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州大学-晋江联合微电子研究院,福州大学锦江科教园区,晋江 362200。2 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香港九龙塘 999077。3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119。4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5 泉芯科技,西安 710311。6 福州大学齐山校区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福州 350108。 7 浙江省光场操控重点实验室,浙江科技学院物理系,杭州 310018,中国 *通讯作者:SH Wang,电子邮件:shwang@fzu.edu.cn;ST Chu,电子邮件:saitchu@cityu.edu.hk 本文件包括:第 1 节:热动力学模型 第 2 节:具有非线性 TO 和克尔效应的热动力学 THG 模型 第 3 节:微腔中 THG 的热自稳定性 第 4 节:THG 中的线性和非线性 TO 相位失配 第 5 节:通过 THG 确定性地产生非热模式 第 6 节:确定线性和非线性 TO 系数比 τ p
微谐振器中的非线性高谐波产生是一种通用技术,用于扩展可见区域中自我引用系统和相干通信等应用程序的操作范围。但是,产生的高谐波排放会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共振转移。我们对热行为引起的相位不匹配进行了全面研究,该研究表明,可以通过线性和非线性热启动效应来补偿这种共振转移。使用此模型,我们预测并实验证明了可见的第三次谐波模式,当在L波段泵送时,温度依赖性波长偏移在-2.84 pm/ºC和2.35 pm/ºC之间。除了提供一种实现Athermal操作的新方法外,这还允许人们测量可见模式的热系数和Q因子。通过稳态分析,我们还确定了稳定的Athermal第三次谐波产生的存在,并实验证明了正交泵送的可见第三次谐波模式,温度依赖性波长偏移在12ºC的温度范围内为0.05 pm/ºC。我们的发现有望在计量,生物学和化学传感应用中为潜在的2 F –3 F自我引用,可为高效且精确的可见发射效率,可配置和活跃的温度依赖温度偏移补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