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将介入肿瘤科收治的83例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患者给予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B组41例患者给予索拉非尼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以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缺氧诱导因子(HIF-1)、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观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桥蛋白(OP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表皮生长因子7(EGF7)水平。比较两组间的生存时间,如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生存期(MS),并获取毒性和副作用的数据。
软组织肉瘤(STS)是一种发病率低(每 100,000 人中约有 4 人)、异质性高(>70 种亚型)的恶性肿瘤(Yang 等,2019 年;WHO 肿瘤分类,2020 年;Buja 等,2023 年)。此外,大约 50% 的 STS 病例最终会发展至晚期。传统上,晚期 STS 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一线和二线化疗方案包括阿霉素和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Tian and Yao,2023 年;von Mehren 等,2020 年;George,2019 年)。但该方案的客观缓解率 (ORR) 约为 20%,晚期 STS 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约为 12 个月( Tian and Yao,2023 )。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疗策略。纳米颗粒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nab-paclitaxel) 是紫杉烷家族的抗癌药物( Yared and Tkaczuk,2012 ;Kudlowitz and Muggia,2014 )。它是一种纳米尺寸的紫杉醇,与两种主要紫杉烷(传统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相比,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更低的毒性和更好的抗肿瘤功效( Tian and Yao,2022a ;Mercatali et al.,2022 )。Nab-paclitaxel 已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此外,最近的报告显示它对治疗 STS 有效(Tian 等,2022a;Tian 和 Yao,2022a)。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PD-1)抑制剂是抗癌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免疫治疗药物,它们也已被用作 STS 治疗和研究中的新型抗肿瘤疗法(Saerens 等,2021)。尽管最近的证据表明 PD-1 抑制剂单药治疗 STS 疗效较低,但有报道称其在某些组织学亚型的肉瘤中具有良好的疗效(Baldi 等,2022;Kerrison 等,2022)。此外,为了提高 PD-1 抑制剂的疗效,联合化疗已被证明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包括 STS)很有前途的方法(Tian 和 Yao,2022b)。 Nab-紫杉醇联合PD-1抑制剂在治疗多种癌症方面取得了有希望的成果(Li等,2021;An等,2023;Sonoda等,2023;Yin等,2023;Zhang等,2023)。然而,评估该组合用于治疗STS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尚未见报道。我们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开放标签、单臂II期临床试验,使用nab-紫杉醇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一种PD-1抑制剂)作为转移性或局部不可切除的STS的二线治疗。我们在此报告该试验的结果,希望为STS患者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 4% - 5% 的人会患上结直肠癌 (CRC),其中高达 20% 的病例在初次诊断时已有远处转移 (1,2)。肺是 CRC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约有 27% 的 CRC 患者患有该病 (3)。患有远处疾病的患者的 5 年生存率约为 12% (4)。虽然手术是治疗肺转移的常见选择,但消融已成为一种更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更多的肺组织和功能 (5)。另一方面,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 (SABR) 或热消融已成为局部治疗肺转移的最佳方法 (6)。微波消融 (MWA) 是一种局部热消融,通过带电粒子和极性分子的运动刺激凝固性坏死,目前是 CRC 肝和肺转移的主要治疗方法(6)。与射频消融 (RFA) 相比,微波消融 (MWA) 有几个优势,例如对较大的肿瘤加热效果更好,加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从而降低了对热沉效应的敏感性。MWA 特别适用于阻抗较高的组织,包括肺和骨骼,以及含水量高的组织,如实体器官和肿瘤(7)。肺微波射频 (LUMIRA) 随机试验显示,与 RFA 治疗相比,MWA 可减少术中疼痛并显著缩小肿瘤体积(8)。回顾性分析表明,经皮 MWA 是一种治疗肺恶性肿瘤的潜在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以提高不适合手术的患者的生存率(9)。远端效应是放射治疗中的一种现象,其特征是放射范围之外的肿瘤体积缩小。Mole 首先描述了它并发现在对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进行放射治疗后,未经治疗的肿瘤体积会缩小(10)。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放射治疗可刺激全身抗肿瘤作用,远端未受照射部位的肿瘤会消退,即放射治疗的远端效应(11,12)。冷冻消融的远端效应也已被证明,在对原发性前列腺癌进行冷冻消融后,脊柱、肺和锁骨上淋巴结等远处转移灶会消失(13)。其他研究表明,冷冻消融可刺激强烈而复杂的免疫反应,并激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14)。相反,关于微波消融的远端效应的报道很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团队发现一例难治性子宫内膜癌多发性肺转移患者在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后,出现了远隔效应,即一侧肺转移灶接受微波消融治疗,而其他肺转移灶消失,提示 MWA 刺激了完美的远隔效应 ( 15 )。我们还在另一例肺腺癌患者中观察到了远隔效应,该患者双肺多发转移。右肺两个结节用 MWA 治疗,2 个月的 Camrelizumab 治疗后双肺所有结节均消失,证实 MWA 和 PD-1 抑制剂联合治疗刺激了远隔效应 ( 16 )。然而,并非所有 CRC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