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 (TB)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抗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肺结核是最常见的表现,由原发性感染或潜伏性疾病复发引起。在极少数情况下,结核分枝杆菌会广泛播散,通常通过血源性或淋巴途径传播,导致多器官受累并可能危及生命,称为播散性结核病。我们介绍了一名 55 岁男性的病例,他到急诊室 (ED) 就诊,主诉炎症性多关节痛和肌痛,在过去四个月内病情逐渐恶化。其他症状包括疲劳、咳嗽伴有脓性痰,以及过去一个月内体重减轻。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肺矽肺和吸烟。体格检查显示,他面容憔悴,发烧(38.4 ºC),胸部检查正常,没有关节炎的迹象。血液检查显示贫血、白细胞减少、轻度肝细胞溶解和急性期反应物升高。尿沉渣显示轻度血尿,伴有红细胞管型。胸腹盆腔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弥漫性毛玻璃样支气管血管周围致密化、左侧胸腔积液、均质性肝脾肿大以及多发性纵隔、腹膜后、门静脉周围、髂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入院后,痰液和尿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 DNA 聚合酶链反应 (PCR) 呈阳性。诊断为播散性结核病,伴有肺和肾受累,并开始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进行抗结核治疗。此外,收集了 24 小时尿液,发现蛋白尿为 1,566 毫克/24 小时。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显示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关节痛持续存在,并伴有新发关节炎,因此进行了关节穿刺术。结核分枝杆菌学和结核分枝杆菌 DNA PCR 检测均为阴性。在病房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和下肢水肿,并检测到颈静脉扩张和低血压。即时心脏超声显示大量心包积液,无心包填塞。超声引导下进行了心包穿刺术。心包液的结核分枝杆菌学和结核分枝杆菌 DNA PCR 检测均为阴性。入院六周后,痰液 Lowenstein-Jensen 培养中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患者住院 145 天后出院,有迹象表明需要继续抗结核治疗至少 12 个月,治疗延长时间取决于临床进展。出院 12 个月后,患者无症状,分析和影像学检查均有改善;因此,停止抗结核治疗。播散性或粟粒性结核病是一种罕见疾病,由于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对每位临床医生的诊断都具有挑战性。如果最初没有怀疑结核病,多器官受累可能会影响诊断检查。临床医生应注意异质性疾病进展,因为最初发现器官受累并不排除疾病进一步播散的可能性。应迅速诊断,以便尽早开始抗结核治疗并预防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
摘要 目的 晚期外耳道鳞状细胞癌(SCC)的手术适应症高度依赖于颅底手术团队。本研究旨在评估 EAC SCC 患者的手术结果,并使用 T4 亚分期明确超晚期病例的手术适应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2 年至 2021 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治疗的 EAC SCC 患者。分析临床和手术结果,包括手术数据、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为了明确晚期肿瘤的手术适应症,我们提出了 T4 亚分期。结果 在本研究纳入的 46 例患者中,8 例为 T1 肿瘤,10 例为 T2 肿瘤,5 例为 T3 肿瘤,23 例为 T4 肿瘤。 T1、T2、T3 和 T4 肿瘤的 5 年 DSS 分别为 100%、85.7%、100% 和 61.7%。5 年 OS 和 DSS 之间未发现边缘状态的预后影响(分别为 p = 0.23 和 0.13)。远晚期(T4b)肿瘤患者的 DSS 明显短于早期(T1/T2)和晚期(T3/T4a)肿瘤患者的 DSS(分别为 p = 0.007 和 0.03)。结论本研究重点关注了 20 年来大学医院的 EAC 鳞状细胞癌患者,尤其是颅底受累患者,并提出了 T4 亚分类。即使对于局部晚期肿瘤患者,整块切除肿瘤也能帮助实现良好的生存率。
简单总结: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胶质瘤累及的细胞种类繁多,侵袭性强,因此大多数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较差。胶质瘤累及的细胞种类繁多,侵袭性强,因此大多数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较差。CRISPR/Cas9具有精准定位的特性,将其用于胶质瘤的治疗和发病机制的探索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本文主要探讨了CRISPR/Cas9在胶质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筛选临床预后关键靶点、探索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并指出了CRISPR/Cas9在胶质瘤治疗中的未来研究前景以及潜在的机遇和挑战,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CRISPR/Cas9在胶质瘤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摘要:众所周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 的精确定位可以预测肿瘤在周围神经结构中扩散的方向。本综述的目的是通过评估 GBM 经常发生的解剖区域以及在不同大脑区域观察到的主要分子改变来揭示 GBM 的侧化。根据文献,GBM 的精确或最常见的侧化尚未确定。然而,可以说 GBM 在额叶中更常见。与 GBM 有关的束和束似乎集中在皮质脊髓束、上纵束 I、II 和 III 束、弓状束长段、额海峡束和下额枕束。考虑到胶质母细胞瘤的解剖特征及其对大脑的累及,主要累及的大脑区域分别是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这是合乎逻辑的。尽管右半球的肿瘤体积较大,但已确定左半球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的预后更差,这可能反映了一些有害改变的解剖分布,例如 TP53 突变、PTEN 缺失、EGFR 扩增和
a. 累及至少 10% 的体表面积 (BSA) b. 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EASI) 评分为 16 或更高 c. 研究者总体评估 (IGA) 评分为 3 或更高 d. 特应性皮炎评分 (SCORAD) 评分为 25 或更高 e. 因 AD 病变位置(即头部和颈部、手掌、脚底或生殖器)导致失能 5. 受益人是否尝试过至少 2 种处方外用类固醇但失败了,或者有记录在案的不良反应或禁忌症,导致无法尝试至少 2 种处方外用类固醇? 是___ 否___ 请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受益人是否尝试过至少 2 种处方外用类固醇但失败了,或者有记录在案的不良反应或禁忌症,导致无法使用以下其中一种?是___ 否___ 请注明哪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肥大细胞增多症是一个统称,指一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状态,其特征是肿瘤性肥大细胞 (MC) 在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中扩增和积聚,包括皮肤、骨髓 (BM)、肝脏、脾脏、淋巴结 (LN) 和胃肠道 (GI) (1-4)。该疾病基本上可以分为皮肤肥大细胞增多症 (CM)、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SM) 和一种罕见的局部侵袭性形式,称为 MC 肉瘤 (MCS) (1-4)。CM 和大多数 SM 患者都会累及皮肤。根据目前可用的信息,在西方世界,CM 的患病率为每 10,000 人 1-3 人,SM 的患病率为每 10,000 人约 1 人,尽管目前尚不清楚 CM 和 SM 的确切患病率和发病率。表 1 列出了 CM 和 SM 的变体以及该疾病的基本人口统计数据。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IIM) 或肌炎是一组异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影响多个器官,包括肌肉、皮肤、关节、肺、心脏和胃肠道。虽然有报道称 SARS-CoV-2 感染后会出现新发肌炎,但与 COVID-19 疫苗接种相关的病例仍然很少。我们描述了一名 22 岁男性的独特病例,该患者在接种 SARS-CoV-2 和流感疫苗一至两周后发病,该患者出现类似于血管性水肿的严重进行性水肿性面部肌炎。这最终导致诊断为全身性炎症性肌炎,广泛累及手臂和腿部的近端肌肉。我们概述了临床病程、诊断调查和治疗方法,并讨论了 SARS-CoV-2 感染或基于 mRNA 的疫苗接种引起的炎症性肌炎的潜在分子机制和现有文献。
• SEER 注:用于重建的“组织”被认为是人体组织或皮肤。• SEER 注:为使用组织扩张器和脱细胞真皮基质/AlloDerm 的简单乳房切除术分配代码 43。组织扩张器意味着为重建做准备。• 仅适用于单个原发性乳房,在数据项手术程序/其他部位下对受累的对侧乳房进行切除代码。• 例如:炎性癌累及双侧乳房。双侧简单乳房切除术。代码 (41) 和其他部位代码 (1)。• 如果对侧乳房显示第二个原发性乳房,则分别切除每个乳房。第一个原发性乳房的手术程序为 41。对侧乳房的手术代码与对该乳房进行的程序有关。• SEER 注:原始手术时使用组织扩张器意味着计划将重建作为第一疗程治疗。将乳房切除术和重建编码为 43-49,无论时间如何。
摘要:抗癌药物尤其是免疫治疗和特定的靶向治疗可引起葡萄膜炎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尚不完全清楚该药物引起的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是否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葡萄膜炎,以及这些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上发表的病例和病例系列,分析了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所用药物、用药时长、发病时间、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葡萄膜炎的预后。我们重点关注免疫治疗和特定的靶向治疗引起的葡萄膜炎的差异。本研究共纳入55篇文章中报道的93例(43例男性,48例女性,2例性别不详)。平均年龄为59.6±13.5岁。80%的患者为双侧受累。免疫治疗60例(64.5%),特异性靶向治疗26例(27.9%),两组从治疗到发病的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癌药物引起的葡萄膜炎可累及从前部到后部的葡萄膜各个部分,表现为前房闪辉、前房细胞、视乳头炎、黄斑水肿、视网膜下积液、脉络膜积液。免疫治疗组以前葡萄膜炎(24例,40.0%)多见,特异性靶向治疗组以中间葡萄膜炎(8例,30.8%)多见。特异性靶向治疗组入院时平均LogMAR视力低于免疫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质类固醇治疗可有效控制抗癌药物引起的葡萄膜炎。但生存预后较差。在19例报告癌症预后的患者中,7例(36.8%)癌症未进展,8例(42.1%)出现进一步转移,4例(21.0%)死于癌症。总之,抗癌药物引起的葡萄膜炎累及双眼,表现为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接受特定靶向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中间葡萄膜炎和低视力,而免疫治疗患者更容易出现前葡萄膜炎。皮质类固醇对抗癌药物引起的葡萄膜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