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让许多人苦不堪言。有许多常规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手术、激素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有许多有害的副作用,限制了常规治疗的疗效。人们广泛研究了各种植物中发现的许多植物化学物质的抗癌特性。阿育吠陀和顺势疗法药物中存在的许多植物化学物质也被确定为良好的抗癌药物。因此,研究人员有很多机会从多个国家的药用植物中开发有效的抗癌药物。研究人员还需要了解植物化学物质的作用,以开发更有效的抗癌药物。本综述系统地讨论了不同类别植物化学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关键词:抗癌、植物化学物质、香豆素衍生物、喹啉和异喹啉衍生物、大环化合物、长春花碱。
P-糖蛋白 (P-gp) 是一种转运蛋白,可将多种结构上不相关的药物从细胞中排出。这种外排转运蛋白限制了各种抗癌药物、抗 HIV 药物、钙通道药物和其他作为底物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肿瘤细胞中 P-gp 的过度表达会导致多药耐药性。许多抗癌药物(包括紫杉醇、长春新碱、长春花碱、放线菌素 D、秋水仙碱和柔红霉素)从肿瘤细胞中排出,使 P-gp 成为化疗的主要障碍。这种转运蛋白在血脑屏障 (BBB) 上的高表达限制了 P-gp 底物(如利托那韦、沙奎那韦、奈非那韦等抗 HIV 药物和各种抗癌药物)进入大脑,从而对治疗各种脑部疾病提出了重大挑战。
摘要 马达加斯加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属于夹竹桃科。这种药用植物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可生产许多重要药物,包括单萜吲哚生物碱 (MIA) 长春新碱和长春花碱,用于世界各地治疗癌症。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版本的 C. roseus 基因组序列,该序列是通过结合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长读和 Illumina 短读获得的。这个更连续的组装由 173 个支架组成,总长度为 581.128 Mb,N50 为 12.241 Mb。使用公开的 RNAseq 数据,预测并功能注释了 21,061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总共 42.87% 的基因组被注释为可转座因子,其中大多数是长末端重复序列。随着对 MIA 产生植物基因组的了解日益增多,这个更新版本应该会简化进化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 MIA 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
铂类耐药性疾病和新疗法铂类耐药性疾病仍然是 TGCT 的治疗挑战,目前尚无关于实现疾病缓解的最佳挽救治疗的共识。目前,在此情况下使用几种基于铂类的标准剂量化疗方案 - VeIP(长春花碱 + 异环磷酰胺 + 顺铂)、VIP(依托泊苷 + 异环磷酰胺 + 顺铂)、TIP(紫杉醇 + 异环磷酰胺 + 顺铂)和 EP(依托泊苷 + 顺铂)31 – 33 ,以及高剂量化疗后进行自体骨髓移植 34 – 38 。这种情况的复杂性和频率意味着指南建议此类治疗应在专科中心进行。该领域取得进展的关键是多中心和跨国合作。这种合作得益于国际生殖细胞肿瘤组织的发展,例如国际全球生殖细胞肿瘤合作组 (G3) 和恶性生殖细胞国际联盟 (MaGiC)。
与人类相比,植物可以合成种类繁多的化学化合物,包括酚酸、黄酮类化合物、芪类化合物、木脂素、萜类化合物、生物碱和许多其他类型的次级代谢物,这些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并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经过广泛而持续的努力,一些植物化学物质,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和紫杉醇,如今已被批准作为抗癌药物,而其他几种植物化学物质正在临床试验中。然而,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在某些地方,植物衍生产品的抗癌作用研究一直与替代方法混杂在一起,因此被认为是不可信的,尤其是在传统医学在历史上并不那么普遍的地区,如几个亚洲国家。因此,只有大约 10% 的高等植物被探索过其成分的潜在治疗效果。此外,由于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之一包括保护植物免受各种环境压力的影响,这些植物化学物质的含量和组成可能因不同的区域生境而存在重大差异。因此,必须改变将植物产品视为替代药物的刻板态度,以识别新型抗癌药物的新先导分子。植物可能仍然含有一系列重要的药学上有趣但仍未鉴定的化合物。
测序和转录组学的进步使得通过共表达分析可以发现酶,其中候选基因通过组织表达模式与已知途径酶的相似性来识别 — — 最近在 C.roseus 和 Podophyllumpeltatum 中的发现证明了这一点 [ 4 , 5 ]。自组织映射等机器学习方法进一步优化了候选基因 [ 6 ]。这些方法,加上对植物体内生物合成定位的更深入理解,以及单细胞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候选基因的选择,加速了酶的发现 [ 7 ]。借助基于 OMIC 的工具(如 plantiSMASH)识别物理基因簇有助于阐明缺失的生物合成酶,如那可丁和长春花碱途径中的酶 [ 8–10 ]。然而,这种方法是有限的,因为许多植物生物合成途径几乎没有或没有基因聚集,如喜树碱生物合成途径[11]。基于同源性的克隆可以加速发现与已知生物合成酶具有直系同源功能的基因,例如在 Tabernanthe iboga 的 ibogaine 生物合成途径中鉴定出 C. roseus 脱羧酶直系同源物[12]。然而,途径的复杂性往往需要采用组合方法,例如 Gelsemiumsempervirens 氧化吲哚途径的发现[13]。
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其特征是高血糖(空腹和餐后血糖升高)和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失衡,并因胰岛素抵抗而导致多种并发症 [1] 。自古以来,草药 (HM) 在全球医疗保健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确保功效和安全性,对其多种化学成分的质量和控制进行彻底检查至关重要。植物营养素或植物化学物质通常存在于蔬菜中,在健康管理领域一直是较少探索的领域。它们帮助植物抵抗致病细菌、真菌、昆虫和其他环境压力源 [2] 。此外,由于其结构中存在不同的化学变化,它们也是有效的蛋白质调节剂、细胞内信号级联系统激活剂和插入剂 [3] 。多年来,天然产物一直是用于药物配制和健康改善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主要来源。通过民族药理学方法,人们更深入地研究了传统和民间医学知识,为药物发现和开发提供了有益的见解。这导致了几种植物源植物药的发现。这些包括紫杉醇、长春花碱、长春新碱、吗啡、利血平和地高辛 [4] 。由于饮食不当,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这对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产生了巨大的流行病学影响 [5] 。微量成分被称为抗氧化剂,参与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防止氧化链式反应的发生或进展 [6] 。
摘要。背景/目的:P-糖蛋白 (P-gp) 的过度表达是多药耐药 (MDR) 的主要机制。与 Janus 激酶 2 (Jak2) 抑制剂联合治疗可使 P-gp 过度表达的耐药癌细胞敏感。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目前处于 III 期临床试验中的 Jak2 抑制剂帕克替尼。材料和方法:进行显微镜观察、细胞活力测定、菌落形成测定、罗丹明摄取试验、膜联蛋白 V 分析、荧光激活细胞分选 (FACS) 和蛋白质印迹分析,以进一步研究作用机制。结果:我们发现当将帕克替尼与长春新碱 (VIC) 一起施用给 P-gp 过度表达的耐药 KBV20C 细胞时,帕克替尼降低了细胞活力,诱导了 G2 停滞,并上调了早期细胞凋亡。此外,VIC-帕克替尼治疗细胞中的细胞凋亡和 G2 停滞与 pH2AX 表达的上调有关。帕克替尼的 P-gp 抑制活性比二甲基亚砜 (DMSO) 处理的对照高出约 2 倍,表明 VIC-帕克替尼致敏涉及帕克替尼的 P-gp 抑制作用。与 VIC 类似,其他抗有丝分裂药物(长春瑞滨、长春花碱和艾日布林)也可以通过与帕克替尼联合治疗对 KBV20C 细胞产生致敏作用。此外,将帕克替尼与之前鉴定的 Jak2 抑制剂进行比较表明,在 KBV20C 细胞中,VIC-帕克替尼组合在较低剂量下具有与 VIC-CEP-33779 或 VIC-NVP-BSK805 组合类似的致敏作用。总体而言,Jak2 抑制剂和 VIC 联合治疗通过诱导早期细胞凋亡来增敏 P-gp 过表达的耐药癌细胞。结论:总的来说,pacritinib 诱导 G 2 停滞,降低细胞活力,具有高 P-gp 抑制活性,并上调
摘要 背景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很高,但治疗引起的过多短期和长期并发症仍然令人担忧。对于患有霍奇金淋巴瘤的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针对肿瘤抗原和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疗法可以提高早期反应率,并消除有毒的化疗和放疗,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毒性。我们进行了一项 II 期研究,以评估 brentuximab vedotin 和利妥昔单抗联合风险适应性化疗对新诊断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cHL) 的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的安全性和总体反应率。方法 这是一项前瞻性、II 期、非随机、风险分配研究。患者在 2012 年至 2020 年期间接受治疗和评估。符合条件的患者年龄≥1 岁且≤30 岁,患有晚期、中危和高危新诊断的 cHL。患者接受 4 或 6 个周期的 brentuximab vedotin(1.2 mg/kg)、阿霉素(25 mg/m 2 )、长春花碱(6 mg/m 2 )、达卡巴嗪(375 mg/m 2 )和利妥昔单抗(375 mg/m 2 )治疗。在两个周期的治疗后评估早期反应。受累野放射治疗 (IFRT) 仅限于病变较大且反应缓慢的高危患者或化学免疫治疗结束时未完全反应的患者。结果 共纳入 30 名患者,中位年龄为 15 岁(4-23 岁)。其中中危患者 18 名,高危患者 12 名。毒性包括 III 级粘膜炎(3%)、输注反应(3%)和周围神经病变(6%)。完成化学免疫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 100%。 18 名患者(60%)获得了快速早期反应。4 名患者(13%)需要 IFRT。5 年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为 100%,中位随访期为 62 个月(18-105)。结论 使用 brentuximab vedotin、利妥昔单抗和风险适应性化疗进行免疫治疗对于新发
Adcetris ® (brentuximab vedotin)。抗 CD30 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重组嵌合 IgG1 抗体与细胞毒剂单甲基澳瑞他汀 E (MMAE) 偶联。PF:用于输注溶液的浓缩粉末。I:与阿霉素、长春花碱和达卡巴嗪 (AVD) 化疗联合治疗未经治疗的 CD30+ IV 期霍奇金淋巴瘤 (HL)。自体干细胞移植 (ASCT) 后复发或进展风险增加的 CD30+ HL。ASCT 后复发或难治性 CD30+ HL,或如果干细胞移植不是治疗选择,至少接受过两次治疗后复发。与环磷酰胺、阿霉素和泼尼松 (CHP) 化疗联合治疗未经治疗的 CD30+ 外周 T 细胞淋巴瘤 (PTCL)。复发或难治性全身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sALCL)。全身治疗后病情进展或无法接受其他全身治疗的 CD30+ 皮肤 T 细胞淋巴瘤 (CTCL)。D:作为单一疗法或与 CHP 联合使用时,建议剂量为每 3 周静脉输注 1.8 mg/kg,每次 30 分钟。与 AVD 联合使用时,建议剂量为每 28 天周期的第 1 天和第 15 天静脉输注 1.2 mg/kg,每次 30 分钟。如果患者体重超过 100 公斤,则应使用 100 公斤计算剂量。CI:对成分过敏。与博来霉素联合使用。 W&P: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胰腺炎、严重感染和机会性感染、输液相关反应、肺毒性、肿瘤溶解综合征、周围神经病变(感觉/运动)、血液毒性(包括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tevens-Johnson 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重度肾功能不全和中度或重度肝功能不全时毒性增加、肝毒性(主要表现为 ALT/AST 升高)、胃肠道并发症、高血糖、生殖影响。与化疗联合使用时,建议所有患者使用生长因子 G-CSF 进行一级预防。有关剂量调整,请参阅专业人员信息。IA:与酮康唑联合使用会增加 MMAE 的暴露量。与利福平联合使用会降低 MMAE 的暴露量。 Brentuximab vedotin 预计不会改变由 CYP3A4 酶代谢的药物的暴露。P&L:除非明确需要,否则不应在怀孕期间使用 Adcetris。不建议在哺乳期间使用。不良反应:非常常见 (≥1/10):感染、周围感觉神经病变、恶心、疲劳、腹泻、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皮疹、咳嗽、呕吐、关节痛、周围运动神经病变、输液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