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稳定币的提案引起了人们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EMDE) 金融包容性以及跨境支付和汇款缺陷的迫切关注。然而,稳定币计划并非万能药。虽然它们可能在某些 EMDE 中得到采用,但它们也可能给这些国家带来特殊的发展、宏观经济和跨境挑战,而且尚未进行大规模测试。一些 EMDE 当局正在权衡央行数字货币 (CBDC) 的潜在成本和收益。我们认为,基于代币和基于账户的货币之间的区别不如央行货币和非央行货币之间的区别重要。建立在现有金融渠道之上或改进现有金融渠道的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创新可能会解决私人稳定币和 CBDC 都旨在解决的 EMDE 中的许多问题。
我们对主要金融家和投资者的调查证实,EMDE 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光伏 (PV) 项目的资本成本远高于发达经济体的两倍。这反映了 EMDE 在国家、部门和项目层面的实际风险和感知风险更高。资本成本上升推高了融资成本,使其更难产生有吸引力的风险调整回报,特别是对于相对资本密集型的清洁技术而言。因此,EMDE 最终可能会为清洁能源项目支付更多费用,或者完全错失机会。太阳能光伏电站和其他清洁能源项目在总项目成本中往往涉及相对较高的前期支出份额和较低的运营费用份额。如果国家无力承担高昂的前期成本,它们可能会被锁定在污染技术上,这些技术最初可能成本较低,但需要持续花费资金并燃烧化石燃料才能运行。
欧洲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 Amundi 与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 (IFC) 自 2018 年以来合作,报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EMDE) 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重点关注 EMDE 中这些金融工具的发行情况以及市场对它们的接受度和前景。与往年一样,第四版《新兴市场绿色债券报告》概述了过去一年 EMDE 中绿色债券的发展情况,并讨论了近期全球政策举措的影响。今年,报告的范围有所扩大,更多地涵盖社会债券、可持续性债券和可持续性相关债券,这与市场趋势一致。关于气候适应融资前景和“绿化”债务重组的部分提供了有关增加流入 EMDE 的绿色和可持续资金以及增强这些经济体复原力的新方法的见解。
战争明显损害了近期全球经济前景。全球经济最初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宗商品市场。俄罗斯和乌克兰供应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包括能源、小麦、化肥和一些金属。在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EMDE),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加剧了贫困,在某些情况下,还加剧了粮食不安全,并加剧了已经形成的通胀压力。由于不确定性增加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许多进口大宗商品的 EMDE 都出现了资本外流和借贷成本大幅上升的情况。发达经济体预期的货币紧缩政策也已加速,加剧了 EMDE 面临金融压力的脆弱性。
冲击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尽管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复苏,但预计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 (EMDE) 2021 年底的 GDP 水平仍将低于疫情前的基线(图 3)。与直接影响一样,中期成本的幅度在各国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其中 EMDE 遭受的损失最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2021) 预测,到 2024 年,世界 GDP 将比无疫情情景低 3%(低收入国家 (LIC) 为 6%)。同样,Djiofack 等人 (2020) 估计,非洲 GDP 将永久性地比疫情前的预测低 1% 至 4%,具体取决于危机的持续时间。
要点 • 在出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EMDE),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往往会引发更具顺周期性和波动性的财政政策,从而加剧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并阻碍增长。与其他 EMDE 相比,这些经济体的财政政策顺周期性高出约 30%,波动性高出约 40%。 • 政策干预,包括汇率灵活性和放宽对国际金融交易的限制,有助于减少财政顺周期性和波动性。 • 通过采用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汇率制度政策、跨境金融流动限制和财政规则的使用,出口大宗商品的 EMDE 可以平均每四到五年增加约 1 个百分点的人均增长率。 • 此类政策需要得到可持续、精心设计且以稳定为导向的财政框架的支持——这有助于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期间建立缓冲,为任何随后的价格暴跌做好准备。
生产率增长放缓:趋同效应减弱。在经历了十年的生产率增长普遍下降之后,COVID-19 疫情席卷了全球经济。全球劳动生产率增长从 2007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的 2.7% 的峰值放缓至 2016 年危机后的 1.5% 的低谷,2017-18 年仍低于 2%(图 1)。危机后的经济放缓影响广泛,影响了约 70% 的发达经济体和 EMDE,这些国家是全球 80% 以上极端贫困人口的家园。EMDE 的生产率增长减速是 1970 年以来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最同步的一次,反映出投资疲软和效率收益下降,两者的比例大致相同。2013-2018 年发达经济体和 EMDE 劳动生产率增长下降的一半反映了周期性因素以外的持久趋势。结果,大多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生产力水平向发达经济体趋同的速度有所放缓。
过去二十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EMDE) 1 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总体而言,EMDE 的 GDP 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发达经济体(图 2,左图)。然而,这些总体趋势掩盖了重要的国家间差异。与本文的其余部分一样,我们将重点关注五个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以更详细地研究它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土耳其。图 2(右图)显示,EMDE 对世界 GDP 的巨大且不断增加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推动的,其次是印度。这两个国家在 2008-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也发挥了关键的平衡作用,并引领了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这些不同增长模式重新引发了关于“脱钩”的争论(Buelens,2013 年)。除中国和印度外,大多数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
Emde Outlook:许多经济体的增长较弱。在EMDES中,总计增长预计将在2023年高达4%,这几乎完全是由于中国的反弹。不包括中国,EMDES的增长将在今年大幅下降至2.9%。到目前为止,发达经济体到EMDE的银行动荡的溢出率有限。然而,信贷评级较低的漏洞具有更明显的漏洞的EMDE,经历了较慢的增长和更大的财务压力,包括大货币贬值和主权差的急剧扩大。在过去一年中,这些经济体的2023年增长的预测跌幅超过一半(图B)。 更一般而言,整个EMDES的放缓将使一个更广泛的弱点更加复杂 - 在2020年代的上半年(2020-2024),EMDES的增长预计平均仅为3.4%,是在过去一年中,这些经济体的2023年增长的预测跌幅超过一半(图B)。更一般而言,整个EMDES的放缓将使一个更广泛的弱点更加复杂 - 在2020年代的上半年(2020-2024),EMDES的增长预计平均仅为3.4%,是
摘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近期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加剧了通胀压力,而通胀压力在过去二十年中异常高企。高通胀和不断上升的通胀促使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EMDE) 央行以及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提高利率。随着近期冲击的消退,预计通胀将在中期内回落至目标水平,但 1970 年代的经验提醒人们,这种前景存在重大风险。随着通胀率持续高企,风险越来越大,即要将通胀率拉回目标水平,发达经济体需要采取比目前预期更有力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如果这种风险成为现实,将意味着 EMDE 的借贷成本进一步增加,而这些国家在疫情完全恢复之前已经在努力应对国内通胀上升的问题。EMDE 需要注重在考虑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调整政策,清楚地传达计划,并维护和建立信誉。关键词:全球通胀;大宗商品价格;乌克兰战争;全球经济衰退;大通胀;货币政策紧缩 JEL 分类:E31、E32、E37、Q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