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直接升力控制在航空工业中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主要用于具有专用直接升力控制面的商用飞机。本论文的重点是研究直接升力控制是否适用于没有专用控制面的战斗机,例如萨博 JAS 39 鹰狮战斗机。建模系统是一种本质上不稳定的飞机,其空气动力学和有限的控制面偏转和偏转率都包含非线性。飞机的动力学围绕代表着陆场景的飞行情况线性化。然后应用直接升力控制,以提供从飞行员操纵杆输入到飞行路径角变化的更直接关系,同时还保持俯仰姿态。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控制策略,线性二次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用于实施。由于战斗机是具有快速动态的系统,因此限制计算时间非常重要。这一限制促使人们使用专门的方法来加速模型预测控制器的优化。萨博提供的非线性模拟环境中的模拟结果以及在高保真飞行模拟装置上进行的飞行员测试证明,直接升力控制对于所研究的战斗机是可行的。在控制飞行路径角时观察到足够的控制权限和性能。两种开发的控制器都有各自的优势,哪种策略最合适取决于用户的优先考虑。飞行员在着陆期间的工作量以及接地时的精度被认为与传统控制相似。
萨博 37 Viggen 飞机的中央计算机 Bengt Jiewertz 前身为 Datasaab 和爱立信 AB 摘要:20 世纪 60 年代初,决定将多用途攻击/战斗机萨博 37 Viggen 设计为单座飞机。中央计算机和平视显示器使得不再需要人类领航员。计算机是所有电子设备的中央计算和集成单元,为飞行员提供支持。这台计算机 CK37 用于萨博 AJ37,是世界上第一台使用集成电路(第一代 IC)的机载计算机。1970 年至 1978 年间交付了近 200 台计算机。功能可靠,到 21 世纪初,计算机仍在运行,并进行了升级。 关键词:飞机计算机,CK37 1. 背景 20 世纪初,有 12 家瑞典公司参与飞机制造。但他们没有得到瑞典国防部的支持。后来,在 1932 年,议会决定瑞典应该在军用飞机供应方面自给自足。萨博 (Svenska Aeroplan AktieBolaget) 公司成立于 1937 年,并受瑞典空军委托提供军用飞机。三种类型的螺旋桨飞机相继交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加剧,萨博的技术能力和产能被用于新的先进发展。从 1950 年起,四架新型亚音速喷气式飞机交付。最著名的是战斗机萨博 29“Tunnan”。1950-1956 年间共交付了 661 架萨博 29,使瑞典空军成为世界第四大空军。从 1960 年起,三架军用超音速飞机交付。它们是萨博 35 Draken、多用途萨博 37 Viggen 和萨博 39 Gripen。萨博公司生产了 14 种不同类型的军用飞机和 4 种民用飞机。在开发先进飞机时,需要对空气动力学和材料强度问题进行大量计算。萨博公司很早就开始使用模拟器和计算机。从 1956 年开始,模拟电子模拟器 SEDA(萨博电子微分分析仪)被用于解决导弹和飞机设计中的问题。瑞典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是 BESK(Binär Elektronisk Sekvens Kalkator)。这台计算机推出后不久,萨博就成为其最大的用户之一。然而,这种计算能力还不够,萨博公司制造了自己的先进副本。这台计算机从 1957 年开始使用,是瑞典第二台功能强大的电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