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指出,通胀前景基本没有变化。最新的风险调整后通胀预测从 12 月上次会议上的 4.2% 降至 2024 年的 3.9%。对于 2025 年,风险调整后的通胀预测相对稳定,从 3.4% 降至 3.5%。央行对外部预测者的最新调查显示,通胀预期更加稳固,2024 年和 2025 年的平均预测均保持在目标范围内。与此同时,通胀前景的风险已经消退,但仍倾向于上行。考虑到目前的风险,央行认为,在通胀状况改善的情况下,短期内维持央行货币政策设置不变是适当的。央行还继续支持国家政府的非货币措施,以应对供应侧价格压力并维持通货紧缩进程。央行随时准备根据需要调整货币政策设置,以履行其维护价格稳定的主要职责。
由于影响信贷或流动性市场的危机、区域或全球经济衰退、大宗商品价格(包括石油)、货币汇率或利率的大幅波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主权债务和银行债务评级下调、重组或违约、不利的地缘政治事件(包括下文讨论的英国脱欧的影响以及包括美国、欧盟、中国在内的全球政策)或 COVID-19 等全球流行病等原因,市场混乱和重大经济衰退可能迅速发展。现任美国政府在美国税收和贸易政策、关税和影响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贸易的政府法规方面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此类措施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客户和供应商所在的国家或公司有业务所在地或其融资活动与之相关的国家。请参阅“– 风险因素 – 金融市场风险 – 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可能受到英国脱欧的重大影响”、“– 风险因素 – 业务相关风险 – COVID-19 风险”和“– 风险因素 – 业务相关风险 – 政府和其他融资来源的可用性”。
与某些理论相反,中国复工预计不会大幅降低全球供应链压力。自 2021 年以来,全球供应链堵塞是通胀飙升的主要驱动因素。中国经济全面复工会产生通货紧缩的影响吗?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几个。首先,供应链压力在 2022 年底和 2023 年初已经消退,全球运费和交货时间的改善表明了这一点(图 2)。这可能与大型出口市场(例如欧洲和美国)需求整体放缓,加上家庭消费从商品转向贸易密集度较低的服务消费有关,后者在疫情封锁期间受到抑制。因此,亚洲经济体的商品出口在 2022 年下半年出现疲软,并在 2023 年进入负增长区域。其次,2022 年中国制造业生产没有受到实质性影响,增长了 3%。与此同时,多个服务业行业因封锁而首当其冲,出现萎缩。最后,乌克兰持续战争和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可能共同导致供应链剩余压力。
中期财政可持续性 (2025-2028) 旨在确保中期财政可持续性,同时改善基本社会和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本文件中提出的预测和战略涵盖了实体、财政、金融和外部部门的最新发展以及适当的调整机制。在通货紧缩压力下,全球经济格局表现出显著的韧性。在国内方面,经济正在持续复苏。从中期来看,尽管存在气候变化风险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但预计经济平均增长 5.2%。预计通胀将逐步放缓,朝着 5% 的中央政府目标迈进。尽管收入动员改革取得了进展,但中期财政前景仍面临资金紧缩,原因是预计的赠款减少、债务延期到期后的巨额债务偿还以及到期期限较长的短期国内证券。资金紧缩可能会扭转迄今为止取得的成果,并引发对金融部门的溢出效应。要让国家恢复可持续的财政状况,政府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其中包括:
信息可能包括前瞻性陈述,这些陈述基于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期望、估值、目标和估计。这些陈述可以通过使用诸如“预期”、“目标”、“预期”、“计划”、“打算”、“前景”、“展望”、“项目”、“预测”、“相信”、“潜在”、“可能”等词语和类似词语或短语来识别。这些前瞻性陈述受有关集团及其证券、投资和经营环境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假设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其业务和战略的发展、集团进行的任何收购、合并、处置或其他公司活动、其运营行业的趋势、客户行为和契约的变化、宏观经济和/或地缘政治因素、流行病爆发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COVID-19 疫情)、董事会和/或员工构成的变化、恐怖活动风险、IT 系统故障、网络犯罪、欺诈和养老金计划负债、法律和/或英格兰银行、FCA 和/或其他监管和政府机构的政策和实践的变化、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利率、汇率、税率和国民保险费率、集团流动性、资本、融资和/或资产状况和/或信用评级的变化、未来的资本支出和收购、英国脱欧的影响
信息可能包括前瞻性陈述,这些陈述基于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期望、估值、目标和估计。这些陈述可以通过使用诸如“预期”、“目标”、“预期”、“计划”、“打算”、“前景”、“展望”、“项目”、“预测”、“相信”、“潜在”、“可能”等词语和类似词语或短语来识别。这些前瞻性陈述受有关集团及其证券、投资和经营环境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假设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其业务和战略的发展、集团进行的任何收购、合并、处置或其他公司活动、其运营行业的趋势、客户行为和契约的变化、宏观经济和/或地缘政治因素、流行病爆发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COVID-19 疫情)、董事会和/或员工构成的变化、恐怖活动风险、IT 系统故障、网络犯罪、欺诈和养老金计划负债、法律和/或英格兰银行、FCA 和/或其他监管和政府机构的政策和实践的变化、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利率、汇率、税率和国民保险费率、集团流动性、资本、融资和/或资产状况和/或信用评级的变化、未来的资本支出和收购、英国脱欧的影响
以彭博商品总回报指数 (BCOM) 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场在 2024 年第一季度上涨了 2.2%。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全球经济指标具有弹性,特点是持续的通货紧缩压力和强劲的制造业/工业活动,进一步支持了软着陆的前景。尽管美元走强(本季度上涨 3.2%),但大宗商品价格仍上涨。能源价格上涨 4.8%,石油价格领涨(+16.8%)。强劲的表现归因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OPEC+ 卡特尔自愿减产的延长以及周期性需求的上升。相反,由于供应创纪录和冬季气温较温和,天然气价格下跌了 -28.7%。工业金属价格徘徊在几乎不变的水平,仅下跌 -0.7%,因为投资者权衡了供应削减与不确定的中国房地产前景。由于大田作物和油籽大获丰收,农业价格下跌 3.0%,而软商品价格上涨 9.6%。在此期间,咖啡、棉花和糖的价格均大幅上涨。由于中国和美国屠宰牲畜,牲畜价格上涨 11%。贵金属价格上涨 6.6%,原因是新兴市场央行继续关注这一问题,且普遍预期货币宽松。
摘要:由于全球需求反弹、供应瓶颈以及食品和能源价格飙升(尤其是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全球通胀率从 2020 年中期的低点大幅上升。市场预计通胀将在 2022 年中期达到峰值,然后下降,但即使在这些冲击消退和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后,通胀率仍将保持高位。全球经济增长一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急剧下降,预计在本世纪剩余时间内,全球经济增长仍将低于 2010 年代的平均水平。鉴于这些发展,滞胀(高通胀和低增长相结合)的风险有所上升。从 1970 年代的滞胀中复苏需要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大幅提高利率以平息通胀,这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以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一系列金融危机。如果当前的滞胀压力加剧,它们可能会再次面临严峻挑战,因为它们的通胀预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金融脆弱性增加,增长基本面减弱。关键词:通货膨胀;增长;新冠肺炎;全球经济衰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货紧缩。JEL 分类:E31、E32、E52、Q43
免责声明本文档包含某些关于该集团的计划,目标和期望与其未来绩效,结果,策略和目标有关的计划,目标和期望。诸如“可能”,“可以”,“意志”,“期望”,“打算”,“估计”,“预期”,“目标”,“ Outlook”,“ Outlook”,“ Outlook”,“ Outlook”,“ Sekle”,“ Seek”,“ Seek”,“预测”或类似表达式通常都识别出前瞻性陈述。这些前瞻性陈述不是事实的陈述或未来绩效,结果,策略和目标的保证,并且其性质涉及风险和不确定性,因为它们与未来的事件和环境相关,这些事件和环境与集团的控制和环境相关,并且超出了该集团的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家庭和全球经济业务,诸如竞争的竞争和竞争,以及范围内的竞争和行动,以及范围内的竞争,汇率和行动,汇率和行动,汇率和行动,汇率,汇率,行动,汇率,行动,汇率,行动,利率,行动,汇率,行动,汇率,行动,汇率,行动,汇率,行动,汇率,行动,汇率,行动,汇率,行动,汇率,行动,汇率,行动,利率和行为相关行业中未来收购或组合的通货紧缩,时机影响和其他不确定性以及本集团及其分支机构运营的司法管辖区的国内和全球立法和法规变化的影响。
那么,2025 年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将会如何发展?尽管中国大陆经济因劳动力规模下降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信心减弱等一系列结构性不利因素而放缓,但亚太地区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大陆将是该地区少数几个实施财政刺激而不是整顿的政府之一。这种消费刺激措施可能有助于避免通货紧缩并管理负债累累的房地产行业,使其与该地区其他大部分地区形成反周期。城市化仍然是亚太新兴经济体增长的最大动力,再加上商业环境的充分改善,将推动印度、越南和菲律宾成为增长突出的市场。大量新消费者正在进入中产阶级,这对零售和旅游业尤其有影响。人口结构变化正在迅速发生,泰国和越南等经济体将因人口老龄化而面临医疗保健、养老金和就业方面的挑战,而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低于中国大陆,而且它们面临的挑战比日本或韩国更早。技术变革仍然是一个亮点,从半导体到电动汽车,全球许多尖端创新都发生在区域经济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