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 (HCV) 是黄病毒科中的单链 (ss) RNA 丙型肝炎病毒。目前的 HCV 治疗存在持续病毒应答率不足、耐药性快速出现等问题,特别是对于感染基因型 1 HCV 的患者。(1,2)我们合成了新的吡唑酰胺衍生物 (3) 作为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并研究了抑制机制(图 1)。活性最高的化合物抑制 Huh 5-2 细胞中的亚基因组 HCV 复制子 1b,EC50 为 6.7 μM,对 HCV 1b 的选择性指数为 23。命中化合物 1 不靶向 HCV NS5B 或 HCV IRES 介导的翻译;对 1 的抗 HCV 活性机制的评估表明,它抑制了 HCV 诱导的 COX-2 mRNA 和蛋白质表达,在 COX-2 启动子连接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中的 IC50 为 3.2 μM。我们的数据表明,吡唑酰胺衍生物通过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靶向 COX-2 而充当抗 HCV 药物。这些结果为这种新型化学类 HCV 抑制剂的命中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1)Tan, SL, Pause, A. 等人。Nat. Rev. Drug. Disc. 2002, 1, 867-881。(2)Barreca, ML, Manfroni, G. 等人。J. Med. Chem. 2013, 56, 2270-2282。(3)Manvar, D., Pelliccia, S. 等人。Eur. J. Med. Chem. 2015,90,497-506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主要通过受感染的伊蚊传播。2016 年,寨卡病毒感染因其爆发性传播和对发育中胎儿的显著神经系统缺陷而成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由于寨卡病毒复发的风险和对流行病学的了解有限,开发安全有效的寨卡病毒疫苗仍然是当务之急。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非整合慢病毒载体 (NILV) 的寨卡病毒疫苗,该疫苗编码了当前流行的寨卡病毒株的共识前膜和包膜糖蛋白。我们进一步评估了该疫苗在免疫缺陷和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在两种小鼠模型中,一次免疫均可产生强大的中和抗体滴度,并在免疫后 7 天内提供对寨卡病毒攻击的完全保护。这种基于 NILV 的疫苗在免疫小鼠 6 个月后再次接种时也能诱导持久免疫力。总而言之,我们的 NILV 寨卡疫苗通过单剂免疫提供快速而持久的保护,无需额外的佐剂配方。我们的数据表明,这是一种有希望用于紧急情况的寨卡疫苗候选物,并证明了慢病毒载体作为高效疫苗递送平台的能力。
2019-2020 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SARS-CoV-2)(以前临时名称为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导致大量冠状病毒感染疾病 (COVID-19) 患者死亡和发病,症状包括发烧、严重呼吸道疾病和肺炎。[1–3] 截至 2020 年 4 月 8 日,全球确诊病例超过 1,431,973 例,导致至少 82,085 人死亡。这些 SARS-CoV-2 分离株属于冠状病毒科的 Betacoronavirus 属,该属是一种有包膜的单链 RNA 病毒,包含 30 kb 的基因组和 14 个开放阅读框,包括四种主要的病毒结构蛋白:刺突蛋白(S)、膜蛋白(M)、包膜蛋白(E)和核衣壳蛋白(N)。[4–7] SARS-CoV-2 分离株的 S 基因序列与犀牛蝠冠状病毒 RaTG13 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3.1%,但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SARS-CoV) 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不足 75%。与 SARS-CoV 相比,SARS-CoV-2 的病毒 S 序列在 N 端结构域中有三个额外的短插入,S 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 (RBD) 的受体结合基序中的五个关键残基中有四个发生改变。 [6,7] 尽管 SARS-CoV-2 和 SARS-CoV 具有相同的人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II,但 SARS-CoV-2 似乎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1,8,9]
1. 背景 戊型肝炎病毒 (HEV) 是肠道传播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因。人戊型肝炎病毒属于戊型肝炎病毒科和正戊型肝炎病毒 A 属,有四种主要致病基因型 (基因型 1、2、3 和 4),属于同一血清型。不同基因型的传播途径和地理分布各异。戊型肝炎基因型 1 和 2 主要感染人类,而基因型 3 和 4 主要感染非人类哺乳动物,偶尔可导致人畜共患疾病。基因型 1 和 2 主要经粪口传播,特别是饮用水被粪便污染时。基因型 3 和 4 主要通过人畜共患途径传播,通过食用未煮熟或未煮熟的肉类传播,环境也是可能的传染源。感染可爆发或零星发生。基因型 1 和 2 是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最常见的 HEV 基因型,可能导致大规模疫情,通常发生在存在潜在地方性病毒传播的环境中。这些疫情尤其发生在拥挤、低收入、无法获得清洁水和人类粪便处理的环境。生活在脆弱、受冲突影响环境中的人和弱势群体,尤其是难民或境内流离失所者 (IDP) 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洪水和暴雨等环境条件,加上恶劣的卫生条件,往往会促进病毒的传播 (1-3)。虽然偶尔会出现零星病例和旅行相关感染,但 HEV 仍然是一种贫困疾病。
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主要通过受感染的伊蚊传播。2016 年,寨卡病毒感染因其爆发性传播和对发育中胎儿的显著神经系统缺陷而成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由于寨卡病毒复发的风险和对流行病学的了解有限,开发安全有效的寨卡病毒疫苗仍然是当务之急。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非整合慢病毒载体 (NILV) 的寨卡病毒疫苗,该疫苗编码了当前流行的寨卡病毒株的共识前膜和包膜糖蛋白。我们进一步评估了该疫苗在免疫缺陷和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在两种小鼠模型中,一次免疫均可产生强大的中和抗体滴度,并在免疫后 7 天内提供对寨卡病毒攻击的完全保护。这种基于 NILV 的疫苗在免疫小鼠 6 个月后再次接种时也能诱导持久免疫力。总而言之,我们的 NILV 寨卡疫苗通过单剂免疫提供快速而持久的保护,无需额外的佐剂配方。我们的数据表明,这是一种有希望用于紧急情况的寨卡疫苗候选物,并证明了慢病毒载体作为高效疫苗递送平台的能力。
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已成为重大健康问题 [1,2] 。截至 2020 年 6 月 1 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共有 6,057,853 例新冠肺炎病例,371,166 人死亡 [3] 。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包含四个属,即α冠状病毒、β冠状病毒、γ冠状病毒和δ冠状病毒。SARS-CoV-2 属于β冠状病毒属 [4] 。与所有冠状病毒一样,SARS-CoV-2 是一种正链、不分节段 RNA 病毒。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是所有 RNA 病毒中最大的,范围为 27–32 kD [5] 。SARS-CoV-2 感染的临床特征与 SARS 和 MERS 相似。 SARS- CoV-2 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烧、疲劳、干咳和呼吸困难,可能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并导致死亡 [6] 。SARS-CoV-2 具有高度传染性,已证明可通过污染物、咳嗽和感冒飞沫以及人与人接触传播 [2] 。一些预防策略包括经常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避免与身体不适的人密切接触。如果患者生病,建议在家自我隔离 [7] 。目前,预防 COVID-19 的疫苗正在研发中,而氯喹、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等化学实体已在细胞研究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ClinicalTrials.gov:NCT04283461])[8、9]。本综述重点关注重新利用的小分子作为 COVID-19 的治疗干预措施,以及对病毒和宿主的主要目标的了解。
执行摘要(法语和英语) 痘病毒科由 2 个亚科组成,即昆虫痘病毒亚科 (Entomopoxvirinae) 和脊索痘病毒亚科 (Cordopoxvirinae)。脊索痘病毒亚科被分为 11 个属,其中还添加了等待分类的病毒。脊索痘病毒亚科可以感染大量脊椎动物;人类感染已报告有 5 个属,其中最常见的有 4 个属(软体动物痘病毒属、亚塔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和正痘病毒属)。它们会导致良性皮肤感染(例如口蹄疫)或潜在致命的感染(例如天花)。与致病性正痘病毒有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天花复发的潜在风险,第二类是因接触受感染的啮齿动物和某些家畜而引起的其他正痘病毒,如猴痘和牛痘,并且由于停止天花疫苗接种后缺乏交叉免疫而加剧。 CNR专家实验室正在开发其专业能力,以便识别和表征发送给它的菌株。 CNR专家实验室除了诊断正痘病毒外,还致力于诊断副痘病毒、软体动物痘病毒和雅塔痘病毒。菌株分离在具有足够防护等级的实验室中进行,CNR 专家实验室可以使用防护等级为 2、3 和 4 的实验室。为了将其活动纳入质量方法,CNR 开展了大量工作以实施 ISO EN 15189 标准的要求。自 2017 年 12 月起,它已获得认证,编号为 8-4084。除了专业知识和咨询活动外,CNR-LE 还开展最终研究和更上游的研究,特别是改进诊断技术以及开发预防和治疗方法。聚合酶和复制复合蛋白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靶点正在被优先研究。在控制手段中,疫苗载体的验证仍在继续。痘病毒科由 2 个亚科组成:昆虫痘病毒亚科 (Entomopoxvirinae) 和脊索痘病毒亚科 (Chordopoxvirinae)。脊索痘病毒亚科分为 11 个属,还有待分类的病毒。脊索痘病毒亚科可以感染大量脊椎动物;已报道人类感染了 5 个属的痘病毒,其中最常见的是 4 个属(软体动物痘病毒属、亚塔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和正痘病毒属)。它们会引起良性皮肤感染(例如口蹄疫),但有些则会导致死亡(例如天花)。与致病性正痘病毒相关的公共卫生挑战首先与天花复发的潜在风险有关,其次,由于接触受感染的啮齿动物和家畜,并由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后缺乏交叉免疫而引发了其他正痘病毒疾病,如猴痘和牛痘。 CNR-LE 发展其专业知识,以识别和表征针对它的菌株。 CNR-LE 开发了诊断副痘病毒、软体动物痘病毒和雅塔痘病毒以及正痘病毒的能力。 菌株的分离是在具有足够防护水平的实验室中进行的,CNR-LE 可以使用生物安全 2、3 和 4 级实验室。 为了以质量方法注册其活动,CNR-LE 努力实施 ISO EN 15189 标准的要求。 它于 2017 年 12 月获得认证,编号为 8-4084。除了这些专业活动外,CNR-LE 还开展研究,特别是改进诊断技术和开发预防和治疗方法。研究聚合酶和复制复合蛋白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靶点。在预防方面,疫苗载体的验证仍在继续。
重要马匹健康信息:马疱疹病毒 1 (EHV1) 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马匹病原体,其主要作用是诱发怀孕母马的流产风暴或零星流产、马驹的早期新生儿死亡以及幼马的呼吸道疾病。马疱疹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通常由 EHV-4 引起,最常见于断奶的小马驹和一岁马驹,通常发生在秋冬季。老马比小马更容易传播病毒而没有表现出感染迹象。马 α 疱疹病毒 4,以前称为马疱疹病毒 4 (EHV-4) 是疱疹病毒科的一种病毒,可引起马的鼻肺炎。它是导致小马驹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病毒病因。与其他疱疹病毒一样,EHV-4 会导致受感染动物终生潜伏感染。治疗方法可能包括抗炎药物,有些马可能需要静脉输液。如果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是,抗生素对马疱疹病毒本身无效。马流感是由马特有的几种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通过受感染的咳嗽马以及受污染的水桶、刷子、马具和其他马厩设备传播。预防:疫苗可用于预防呼吸道和流产形式的 EHV 和流感,一般来说,未接种疫苗的母马所生的马驹应在 3-4 个月大时接种第一剂疫苗,接种疫苗的母马所生的马驹应在大约 6 个月大时接种第一剂疫苗。请咨询您的兽医以制定疫苗接种计划
摘要 当前,SARS-CoV-2尤其是Omicron毒株肆虐全球,甚至与IAV共同感染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公共卫生。目前尚未发现针对SARS-CoV-2的特效抗病毒药物。这需要更深入地了解SARS-CoV-2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探索抗病毒药物靶点,为研发抗SARS-CoV-2药物提供理论基础。本文讨论了IAV,它已被广泛研究,有望为SARS-CoV-2研究提供除冠状病毒科成员之外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希望为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建立理论体系。先前的研究表明,宿主PRR识别IAV或SARS-CoV-2的RNA,然后激活先天免疫信号通路,诱导宿主限制因子(如ISG)的表达,最终抑制病毒复制。同时,病毒也在转录、翻译、翻译后修饰和表观遗传水平上进化出各种对抗宿主先天免疫的调控机制。此外,病毒可以劫持支持宿主的因子进行复制。值得注意的是,宿主抗病毒先天免疫与病毒对抗宿主先天免疫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网络。此外,病毒复制周期受蛋白质、ncRNA、糖、脂质、激素和无机盐共同调控。鉴于此,我们更新了基于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网络的抗病毒药物靶点映射,并从病毒免疫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角度提出了将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网络作为 IAV 和 SARS-CoV-2 抗病毒药物新靶点的创新思路。
鬃狮蜥腺病毒 1 (BDAdV-1),也称为鬣蜥腺病毒 1,已被全世界描述为内陆鬃狮蜥 (Pogona vitticeps) 的一种流行传染性病原体,鬃狮蜥是一种最常见的有鳞外来宠物爬行动物。之前有限的腺病毒 DNA 聚合酶和六邻体基因序列数据表明,BDAdV-1 是腺病毒科 Atadenovirus 属的成员。Atadenovirus 会感染反刍动物、有袋动物、陆龟类爬行动物和鸟类,但已证明该属源自有鳞爬行动物。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项筛查调查以及 BDAdV-1 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该序列直接来自一条死去的幼年鬃狮蜥样本,该幼年蜥蜴在去世前表现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BDAdV-1 基因组为 35,276 bp,包含 32 个推定基因。它的基因组组织是 Atadenovirus 属成员的特征,然而,发散的 LH3 基因表明与其他属成员(如蛇腺病毒 1)相比,其结构相互作用具有不同的性质。我们鉴定了五种新型开放阅读框 (ORF),其中三种编码 C 型凝集素样结构域 (CTLD) 超家族的蛋白质。ORF3 具有 CTLD II 组样结构域结构,显示出与自然杀伤细胞表面受体和用于神经趋向性的 α 疱疹病毒毒力因子基因 UL45 的结构相似性。与典型的腺病毒右端基因相比,ORF4 和 6 非常长,可能编码具有新型、以前未描述过的结构域结构的 CTLD 超家族成员。BDAdV-1 是迄今为止 Atadenovirus 属中最具发散性的成员,为腺病毒的多样性、进化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