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暗示了自噬1(AMBRA1)的蛋白质过表达(AMBRA1),这是自噬的关键调节剂,促进了胆管癌的细胞浸润和预后不良(15)。与此同时,一种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是一种调节正常细胞发育中涉及的信号传导途径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是固体肿瘤中常见的肿瘤基因之一,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神经细胞母细胞瘤(16-19)。crizotinib是一种特异性结合与碱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抑制剂,可导致抑制下游信号通路(20)。crizotinib已被批准为ALK -ADACDACDER 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尽管已经报道了胆道癌的ALK过表达,但ALK融合,特别是AMBRA1- ALK仍未报告。此外,关于克唑替尼在GBC携带ALK重排或过表达的GBC有效性的报告仍然有限。在这里,通过使用NGS,我们发现了对Crizotinib具有出色治疗反应的GBC患者的新型AMBRA1- ALK融合。
摘要:胆囊癌(GBC)是最常见的胆道癌症类型。GBC 通常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由于其侵袭性,手术干预受到限制,并且由于其对化疗不敏感,需要更有效的治疗。在 GBC 中,化疗联合抗 PD-L1/VEGF 抑制的疗效仍有待明确。本病例报告描述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和吉西他滨成功治疗转移性 GBC 且 PD-L1 综合阳性评分 (CPS) =30 的患者。经过六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状况出现部分缓解。到目前为止,她的 PFS 已超过 15 个月。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其他病例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用作 GBC 的有效治疗策略。显著的反应可能与 PD-L1 的阳性表达有关。此外,VEGF 抑制剂与化疗联合使用可能会因抗肿瘤免疫力增强而改善临床结果。化疗方案与抗 PD-L1/VEGF 抑制剂联合使用是治疗 GBC 的有希望的疗法。需要进一步精心设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来确认三药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关键词:胆囊癌、GBC、PD-1 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贝伐单抗、化疗
胆道癌是指胆道上皮的一组恶性肿瘤。基于解剖学来源,将胆道癌分类为以下类别:肝内胆管癌,脊椎脊髓胆管脊髓瘤,远端胆管癌,胆囊癌,胆囊癌和甲状腺癌(1)。从病理上讲,这些肿瘤中的大多数是腺癌(2)。手术切除率负有负缘和肝淋巴结清扫术的门口是护理的标准,并提供了长期治愈的唯一机会(3)。然而,由于转移到遥远的部位和淋巴结和淋巴结的转移以及主要血管的直接入侵,只有少数胆道癌患者有资格进行治疗手术(4)。此外,由于肿瘤复发率高,即使是接受治愈性切除术的患者的预后也很差(1)。因此,对于胆道癌患者而言,非手术治疗选择的发展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化学疗法是使用药物或药物组合进行的,是晚期疾病患者的姑息治疗选择。抗癌药
胆道癌 (BTC) 的治疗正在迅速发展。对于胆管癌和胆囊癌,治愈性治疗依赖于手术切除,然后进行辅助卡培他滨治疗。不幸的是,复发率仍然很高,迫切需要更好的辅助治疗策略。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晚期疾病,此时顺铂和吉西他滨化疗,然后进行二线 5-FU 和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治疗是大多数患者治疗的基石,因为没有可针对性的改变。靶向治疗,包括针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 ( FGFR-2 ) 融合、异柠檬酸脱氢酶 1 ( IDH-1 ) 突变、B-Raf 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 BRAF ) V600E 突变、神经营养性酪氨酸受体激酶 ( NTRK ) 融合、人表皮生长因子 2 ( HER-2 ) 扩增和/或微卫星不稳定性等肿瘤的治疗,正在迅速改变许多晚期 BTC 患者的治疗模式,尤其是肝内胆管癌患者。因此,应尽早考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分子分析,以便充分规划治疗。正在进行的研究可能会在未来阐明免疫疗法、肝脏导向疗法和肝移植对 BTC 的作用。关键词:胆道癌,胆管癌,胆囊癌,壶腹部癌,治疗,化疗,手术,靶向
胆囊 (GB) 是位于右肋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用于浓缩和储存胆汁 (1,2)。胆囊疾病 (GBD) 是上腹部疼痛的常见原因,每年影响很大一部分人口。GBD 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性更常见 (1)。急性胆囊炎是目前 GBD 最常见的表现,但胆结石、GB 息肉、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癌 (GBC) 也是 GBD 的表现 (2)。许多成像技术,如经腹部超声 (US)、内镜超声、磁共振成像 (MRI)、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CT),已用于诊断 GBD。超声检查无疑是诊断 GBD 的首选成像方法,具有获取方便、无辐射的优点。
•领域: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论文:超声检查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胆囊癌检测•获得了高度声望的总理研究奖学金(授予印度前10名国家研究所的3.5%的博士学位学生)•开创了第一个基于AI的Gallbladder Cancel(GBC)检测模型(US)的CVPR 2022222.•通过基于AI的早期检测,创新的GBC检测的精确,高效且可解释的模型 - 将5年生存率从5%提高到57%。•发表在CVPR,MICCAI,医学图像分析和柳叶刀区域健康等高影响力国际场所发表。•在印度多家医院的物联网设备(Jetson)上设计了云应用程序原型和部署的模型,以实时临床测试。•计算机视觉,ML,数据结构课程的助教。获得了机器学习课程的杰出助教奖。
• 肾上腺肿瘤、肛门癌、胆道癌(胆囊癌或肝内/肝外胆管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宫颈癌、cHL、中枢神经系统癌症、皮肤黑色素瘤(与 ipilimumab 或 lenvatinib 联合使用)、cSCC、子宫内膜癌(子宫肿瘤)、食管和食管胃/胃食管连接处癌症(一线、诱导或后续治疗)、胃癌(一线治疗)、HCC、MCC、MSI-H/dMMR 癌症**、NSCLC(一线或后续治疗)、PMBCL、POLE/POLD1 突变癌症、原发性皮肤淋巴瘤、RCC(一线或后续治疗)、SCCHN、SCLC、胸腺癌、甲状腺癌(未分化癌)、TMB-H癌症、TNBC(复发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疾病)、阴道癌、外阴癌和 MPM 可获得最长二十四 (24) 个月的治疗授权。 *
摘要背景:胆道癌 (BTC) 包括肝内胆管癌 (ICC)、肝外胆管癌、胆囊癌和壶腹部癌 (AVC)。尽管 BTC 在美国很少见,但在某些人群中的发病率正在增加且升高。本研究按年龄、性别、种族/民族、地理区域和解剖部位研究了美国的 BTC 流行病学。方法:使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计划以及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国家癌症登记计划数据库评估了 2001 年至 2015 年的 BTC 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生存率。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年龄标准化率计算和报告。数据按年龄、解剖部位、地理区域和种族/民族进行评估,并使用连接点回归模型预测年龄调整后的 BTC 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结果:研究期间 BTC 发病率增加(年百分比变化 = 1.76,95% 置信区间 [1.59–1.92]),ICC 增幅最高(6.65 [6.11–7.19])。未指明的 BTC 发病率最初增加,但最近开始下降。西班牙裔、亚裔/太平洋岛民、黑人或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原住民种族/民族的 BTC 死亡率高于白种人/民族。ICC 患者的死亡率最高(年龄标准化率 = 1.87/100,000 人年 [1.85–1.88])。所有 BTC 的五年生存率为 15.2%,范围从 8.5% (ICC) 到 34.5% (AVC),诊断时患有远处疾病的患者生存率 (3%) 低于患有区域性 (19.1%) 或局部晚期疾病 (31.5%) 的患者。结论:BTC 发病率增加,所有亚型的生存率都很低,ICC 患者的死亡率最高。这凸显了 BTC 患者中严重且不断增加的未满足需求。治疗方案有限,尽管研究免疫疗法、靶向疗法和替代化疗组合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流行病学见解可能会改善患者护理并为 BTC 的新疗法的整合提供信息。关键词:胆道癌、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胆囊癌、壶腹部癌
缩写:AE,不良事件;BTC,胆道癌;CR,完全缓解;DOR,缓解持续时间;ECOG,东部肿瘤协作组;EHCC,肝外胆管癌;5-FU,5-氟尿嘧啶;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GC,胆囊癌;IDH,异柠檬酸脱氢酶;IHCC,肝内胆管癌;NE,不可评估;ORR,客观缓解率;OS,总生存期;PD,进展性疾病;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PFS,无进展生存期;PR,部分缓解;RECIST,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SD,病情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一篇开放获取的文章,根据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禁止演绎许可 4.0 (CCBY-NC-ND) 条款分发,允许下载和共享作品,前提是正确引用。未经期刊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更改作品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版权所有 © 2023 作者。由 Wolters Kluwer Health, Inc. 出版。
胆道癌 (BTC) 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常见原发性肝癌,占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 2%。根据解剖来源,BTC 可分为肝内 (iCCA)、肝门部或远端胆管癌以及胆囊癌。虽然这些解剖学 BTC 亚型的突变谱在很大程度上重叠,但 iCCA 以高频率的 IDH1/2 突变 (10-22%) 和几乎 10-15% 的患者中唯一发生 FGFR2 融合而著称。近年来,FGFR2 融合已成为针对 BTC 的精准肿瘤治疗最有希望的靶点之一,FGFR 抑制剂已在欧洲和美国获批用于治疗晚期、已接受过治疗的 iCCA 患者。虽然非融合变异的治疗潜力仍存在争议,但预计 FGFR2 导向疗法领域将得到进一步快速发展和优化。本综述的范围是概述 iCCA 细胞中的致癌 FGFR 信号,并强调与 FGFR2 变异 iCCA 相关的病理生理学、诊断检测策略以及治疗前景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