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引言 随着全球预期寿命的增加,越来越多老年人出现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开发有效且可广泛应用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优先事项和挑战。认知训练和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 的联合干预已显示出对抗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下降的良好效果。然而,很难到临床中心进行重复治疗,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而且缺乏临床人员和医院空间,无法在更大规模的人群中开展长期干预。在家中远程监督应用 tDCS 将使参与者更容易接受治疗并减轻临床资源负担。到目前为止,评估以家庭为重点的认知联合干预可行性的研究很少。通过这项研究,我们旨在为多次家庭认知训练结合 tDCS 对健康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可行性和影响提供证据。方法与分析 TrainStim-Home 试验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30 名年龄在 60-80 岁之间的健康参与者将接受为期 2 周的认知训练和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阳极 tDCS(目标干预),并与认知训练加假刺激进行比较。认知训练将包括一个字母更新任务,参与者将接受 20 分钟的 1.5 mA 刺激。干预课程将在参与者家中进行,主要结果将是可行性,每个参与者成功完成三分之二的课程即可实现。此外,还将分析训练任务和未训练任务的表现。伦理与传播 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医学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了伦理。结果将通过出版物发布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工具,可用于增强治疗效果,例如在治疗中风后。所获得的刺激效果表现出较高的受试者间差异性,这主要是由感应电场 (EF) 的扰动驱动的。由于萎缩或病变等解剖变化,衰老大脑中的差异会进一步增大。通过基于计算机的个性化 EF 模拟来告知 tDCS 协议是减轻这种差异的一种建议措施。目标:虽然在模拟研究中,大脑解剖结构(特别是萎缩以及中风病变)被认为对 EF 有影响,但白质病变 (WML) 导致的白质电特性变化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尚未量化。方法:进行了一项团体模拟研究,将 88 名受试者分为四组,每组病变负荷不断增加。由于缺乏有关 WML 电导率的信息,因此在为病变组织选择任意电导率值时,采用不确定性分析来量化模拟中的变异性。结果:WML 对 EF 方差的贡献平均仅为其他建模组织贡献的十分之一到千分之一。虽然与低病变负荷受试者相比,高病变负荷受试者的 WML 贡献显著增加(p≪.01),通常增加 10 倍以上,但 EF 的总方差并没有随着病变负荷而变化。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WML 不会全局扰乱 EF,因此在对低到中等病变负荷的受试者进行建模时可以将其省略。但是,对于高病变负荷受试者,省略 WML 可能会导致病变组织附近的局部 EF 估计不太稳健。我们的结果有助于精确建模 tDCS 以进行治疗计划。
图 2 | 运动任务的 fPACT 和 7 T fMRI 结果。对右侧 FT(a:fMRI,b:左半球无颅骨 fPACT)、左侧 FT(c:fMRI,d:右半球颅骨完整 fPACT)和 TT(e:fMRI — 左图显示大脑左侧,f:左半球无颅骨 fPACT,g:fMRI — 左图显示大脑右侧,h:右半球颅骨完整 fPACT)的功能反应进行了成像。皮质上显示的功能反应(左栏)代表反应的最大振幅投影。功能反应也显示在通过激活的轴向(中间栏)和冠状(右栏)切片上。对于 FT(ad),我们选择相同的轴向和冠状切片显示在所有四张图像中。对于左侧无颅骨侧的 TT(e、f),我们选择彼此相距 5 毫米以内的切片。对于右侧颅骨完整侧的 TT(g、h),我们选择相同的轴向和冠状切片。但这些激活在空间上并不重叠。在每个功能图中,我们显示了以最大 t 值(𝑡𝑚𝑎𝑥)的 70% 为阈值的区域,这些区域列为每个皮质图下方的第一个值。皮质图下方显示了对应于最大 t 值的 70% 的 p 值(一元学生 t 检验)。白色箭头表示 fPACT 中的激活区域。比例尺:2 厘米。
对每个 TMS-EEG 记录位点进行包含受试者内因素“tACS”(γ、θ、假)和“时间”(T0、T1、T2)的方差分析。皮质振荡分析按以下步骤进行。我们首先评估基线(T0)的伽马振荡的频率和功率。为了测试 iTBS + tACS 方案是否可能导致伽马波段在振荡功率方面发生任何变化,我们使用了包含受试者内因素“tACS”(γ、θ、假)和“时间”(T0、T1、T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然后我们专注于单个频率变化分析;我们计算了单个频率峰值(整个振荡频谱中表达最多的频率),并且与伽马波段功率分析相同,我们使用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中受试者内因素“tACS”(γ、θ、假)和“时间”(T0、T1、T2)来评估波段表达的变化。对于
摘要 引言 神经性疼痛是脊髓损伤(SCI)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减慢患者康复进程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既往研究表明,对运动皮层(M1)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减轻SCI后神经性疼痛的平均疼痛程度和最严重疼痛程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区域是rTMS的常见作用靶区。近期有少数研究发现DLPFC的rTMS可缓解SCI的神经性疼痛。与M1区域相比,DLPFC区域rTMS治疗在改善SCI患者神经性疼痛及疼痛相关症状方面的疗效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dLPFC vs M1对SCI后神经性疼痛患者进行rTMS治疗的非劣效性,为rTMS治疗SCI后神经性疼痛提供更多选择。方法与分析 招募5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的受试者,随机分为DLPFC-rTMS组和M1-rTMS组,分别接受4周的rTMS治疗。除刺激部位不同外,两组rTMS治疗方案相同:10Hz,1250个脉冲,115%强度阈值,每天一次,每周五次,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第二周、治疗第四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评估VAS、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脊髓损伤疼痛数据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并计算VAS变化。 伦理与传播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试验,编号为KY2020041。在核实符合纳入标准后,将向所有参与者提供书面知情同意书。研究结果将发表在同行评议出版物上。试验注册号为 ChiCTR2000032362。
摘要背景:在脑出血(ICH)的治疗限制领域,近年来非侵入性经颅电刺激(tES)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转化研究推测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其他类型的 tES 仍然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治疗选择,可以逆转或稳定认知和运动障碍。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评估 tDCS、经颅交流(tACS)、脉冲(tPCS)和随机噪声(tRNS)刺激等四种主要 tES 模式对胶原酶诱导的雄性大鼠感觉运动障碍和纹状体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为了诱发 ICH,将 0.5 μl 胶原酶注射到雄性 Sprague Dawley 大鼠的右侧纹状体中。手术后一天,对动物连续七天施加 tES。在手术前一天和术后第 3、7 和 14 天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转棒和悬线测试评估运动功能。行为测试后,适当准备脑组织以进行立体学评估。结果:结果表明,四种 tES 模式(tDCS、tACS、tRNS 和 tPCS)的应用显著逆转了胶原酶诱导的 ICH 组的运动障碍。此外,tACS 和 tRNS 接受大鼠在悬线和转棒测试中的运动功能改善高于其他两个 tES 接受组。结构变化和立体学评估也证实了行为功能的结果。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 tDCS 在 ICH 治疗中的应用外,其他 tES 模式,尤其是 tACS 和 tRNS 可被视为中风的附加治疗策略。关键词:脑出血,纹状体,经颅电刺激,运动功能,体视学
阿尔茨海默病 (AD) 和帕金森病 (PD) 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随着疾病进展认知障碍和功能衰退。在非药物干预中,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 可能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康复策略,可以实现认知能力,对患者的功能自主性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我们的系统评价旨在评估 tDCS 对 AD 和 PD 患者认知的影响。我们在 PubMed、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Library 中搜索了随机对照试验 (RCT)。三位综述作者提取了感兴趣的数据,以神经心理学测试或实验认知任务分数作为结果测量。共纳入 17 项 RCT(10 项针对 AD 的试验和 7 项针对 PD 的试验)。与假刺激相比,tDCS 可以改善 AD 患者的整体认知和识别记忆,以及 PD 患者的一些执行功能(即分散注意力、语言流畅性和对干扰的敏感性降低)。对于其他研究的认知领域的好处,仍然存在批评。尽管初步证据不断涌现,但未来应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仍需要更大规模的 RCT,采用常见的神经心理学测量方法,并进行长期随访,以确定观察到的效果的持久性,同时还需要改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指南,包括电极连接、疗程次数、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以及要使用的认知电池。
用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有一定效果。经颅交流电刺激可为重度抑郁症成年患者提供非药物治疗方案。然而,尚无研究使用这种刺激治疗首发和未用过药物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我们采用随机、双盲、假对照设计,研究了这种刺激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治疗首发未用过药物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从 2018 年 6 月 4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0 日,我们招募了 100 名患者并随机分配接受连续 4 周(第 4 周)每天 20 次 40 分钟、77.5Hz、15mA、一侧前额和两次乳突主动刺激或假刺激(每组 n=50),之后进行额外 4 周的无刺激疗效/安全性评估(第 8 周)。主要结果是缓解率,定义为第 8 周 17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DRS-17) 评分 4-7。次要分析包括反应率(定义为 HDRS-17 减少 5-50%)、从基线到第 4 周和第 8 周抑郁症状和严重程度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数据以意向治疗样本进行分析。 49 名阳性治疗组患者和 46 名假治疗组患者完成了研究。第 8 周结束时,阳性治疗组 50 人中有 27 人(54%)、假治疗组 50 人中有 9 人(18%)达到缓解。阳性治疗组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假治疗组,风险比为 1.78(95% 置信区间,1.29,2.47)。与假治疗组相比,阳性治疗组在第 4 周的缓解率、第 4 周和第 8 周的反应率显著更高,并且抑郁症状从基线到第 4 周和第 8 周的减少幅度更大。两组的不良事件相似。总之,对额叶皮质和两个乳突进行刺激可显著改善首发未接受药物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可考虑作为门诊环境下对他们进行的非药物干预。
方法:我们设计并制造了一个平面 5 线圈 mTMS 换能器,以便控制直径约为 30 毫米的皮质区域内感应电场的最大值。我们开发了电子设备,其设计由独立控制的 H 桥电路组成,可驱动多达六个 TMS 线圈。为了控制硬件,我们编写了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为了在皮质中感应所需的电场,我们开发了一种优化方法来计算线圈中所需的电流。我们对 mTMS 系统进行了描述,并对一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概念验证运动映射实验。在运动映射中,我们保持换能器位置固定,同时以电子方式移动中央前回上的电场最大值并测量对侧手的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