究,VOPc 是一种多功能且易于处理的潜在分子自旋量子比特。通过一种基于交流 (AC) 磁化率测定法、连续波 (CW) 和脉冲电子顺磁共振 (EPR) 光谱相结合的新兴多技术方法,研究了纯态 VOPc ( 1 ) 及其在同结构抗磁性宿主 TiOPc 中的晶体分散体,这些 VOPc 的化学计量比不同,即 VOPc:TiOPc 1:10 ( 2 ) 和 1:1000 ( 3 )。交流磁化率测量表明,在高达 20 K 的温度下,弛豫速率呈线性增加,这与直接机制的预期一致,但在施加的静态场值(高达约 5 T)的很宽范围内, 仍然很慢。对 3 进行的脉冲 EPR 光谱实验表明,在室温下仍具有量子相干性,T m 在 300 K 时约为 1 s,这是迄今为止分子电子自旋量子比特获得的最高值。在室温下,在这种核自旋活性环境( 1 H 和 14 N 核)中也观察到了 2 的拉比振荡,这表明这种分子半导体中量子相干性的突出稳定性,可用于自旋电子器件。
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EU-ETS) 中引入价格走廊。这并不意味着用税收取代市场,而是保持市场价格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的变化,以减少波动性并改善对碳价的预测。在欧洲国家的能源税中纳入碳成分,以法国实施的模式为基础,2016 年气候能源贡献设定为 22 欧元/吨,2020 年价格轨迹为 56 欧元/吨,2030 年为 100 欧元/吨。这项措施对于鼓励运输和建筑行业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至关重要。努力在欧盟以外引入碳定价,并与所有选择这样做的国家合作。这并不意味着要实施单一的全球碳价或全球二氧化碳市场,而是要将所有致力于碳定价的国家和企业聚集在一起,分享共同原则。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碳泄漏。碳价缺乏互惠性要求我们采取措施,保持欧洲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这些产业受到国际竞争的影响。为确保防止碳泄漏的努力有效,在修订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指令时必须更新措施库。对燃煤电厂发电实行最低碳价,从而提高投资者的可见度,减少使用产生最高温室气体水平的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