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纳米粒子还具有通过特定于目标部位的触发器激活的能力,例如利用对 pH 敏感的材料。人体大部分部位的 pH 值始终为中性。但是,人体某些部位的酸性自然高于其他部位,因此,纳米粒子可以利用这种能力,在遇到特定 pH 值时释放药物。另一种特定的触发机制基于氧化还原电位。肿瘤的副作用之一是缺氧,这会改变肿瘤附近的氧化还原电位。通过修改触发有效载荷释放的氧化还原电位,囊泡可以选择性地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
6.1 临床试验经验由于临床试验是在千差万别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疫苗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能直接与另一种疫苗临床试验中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也可能无法反映实践中观察到的发生率。在 2、4、6 和 12 至 15 个月大时接种 4 剂系列疫苗的儿童中,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以整个系列的范围提供)是:烦躁(57.3% 至 63.4%)、嗜睡(24.2% 至 47.5%)、注射部位疼痛(25.9% 至 40.3%)、发热≥38.0°C(13.3% 至 20.4%)、食欲下降(14.1% 至 19.0%)、注射部位硬结(13.2% 至 15.4%)、注射部位红斑(13.7% 至 21.4%)和注射部位肿胀(11.3% 至 13.4%)。接种单剂疫苗的 2 至 17 岁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报告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 (54.8%)、肌痛 (23.7%)、注射部位肿胀 (20.9%)、注射部位红斑 (19.2%)、疲劳 (15.8%)、头痛 (11.9%) 和注射部位硬结 (6.8%)。接种单剂疫苗的 18 至 49 岁成人中最常见的报告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 (75.8%)、疲劳 (34.3%)、肌痛 (28.8%)、头痛 (26.5%)、注射部位肿胀 (21.7%)、注射部位红斑 (15.1%) 和关节痛 (12.7%)。 50 岁及以上成人中最常见的报告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66.8%)、肌痛(26.9%)、疲劳(21.5%)、头痛(18.9%)、注射部位肿胀(15.4%)、注射部位红斑(10.9%)和关节痛(7.7%)。6 周至 17 岁儿童的临床试验经验接受 4 剂系列的儿童的安全性评估在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进行的 4 项随机、双盲临床研究(研究 8-11(NCT03893448、NCT03620162、NCT03692871 和 NCT02987972))中评估了 VAXNEUVANCE 对健康婴儿(6 周至 11 个月大)和儿童(12 个月至 15 个月大)的安全性。这些研究包括 3,349 名接受至少一剂 4 剂 VAXNEUVANCE 系列疫苗的参与者、1,814 名接受至少一剂 4 剂 Prevnar 13 [肺炎球菌 13 价结合疫苗(白喉 CRM 197 蛋白)] 系列疫苗的参与者,以及 538 名接受 VAXNEUVANCE 系列疫苗以完成以 Prevnar 13 为开端的 4 剂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系列疫苗的参与者。在美国(包括波多黎各),2,827 名参与者接受至少一剂 VAXNEUVANCE 或 Prevnar 13,2,409 名参与者完成任一疫苗的 4 剂系列疫苗。总体而言,参与者的中位年龄为 9.0 周(6-12 周),48.6% 为女性。种族分布如下:57.1%为白人,26.4%为亚洲人,9.5%为混血儿,4.7%为黑人或非裔美国人,18.8%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各疫苗接种组的人口统计特征没有显著差异。
4.7.1.1 配制多种疫苗时,建议仅为单个客户配制。 4.7.1.2 应在注射器上贴标签,以标明每个注射器包含哪种疫苗。 4.7.1.3 应记录每种疫苗的注射部位,以便在发生注射部位反应时识别相关疫苗。(例如,左上三角肌或左下三角肌)。 4.7.1.4 如果需要多次肠外注射,应尽可能使用单独的解剖注射部位(不同的肢体)。如果需要在同一肢体上进行多次注射,则注射部位应至少相隔 2.5 厘米(1 英寸)。对于三角肌质量不足的个人,可以使用大腿前外侧肌肉。(对于学校诊所,在大腿前外侧肌肉中提供免疫接种可能不可行)- 请参阅多次肌肉内注射资源 4.7.1。 5 确保每个部位的注射量不超过最大容量。 (见 4.6.1 节) 4.7.1. 6 已知会引起最多注射部位疼痛的疫苗(例如,Prevnar®13;MMR®II、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HPV])应在其他疫苗之后接种。 4.7.1. 7 如果同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制剂(例如,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每次注射应使用不同的解剖注射部位(不同的肢体)。
在疫苗接种后4天内,最常见的局部不良事件是注射部位疼痛,其次是注射部位的温度(“温暖”或“热”)和红斑。在接受MF59辅助疫苗的受试者中,局部注射部位反应(注射部位的疼痛和温度)比接受非副疫苗的受试者更频繁。在Fluad®组中,疼痛的频率为26%,比较组中的疼痛频率为14%。在Fluad®组中,注射位点的温度为18%,比较组为11%。征求的局部反应通常具有轻度或中等强度,通常在2-3天内解决3%或更少的受试者报告严重的局部反应。
Datopotamab deruxtecan 与 durvalumab 和卡铂的联合疗法正在临床开发中,用于治疗未经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且不具有可操作的基因组改变。NSCLC 是最常见的肺癌。局部晚期癌症已生长到其起始的身体部位之外,但尚未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转移性癌症是指已从起始的身体部位(原发部位)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症。可操作的基因组改变是指如果在患者的肿瘤中检测到 DNA 变化,则预计(或预测)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近 50% 的患者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患有 NSCLC,并且通常预后不良,每次后续治疗后结果都会恶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额外的治疗选择。
精神障碍 未知:接种后第一个小时或几天内出现激动、嗜睡和易激惹,但症状会迅速消失。 神经系统疾病 未知:接种后几天内出现抽搐(单独出现或伴有发烧),接种后两周内出现头痛、中度短暂性感觉异常(主要发生在下肢)。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未知:皮疹。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 未知:接种后几天内报告出现轻度短暂性关节痛和肌痛。 一般性疾病和注射部位情况 非常常见:注射部位疼痛、发烧超过 38.1°C。 常见:注射部位发红。 不常见:注射部位硬结。
对 Moderna COVID-19 疫苗的反应可能会减弱。• 疫苗有效性的局限性:Moderna COVID-19 疫苗可能无法保护所有疫苗接种者。不良反应临床试验中报告的 6 岁及以上个体在接种 Moderna COVID-19 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劳、头痛、肌痛、发冷、恶心/呕吐、腋窝肿胀/压痛、发烧、注射部位红斑、注射部位肿胀和关节痛。6 个月至 5 岁儿童接种 Moderna COVID-19 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烦躁/哭闹、疲劳、嗜睡、食欲不振、头痛、发烧、肌痛、发冷、恶心/呕吐、腋窝(或腹股沟)肿胀/压痛、关节痛、注射部位红斑和注射部位肿胀。在临床试验之外的大规模接种期间,接种 Moderna COVID-19 疫苗后,曾报告过过敏反应和其他严重过敏反应、心肌炎、心包炎和晕厥。随着 Moderna COVID-19 疫苗的更广泛使用,可能会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其中一些可能很严重。报告不良事件和疫苗接种错误疫苗接种提供者有责任向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VAERS) 强制报告以下情况:
许多人脑的临床和研究都需要精确的 MRI 结构分割。虽然传统的基于图谱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来自任何采集部位的体积,但最近的深度学习算法只有在对训练中使用的相同部位的数据(即内部数据)进行测试时才能确保高精度。外部数据(即来自看不见的部位的看不见的体积)的性能下降是由于部位间强度分布的变化,以及不同 MRI 扫描仪模型和采集参数导致的独特伪影。为了减轻这种部位依赖性(通常称为扫描仪效应),我们提出了 LOD-Brain,这是一个具有渐进细节层次(LOD)的 3D 卷积神经网络,能够分割来自任何部位的大脑数据。较粗的网络级别负责学习有助于识别大脑结构及其位置的稳健解剖先验,而较细的网络级别则细化模型以处理特定部位的强度分布和解剖变化。我们通过在前所未有的丰富数据集上训练模型来确保跨站点的稳健性,该数据集汇集了来自开放存储库的数据:来自大约 160 个采集站点的近 27,000 个 T1w 卷,规模为 1.5 - 3T,来自 8 至 90 岁的人群。大量测试表明,LOD-Brain 产生了最先进的结果,内部和外部站点之间的性能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对具有挑战性的解剖变异具有稳健性。它的可移植性为跨不同医疗机构、患者群体和成像技术制造商的大规模应用铺平了道路。代码、模型和演示可在项目网站上找到。
疫苗注射部位反应 - 治疗: 注射部位出现一些疼痛、发红和肿胀是正常的。这意味着疫苗正在起作用。发红并不意味着有任何感染。 热敷:对于发红和疼痛,可在注射部位敷上加热垫或温热的湿毛巾长达 20 分钟。根据需要重复。原因:会增加该区域的血流量。这也会加快愈合速度。 例外:如果您的 PCP 建议,可以使用冷敷,但仅限于注射当天。 按摩:在最初几天轻轻按摩注射部位。每天按摩数次。 不使用止痛药:尽量不要使用任何止痛药来缓解局部反应。原因:止痛药可能会降低身体的正常免疫反应。改用局部热敷。局部疼痛很少会加剧。 注射部位出现荨麻疹:如果非常痒,可以根据需要每天两次涂抹 1% 氢化可的松非处方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