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建立疾病模型的研究a:利用源自患有遗传性疾病患者的疾病特异性iPS细胞株,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建立基因修复型iPS细胞株。通过比较两种菌株的受影响细胞类型,我们将分析病理并发现治疗药物。将来,还有望进行通过移植修复型iPS细胞系诱导分化的细胞的基因治疗(细胞治疗)。 b: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将基因突变引入来自健康个体的iPS细胞系,以建立针对疾病的iPS细胞系。通过比较两种菌株的受影响细胞类型,我们将分析病理并发现治疗药物。
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死亡率的特点。microRNA-452-5p(miR-452-5p)和Moesin(MSN)已被证明与肿瘤的调控有关。miR-452-5p是否通过靶向MSN来调控NSCLC仍不清楚。方法:分别使用TargetScan数据和GEPIA数据库预测结合位点并分析基因表达。通过EdU染色、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测量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结果:预测并验证了miR-452-5p与MSN的结合位点。构建了过表达miR-452-5p的细胞株,miR-452-5p模拟物明显抑制了H322和A549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而pcDNA-MSN可以逆转miR-452-5p的这种作用。pcDNA-MSN通过降低E-cadherin、增加N-cadherin,显著逆转了miR-452-5p模拟物对H322和A549细胞株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GEPIA和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MSN在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显著升高。MSN高表达与肺癌晚期呈正相关,提示预后不良。结论:miR-452-5p通过靶向MSN调控H322和A549细胞株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过程。该研究可能为NSCLC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HER2+/HR+乳腺癌是一种特殊分子类型的乳腺癌,现有治疗方法易产生耐药,需要“精准治疗”。吡咯替尼是一种泛HER-1激酶抑制剂,可用于HER2阳性肿瘤,而SHR6390是一种CDK4/6抑制剂,可以抑制ER+乳腺癌细胞周期进展和癌细胞增殖。在癌细胞中,HER2和CDK4/6信号通路可能不是冗余的,SHR6390与吡咯替尼联合抑制两条通路可能对HER2+/HR+乳腺癌产生协同抗癌作用。在本研究中,我们确定了双药联合使用的协同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我们发现SHR6390和吡咯替尼联合使用在体外协同抑制了HER2+/HR+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两药联合应用可诱导HER2+/HR+乳腺癌细胞株G1/S期阻滞及凋亡;两药联合应用可延长异种移植模型体系中肿瘤复发的时间。通过二代RNA测序技术及吡咯替尼耐药细胞株富集分析发现,FOXM1与诱导HER2靶向治疗耐药有关。在HER2+/HR+乳腺癌细胞株中,两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FOXM1磷酸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抗肿瘤效果。这些结果提示SHR6390与吡咯替尼联合应用可能通过调控FOXM1来抑制HER2+/HR+乳腺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摘要 .目的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较高。组蛋白去甲基化酶4在染色体结构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GASC1是KDM4家族的重要成员,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方法 .构建KDM4C基因(又称GASC1)的短发夹状干扰RNA质粒和空白对照质粒,分别转染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KYSE-150和KYSE-30),根据细胞活力筛选最佳治疗浓度。细胞克隆实验分析各组细胞的增殖特性。细胞迁移和划痕愈合实验分析肿瘤的恶性转移和侵袭能力。免疫荧光分析检测蛋白GASC1的表达特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各组细胞株中蛋白Notch1、HIF1A、Flt-1、c-myc、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本实验通过加入咖啡酸及干扰RNA质粒调控各组GASC1蛋白的表达水平,之后通过一系列表征方法确定食管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能力与GASC1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通过测定各癌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证明GASC1蛋白的调控作用。结论.GASC1基因在食管癌的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抑制GASC1基因的表达,与癌症发展密切相关的NOTCH、MAPK等通路也会受到抑制,最终可能控制恶性发展。
KACTUS 已建立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 (QMS),并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和 ISO13485:2016 的要求制定了全面的监管文件。我们的全面文件计划不断更新和改进,以确保我们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当性和充分性。在每个生产阶段都严格管理质量控制,包括原辅材料检验、设备验证、细胞株管理、工艺开发和优化、分析方法开发和验证、产品包装和批次放行测试。
目的:探讨LZAP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干预方法。方法:利用TCGA等在线数据库对LZAP表达水平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建立稳定过表达LZAP的宫颈癌细胞株,探讨LZAP过表达对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体内成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研究显示,LZAP在宫颈癌中表达上调,LZAP过表达能显著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侵袭和迁移能力。裸鼠成瘤试验显示,LZAP过表达可促进宫颈癌细胞在体内的成瘤性;LZAP还能促进AKT473位点磷酸化,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结论:LAZP在宫颈癌中表达增高,并通过促进AKT磷酸化增强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EMT。
化疗是骨肉瘤 (OS) 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但副作用多,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化疗耐药性而疗效低下,因此研究骨肉瘤的新疗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将褪黑素与顺铂联合使用,并评估它们对 MG63 OS 细胞的影响。由于褪黑素具有抗癌特性,我们假设其与顺铂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顺铂的疗效。首先,使用 MTT 试验评估顺铂对 MG63 细胞的细胞活力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褪黑素与顺铂联合使用可增加 MG63 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此外,qRT-PCR结果显示顺铂和褪黑素联合作用后,MG63细胞中miR-181及P53、CYLD、CBX7和BCL2基因表达发生改变,P53、CYLD和CBX7表达增加,BCL2和miR-181b表达明显降低。此外,Annexin V/FITC比色法数据分析显示,顺铂和褪黑素联合作用后,MG63骨肉瘤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升高。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褪黑素联合顺铂可以增强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多药耐药是临床常见的问题,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克服或防止耐药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MUC1在NSCLC中调控紫杉醇耐药细胞株A549/PR的表达模式、功能及其潜在机制。分别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UC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采用CCK-8检测A549/PR细胞的细胞活力。此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PR细胞的凋亡率。其中,MUC1在临床NSCLC组织和A549/PR细胞中均过表达。沉默MUC1可通过上调Bax和Caspase-3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明显抑制紫杉醇治疗下A549/PR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提示化疗联合调控MUC1可能成为未来克服NSCLC紫杉醇耐药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目的:利用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胃癌干细胞(CSC-G),探讨肿瘤干细胞在侵袭、转移及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OCT4、SOX2、C-Myc、Klf4)的表达。体外球形克隆实验、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耐药实验、划痕迁移实验、环状形成实验检测其增殖、迁移、侵袭能力、L-OHP和5-FU抗性、血管生成,小鼠成瘤实验检测其致瘤能力。结果:与SGC7901相比,CSC-G中Oct4、Sox2、Klf4、CD44 mRNA表达显著增高,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SGC7901,而c-Myc表达量无显著变化。CSC-G的增殖、耐药、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高,小鼠成瘤能力也显著增高。结论:CSC-G的增殖、耐药、迁移、侵袭、成瘤能力显著高于SGC7901,CSC-G在增殖、迁移、侵袭、成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