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泛素硫酯酶 OTUB2 是一种来自卵巢肿瘤 (OTU) 去泛素酶超家族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在肿瘤进展和转移过程中经常过度表达。因此,OTUB2 抑制剂的开发被认为具有治疗重要性,但针对 OTUB2 的有效且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却很少。本文,我们描述了一种改进的 OTUB2 抑制剂 LN5P45 的开发,该抑制剂包含一个与活性位点半胱氨酸残基共价反应的氯乙酰肼部分。LN5P45 在活细胞中表现出出色的靶标参与度和蛋白质组范围的选择性。重要的是,LN5P45 以及其他 OTUB2 抑制剂强烈诱导 OTUB2 在赖氨酸 31 上的单泛素化。我们提出了未来 OTUB2 相关治疗的途径,并表明本研究开发的 OTUB2 抑制剂有助于揭示相关生物学的新方面,并开启有关理解 OTUB2 在翻译后修饰水平上的调控的新问题。■ 介绍
摘要:软骨肉瘤是一种治疗选择有限的难治性癌症,治疗方法缺乏重大进展。然而,PR-619 是一种新型去泛素化酶抑制剂,已证明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具有抗肿瘤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 PR-619 对软骨肉瘤的体内和体外影响。使用了两种人软骨肉瘤细胞系 SW11353 和 JJ012。使用 MTT 测定法评估细胞活力,而流式细胞术可以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进程。进行了蛋白质印迹分析以评估细胞凋亡、细胞应激和内质网 (ER) 应激。此外,使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检查了 PR-619 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PR-619 通过激活 caspase、PARP 切割和 p21 诱导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在 G0/G1 期。此外,PR-619 通过激活 IRE1、GRP78、caspase-4、CHOP 和其他细胞应激反应(包括 JNK 激活)增加了多泛素化蛋白的积累和 ER 应激。体内分析表明,PR-619 在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且毒性极小。这些发现为 PR-619 在人类软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和诱导细胞和 ER 应激提供了证据,表明其有可能成为人类软骨肉瘤的一种新治疗策略。
摘要:CGAS刺信信号传导是诱导I型IFN的主要途径,在防御巨型T. gondii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T。Gondii制定了多种策略来抵消宿主防御,从而在广泛的宿主中引起严重疾病。在这里,我们证明了T. gondii Rhoptry蛋白16(ROP16)通过抑制CGA(环状GMP-AMP合酶)途径通过刺痛的多素化抑制I型干扰素信号传导。Mech-在动态上,ROP16通过信号域与STING相互作用,并抑制NLS(核定位信号)domain依赖性方式中STIN的K63连接的泛素化。conse,在Pru tachyzoites中淘汰了ROP16,促进了I型IFN的刺激介导的产生,并限制了T. gondii的复制。一起,这些发现描述了一种独特的途径,其中T. gondii利用了sting的泛素化来逃避宿主的抗寄生虫免疫,从而揭示了对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相互作用的新见解。
背景: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已成为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但是,DKD的早期诊断很具有挑战性。三甲胺氧化物(TMAO)是一种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研究TMAO和DK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进行了横断面研究。本研究总共招募了108名T2DM患者和33名健康受试者。进行了多个逻辑回归分析和接收器操作特征曲线(AUROC)下的区域,以评估血清TMAO和DK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KD患者的血清TMA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NDKD(没有合并DKD的T2DM)组(P <0.05)。TMAO水平与EGFR负相关,并与尿素氮,ACR和DKD呈正相关(P <0.05)。逻辑回归分析表明,血清TMAO是DKD患者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P <0.05)。在诊断模型中,DKD诊断的TMAO的AUROC为0.691。结论:血清TMAO水平升高与T2DM患者的DKD风险呈正相关,这可能是DK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目标: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USP1抑制剂ML323在结直肠癌(CRC)细胞中下调了USP1,但特定机制仍然未知。方法:将CRC细胞裂解以进行免疫印迹以检测蛋白质表达。定量实时PCR进行检查以检查mRNA水平。进行了环己酰亚胺追逐测定法,以评估USP1的半衰期。共沉淀用于分析USP1的多泛素化。结果:CRC细胞中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增强了USP1蛋白稳定性。野生型USP1被MG132上调,但没有其催化突变体。此外,MG132也增强了USP1的多泛素化,这表明USP1通过泛素蛋白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同时,我们证实ML323在CRC细胞中下调了USP1的表达,并且环己酰亚胺追逐测定也显示ML323降低了USP1蛋白质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结果表明,MG132消除了ML323诱导的USP1下调和不稳定。此外,caspase抑制剂Z-VAD并未逆转USP1蛋白的不稳定,这进一步表明ML323诱导的USP1下调并不取决于CRC细胞中细胞死亡的影响。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USP1是自动泛素化的,ML323通过CRC细胞中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不稳定USP1,为抗CRC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针对USP1的理论基础。关键字:大肠癌,USP1,ML323
缩写:b -trcp,β-transducin重复蛋白; CBL-B,Casitas B淋巴瘤B; C-CBL,Casitas B谱系淋巴瘤; COP1,组成性的光型1; CSN5,组成型光形态发生9信号体5; DCUN1D1,有缺陷的Cullin Neddylation 1含域1;配音,去泛素化酶; FBXO38,仅F-box蛋白38; FBXW7,F-box,具有7个串联WD40重复; HRD1,HMG-COA还原酶降解蛋白1; KLHL22,Kelch喜欢家庭成员22; OTUB1,含有OTU结构域的泛素醛蛋白1; PD-1,编程死亡-1; PD-L1,编程死亡-1配体; PTM,翻译后修改; RBX1,环盒蛋白1;汤匙,斑点型poz蛋白; Stub1,stip1同源性和含有蛋白质1的u-box E; UPS,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USP7,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 USP9X,泛素特异性肽酶9,X连接; USP22,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2。*通讯作者。1 Xinsi Road,Xi'an,Shaanxi 710038,中国。**通讯作者。中国北京100853的海德安,豪德路28号。***通讯作者。1 Xinsi Road,Xi'an,Shaanxi 710038,中国。电子邮件地址:hanjing.cn@163.com(J。Han),huyi301zlxb@sina.com(y. hu),yanxiaolong@fmmu.edu.edu.cn(X。yan)。在重庆医科大学的责任下进行同伴审查。1这些作者为这项工作做出了同样的贡献。
先天或获得对小分子BRAF或MEK1/2抑制剂(BRAFI或MEKI)的抗性通常是通过维持或恢复ERK1/2激活的机制而产生的。这导致了抑制激酶催化活性(CATERKI)的一系列ERK1/2抑制剂(ERKI)的发展,或者还防止了MEK1/2通过MEK1/2激活ERK1/2的激活的PT-E-PY双磷酸化(双向力学或DMENISP或DMERKI)。在这里,我们表明八个不同的Erki(Caterki或dmerki)驱动ERK2的营业额为ERK2,这是最充实的ERK同工型,对ERK1的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热稳定性测定表明,ERKI在体外不会破坏ERK2(或ERK1)的稳定,这表明ERK2离职是ERKI结合的一种细胞后果。ERK2周转率,这表明ERKI与ERK2的结合驱动ERK2转移。然而,MEKI预处理阻止ERK2 PT-E-PY磷酸化和与MEK1/2的解离,可防止ERK2的离职。ERKI的细胞处理驱动ERK2的多泛素化和蛋白酶体依赖性转移以及Cullin-Ring E3连接酶的药理学或遗传抑制可防止这一点。我们的结果表明,包括当前的临床候选者在内的ERKI充当“激酶降解器”,推动其主要靶标ERK2的蛋白酶体依赖性转移。这可能与ERK1/2的激酶非依赖性作用和ERKI的治疗使用有关。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最高,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肺癌,其中85%死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目前,NSCLC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手术,但耐药性和肿瘤侵袭或转移常常导致治疗失败。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上调或抑制参与UPP的蛋白质或酶可促进或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作为UPP的调控者,主要通过去泛素化抑制蛋白酶体对靶蛋白的降解,从而发挥致癌或抗癌作用。本文就USP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靶向药物、PROTAC和小分子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的潜力进行综述。
Selinexor (KPT-330) 是一种具有强效抗癌活性的 Exportin-1 (XPO1, CRM1) 小分子抑制剂,最近已获得 FDA 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和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DLBCL),目前正在对许多其他适应症进行临床研究。由于 selinexor 与其他药物(尤其是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时经常表现出协同作用,因此采用更全面的方法来发现新的有益相互作用将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对患者进行分层、个性化治疗和改善临床结果需要更好地了解药物反应背后的遗传脆弱性和耐药机制。在这里,我们使用 CRISPR-Cas9 功能丧失化学遗传学筛选来识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 DLBCL 细胞系中 selinexor 与药物基因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 TGF β -SMAD4 通路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 selinexor 耐药的重要介质。此外,该通路活性较高与接受 selinexor 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延长相关,这表明 TGF β -SMAD4 通路是预测治疗结果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此外,我们还发现 ASB8(锚蛋白重复序列和 SOCS 盒含 8)是所有测试癌症类型中 selinexor 敏感性的共同调节剂,ASB8 敲除和过表达都会导致 selinexor 过敏。从机制上讲,我们表明 ASB8 促进了 selinexor 诱导的蛋白酶体降解 XPO1。这项研究深入了解了影响 selinexor 治疗反应的遗传因素,并可以支持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和新药物组合的开发。
摘要UHRF1依赖性的泛素信号在维持DNA甲基化的调节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uhrf1催化PAF15(PAF15UB2)的瞬时双单偶联化,该单次单位化在DNA复制过程中调节DNMT1在DNA甲基化位点的定位和激活。尽管UHRF1介导的PAF15泛素信号传导的启动已经相对良好,但其终止终止的机制以及如何在维持DNA甲基化完成后尚未阐明它们的终止。这项研究表明,USP7的去泛素化和ATAD5(酵母中的ELG1)卸载是从染色质中去除PAF15的关键过程。在复制染色质时,USP7在与DNMT1的复合物中专门与PAF15UB2相互作用。USP7耗竭或抑制USP7和PAF15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染色质上PAF15UB2异常积累。此外,我们还发现,PAF15(PAF15UB0)的非泛素化形式以ATAD5依赖性方式从染色质中删除。PAF15UB2在染色质上保持高水平,这表明维持DNA甲基化的完成对于终止UHRF1介导的泛素信号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发现提供了在S相结束时如何拆卸维持DNA甲基化机制的分子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