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致命疾病,需要新的治疗方法。Neuregulin-1(NRG1)/红细胞性白血病病毒癌基因同源物4(ERBB4)途径是一个有趣的靶标,因为其心脏保护作用。重组NRG1的治疗用途很困难,因为它需要静脉内给药,并且对ERBB4受体是非选择性的。此外,通常认为受体二聚体的小分子激动剂的发展是具有挑战性的。在这里,我们假设小分子诱导的ERBB4激活是可行的,可以预防心肌细胞死亡和纤维化。为此,我们筛选了10,240种化合物,以诱导ERBB4均二聚化的能力。我们鉴定了一系列的8种结构相似化合物(称为EF-1 - EF-8),该化合物浓度依赖于诱导的ERBB4二聚体,而EF-1是最有效的。ef-1在培养的心肌细胞和培养的人类心脏成纤维细胞中培养的心肌细胞和胶原蛋白产生中的ERBB4依赖性方式和肥大降低。ef-1还抑制了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的野生型小鼠的心肌纤维化,但在ERBB4-NULL小鼠中却没有。此外,在用阿霉素(DOX)治疗的野生型小鼠中,EF-1降低了肌钙蛋白释放,但在ERBB4-NULL小鼠中却没有。最后,EF-1改善了心肌梗塞小鼠模型(MI)的心脏功能。总而言之,我们表明,小分子诱导的ERBB4激活是可能的,在心脏中显示抗纤维化和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这项研究可能是开发小分子ERBB4激动剂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的开始。
结果 在汇总分析中,758 名女性的中位年龄为 49 岁,12% 为亚裔,6% 为黑人,75% 为白人。总体而言,pCR 结果与 ERBB2 富集(风险比 [HR],0.45;95% CI,0.29-0.70;P < .001)和基底样(HR,0.19;95% CI,0.04-0.86;P = . 03)亚型的 EFS 相关,但与管腔 A 或 B 肿瘤无关。在意向治疗人群中,与单独使用曲妥珠单抗相比,双曲妥珠单抗加拉帕替尼阻断有 EFS 获益的趋势;然而,在 ERBB2 富集亚型中,曲妥珠单抗加拉帕替尼与单独使用曲妥珠单抗相比具有显著且独立的 EFS 益处(HR,0.47;95% CI,0.27-0.83;P = .009)。总体而言,618 个基因表达特征中有 275 个(44.5%)与 pCR 显著相关,618 个基因表达特征中有 9 个(1.5%)与 EFS 显著相关。ERBB2/HER2 扩增子和多种免疫特征与 pCR 显著相关。管腔相关特征与较低的 pCR 率但较好的 EFS 相关,尤其是在有残留疾病的患者中,并且与激素受体状态无关。pCR 的显著调整 HR 范围为 0.45 至 0.81(较高的 pCR)和 1.21-1.94(较低的 pCR 率);EFS 的显著调整 HR 范围为 0.71 至 0.94。
摘要:受体酪氨酸激酶红细胞癌基因B2(ERBB2),也称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代表了致癌驱动因素,并已在乳腺癌和胃癌中有效靶向。最近,下一代测序(NGS)发现ERBB2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有前途的治疗靶标,在该靶标(MCRC)中,在3-5%的患者中会改变它,但目前尚未批准用于此用途的治疗。在此,我们介绍了一个中心的经验,可以使用NGS诊断可起作用的遗传ERBB2改变并利用最新的治疗选择。在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之间,共有107例晚期CRC患者接受了分子分析,显示两名患者的ERBB2突变和其他两名患者的ERBB2扩增。这些发现与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相关。用曲妥珠单抗 - deruxtecan(T-DXD)治疗了两名患者。我们提出了两例可操作的ERBB2改变患者的示例性病例,以证明T -DXD在经过预处理的ERBB2阳性MCRC患者中的有效性以及对早期分子促进的需求。为了充分利用这种有前途的治疗的潜力,必不可少的分子促进和靶向疗法的启动是必不可少的。
摘要 尽管适体本身或作为适体-药物偶联物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已表现出出色的靶标特异性,但它们的体内组织药代动力学 (PK) 分析仍然存在问题。我们旨在研究基于图像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在评估寡核苷酸的体内组织 PK、靶标特异性和适用性方面的效用。为此,使用互补寡核苷酸平台通过碱基对杂交合成了具有 erb-b2 受体酪氨酸激酶 2 (ERBB2) 特异性结合的氟-18 标记适体。为了研究体内组织的 PK 和特性,在正常和肿瘤异种移植小鼠中评估了体内 PET 成像在开发基于寡核苷酸的药物中作为评估工具的有效性。 ERBB2-cODN-idT-APs-[ 18 F]F ([ 18 F] 1 )静脉注射后,除最初的脑和肌肉外,在大多数组织中均有显著而快速的摄取;摄取量在心脏最高,其次是肾脏、肝脏、肺、胆囊、脾脏和胃。排泄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肾脏~77.8%,而总剂量的约8.3%是通过胆道。
摘要:肺癌仍然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可预测靶向治疗的新兴生物标志物中,主要国际指南建议根据几种新的治疗方法对红细胞癌基因 B (ERBB2) 进行研究。这项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分析 ERBB2 突变的分布及其在基因中的位置,这些突变在意大利 Azienda USL Toscana Centro 的肿瘤分子病理学结构中通过下一代测序 (NGS) 技术进行分析。在 331 个样本中的 95 个(28.7%)检测到了 ERBB2 变异,统计分析显示致癌变异的分布为 3%,与文献数据一致。此外,NGS 技术可以识别大量跨膜结构域突变,而单热点分析无法检测到这些突变:它们应该代表肺癌未来的临床目标,因为如今许多试验都在研究它们的临床益处。
摘要背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ERBB2) 突变是已知的致癌驱动突变,存在于一小部分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中。许多靶向疗法正在开发和研究用于治疗 ERBB2 突变的 NSCLC,但这些药物均未获批作为一线治疗。因此,无论是否联合免疫疗法,铂类化疗仍然是 ERBB2 突变 NSCLC 的首选一线疗法。目的我们旨在研究化疗联合派姆单抗作为 IV 期 ERBB2 突变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效果。患者和方法 我们回顾性地确定了 2018 年至 2020 年期间以卡铂、培美曲塞和帕博利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的 5 例 ERBB2 突变 NSCLC 患者。采用 Kaplan–Meier 方法学,使用 R 4.0.5 和中位事件发生时间,总结了总生存期 (OS)、无进展生存期 (PFS) 和下次治疗时间 (TTNT)。反应率定义为部分缓解 (PR) 或 PR + 疾病稳定 (SD),并计算了 95% Clopper-Pearson 置信区间 (CI)。 结果 这五名患者的中位年龄为 60 岁,所有五名患者的肿瘤均有 ERBB2 突变——4 名有外显子 20 突变,1 名有外显子 23 突变。中位随访期为 32 个月,中位 OS 为 24 个月,中位 PFS 为 9 个月,中位 TTNT 为 9 个月。 PR 的缓解率为 0.6(Clopper-Pearson 精确 95% CI 0.147–0.947),PR 和 SD 的缓解率为 0.8(Clopper-Pearson 精确 95% CI 0.284–0.995)。未观察到意外毒性。结论在少数患者中,化疗和派姆单抗作为 ERBB2 突变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表现出与之前报道的该方案相似的活性。未来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来确定在新兴靶向药物背景下化疗和免疫疗法对此类患者群体的作用。
样本采集时的中位年龄为 56 岁(四分位距 45-65 岁),69.5% 为女性,种族为 73% 白人、7% 亚裔、12% 黑人、11% 未知,9% 为西班牙裔(表 1)。 ERBB2 CNG 见于 18 种癌症亚型(图 1),其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乳腺癌 (n = 68)、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n = 25)、结直肠癌 (n = 18)、胃食管癌 (n = 17, 15 例腺癌, 2 例鳞状细胞癌)、胰腺癌 (n = 11)、子宫癌 (n = 11)、膀胱 / 上尿路癌 (n = 7)、卵巢 / 输卵管癌 (n = 4)、胆道癌 (n = 3) 和小细胞肺癌 (SCLC, n = 3)(图 1)。ERBB2 CNG 也见于肛门癌、原发性癌不明、宫颈癌、黑色素瘤、神经内分泌癌、肾细胞癌和唾液腺癌患者(各 n = 1)。如果进行组织 NGS 检测,用于 IHC 和 NGS 检测的活检部位为肝脏(37%)、淋巴结(18%)、肺(12%)、骨(7%)、中枢神经系统(5%)、皮肤(5%),其余来自其他部位,最常见的是乳房。
图 3 - ERBB2 / ERBB3 组之间的免疫细胞组成比较。我们检测到样本中所有细胞中免疫细胞的百分比组成和所有免疫细胞中 CD8 T 细胞的百分比组成都具有全局显著性。值得注意的是,与 ERBB2 / ERBB3 WT 患者(中位数为 15%)相比,ERBB3 CN amp 患者(所有细胞中免疫细胞的中位数为 10%)的免疫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而 ERBB3 其他患者的免疫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22%)。
摘要:尽管近年来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有所改善,但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 的预后仍然很差。值得注意的是,5% 的 mCRC 病例存在 Erb-B2 受体酪氨酸激酶 2 (ERBB2) 变异。ERBB2 通常被称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成员。除了是治疗胃和乳腺恶性肿瘤的公认治疗靶点外,它还被认为在 CRC 的管理中至关重要。在本综述中,我们从 mCRC 靶向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角度描述了 ERBB2 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受体结构、信号通路、基因变异及其检测方法。我们还讨论了 ERBB2 畸变与这些患者对抗 EGFR 治疗和免疫治疗耐受的潜在机制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新型靶向疗法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这可能有助于为 ERBB2 阳性 mCRC 患者制定新的护理标准。
图 1 两例 ERBB2 扩增的横纹肌肉瘤 (RMS) 的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 (IHC) 和遗传特征。 (A) 病例 1 中 ERBB2 扩增子范围的全基因组视图 (顶部) 和详细视图 (底部)。 (B) Circos 图描绘了 17 号染色体 (病例 1) 中的结构变异。请注意 17q 染色体臂中两个扩增子之间的交换。17q 中的两个扩增子以红色注释。 (C) IHC 显示病例 1 (左) 和病例 2 (右) 中 HER2 (ERBB2) 蛋白的细胞质表达强烈。 (D) 17 例儿童 RMS 中 ERBB2 的 mRNA 表达水平;两例 ERBB2 扩增的病例的表达值比无扩增的 RMS 高 50 倍以上。y 轴显示 log2 转换中的表达值。 (E)对病例 1 的培养细胞的间期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FISH),表明扩增的序列被组织成双微体 (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