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DNx-AI-256 是高性能双通道同步器/解析器输入和输出板,与 UEI 强大的 Cube、RACKtangle 和 FLATRACK I/O 机箱兼容。256 系列板在功能上与 DNx-AI-255 类似,但为需要它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输出驱动。DNx-AI-256 系列也是 LVDT/RVDT 的理想解决方案。该板可以配置为两个输入、两个输出或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该板提供 2 个输入通道,可监控 3 线同步器或 4 线解析器。该板的高精度电路与每个通道独立的 16 位 A/D 转换器相结合,可实现高达 ± 2.6 弧分的测量精度。输入的读取速率最高可达激励频率(最大 10 kHz)。每个通道均提供自己的可编程参考,输出可独立编程,最高可达 19.8 Vrms,频率范围为 50 至 10 kHz,最高可达 2.4 VA。使用外部参考时,DNR-AI-256 可在一个参考周期内自动调整模拟输出,以获得可变幅度和频率参考。DNx-AI-256 还提供两个同步器/解析器/RVDT/LVDT 接口通道,非常适合用于姿态指示器等设备,或作为各种同步器或解析器输入设备的测试源。每个输出均接受独立的参考信号,并提供 16 位输出分辨率。无需外部缓冲,每个通道将以 3.0 VA 驱动高达 19.8 Vrms(总板输出必须小于或等于 5 VA)。可以监控每个输出通道消耗的电流,以确认接线正确,同步器/解析器或 RVDT/LVDT 的线圈符合预期。该板在通道之间以及 I/O 连接和底盘之间提供 350 Vrms 隔离。与所有 PowerDNA/UEILogger I/O 板一样,DNx-AI-256 可在恶劣环境下运行,并已通过 3g 振动、50g 冲击、-40 至 +70 °C 温度和高达 70,000 英尺的高度测试。包含软件,提供全面且易于使用的 API,支持所有流行操作系统,包括 Windows、Linux 和大多数实时操作系统(如 QNX、Intime、VXworks 等)。此外,UEIDAQ 框架(更高级别的 Windows 驱动程序)为使用多种流行 Windows 编程语言创建应用程序的用户以及 LabVIEW 和 MATLAB/Simulink 等数据采集软件包提供全面支持。由于 DNR-AI-256 具有高功率输出,因此应在其旁边的插槽中放置一个风扇装置以防止过热。风扇装置 DNR-FAN-925 包含在 DNR-AI-256 中。
线性球轴承 (LBB) 系列尺寸测量探头专为质量控制和计量应用中的高精度和可重复测量而设计。测量探头内的 LBB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径向游隙和摩擦,实现超高精度测量。轴承组件利用两排圆周微型球,由固定器固定到位。球位于非旋转柱塞上,柱塞硬化至洛氏 65 级,镀硬铬并经过精密研磨,可实现最佳重复性和抗压痕性。柱塞的接触端有一个可拆卸的碳化钨球头,带有 AGD 标准 4-48 UNF-2A 螺纹。柱塞和轴承封装在圆柱形外壳中,手工打磨并安装到滚珠轴承组件上。精密配合可提供出色的测量头重复性。由于轴承和外壳的硬度基本匹配,柱塞可以更好地承受侧向载荷,从而延长设备寿命。LVDT 配置
测量仪器的广义配置和功能描述:仪器的功能元件、测量误差:粗大误差和系统误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测量仪器和仪器系统的 I/O 配置 - 干扰和修改输入的校正方法。08 小时仪器的广义性能特征:静态特性:静态校准的含义、准确度、精密度和偏差、静态灵敏度、线性度、阈值、分辨率、滞后和死区。刻度可读性、跨度、广义静态刚度和输入阻抗、动态特性基础。06 小时电阻、电感、电容和 Q 因数的测量:惠斯通电桥、灵敏度分析、局限性、开尔文双电桥、麦克斯韦电桥、西林电桥、源和探测器、电桥屏蔽、Q 计。08 小时位移测量:位移测量原理、电阻电位器、电阻应变计、可变电感和可变磁阻拾音器、LVDT、电容拾音器、激光位移传感器。 06 小时
疲劳试验控制器的组件 Manjula B K EEE 部门 BMSIT&M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于材料疲劳试验的伺服液压试验系统中计算机控制的单通道控制器的开发。使用称重传感器和 LVDT 获得的闭环控制,它向控制器提供与执行器的机械位置或其施加的负载成比例的电信号。电信号通过信号调节电路进行放大,该信号被馈送到伺服控制器以生成误差信号。使用差分放大器将反馈模式(无论是行程(LVDT)还是负载模式)与相应的设定点进行比较。数字模拟转换器的附加板用于将数字形式的设定点转换为模拟值。控制器的操作显示在计算机的控制台上。关键词:疲劳试验、控制器 DAC、ADC、负载模式和行程模式 1.简介 疲劳试验是确定飞机寿命的关键要求。疲劳试验有助于确定材料承受周期性疲劳载荷条件的能力。根据设计,选择的材料应满足或超过疲劳试验应用中预期的服务负载。循环疲劳试验会产生拉伸、压缩、弯曲、扭转或这些应力组合的反复加载和卸载。疲劳试验通常以拉伸 - 拉伸、压缩 - 压缩和拉伸压缩和反向加载。要进行疲劳试验,将样品装入疲劳试验机或疲劳试验机中,并使用预定的测试应力加载,然后卸载至零负载或相反负载[1]。然后重复此加载和卸载循环,直到测试结束。根据测试参数,测试可以运行预定的循环次数,也可以运行到样品失效[2]。疲劳测试的目的通常是确定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预期寿命,但疲劳强度和抗裂性也是常见的要求值。材料的疲劳寿命是材料在单一载荷方案下可以承受的总循环次数。疲劳测试还用于确定样品在指定循环次数内可以承受的最大载荷。这些材料的疲劳极限比其他材料高,因为在任何材料受到波动力而非恒定力的行业中,所有这些特性都极为重要。疲劳试验类型:疲劳试验有几种常见类型,以及两种常见形式:负载控制高周疲劳和应变控制低周疲劳。高周试验往往与弹性状态下的负载有关,而低周疲劳试验通常涉及塑性变形。疲劳试验的材料类型 大多数材料在其使用寿命期间可能会以某种方式经历疲劳。然而,在疲劳是一个因素的应用中,通常会发现由金属或复合材料制成的部件。
在 2007 年制定配电变压器规则的过程中,《2005 年能源政策法案》(EPACT 2005),Pub.L. 109–58 修订了 EPCA,为低压干式 (LVDT) 配电变压器制定了标准。(EPACT 2005,第 135(c) 节;编纂于 42 U.S.C.6295(y))因此,DOE 将这些变压器从该规则制定范围中移除。72 FR at 58191(2007 年 10 月 12 日)。2007 年最终规则公布后,某些当事人向美国第二和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提交了复审申请,对最终规则提出质疑,并且允许其他几个当事人介入支持这些申请。(所有这些当事人在下文中统称为“请愿人”。)请愿人声称,在制定配电变压器的节能标准时,DOE 没有遵守 EPCA 和 1969 年国家环境政策法案 (NEPA) 的某些适用规定,42 U.S.C.4321 等。DOE 和请愿人随后达成和解协议以解决该诉讼。和解协议概述了加快
Components of Fatigue Test Controller Manjula B K EEE Department BMSIT&M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controlled single channel controller used in servo hydraulic test system for fatigue testing of materials. The closed loop control obtained with load cell and LVDT which provides an electrical signal to the controller proportional to the mechanical position of the actuator or load exerted by it. The electrical signal is passed through signal conditioning circuitry for amplification of the signal which is fed to the servo-controller to generate an error signal. The feedback mode whether in stroke (LVDT) or Load mode is compared with respective set points using a differential amplifier. Add -on boards of 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is used to convert the set-points which are in digital form to analog value.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ntroller are displayed on the console of the computer. Keywords: Fatigue test, Controller DAC,ADC, Load mode and stroke mode 1. Introduction Fatigue testing is critical requirement of aircraft to determine the life span of the aircraft. A fatigue test helps determine a material's ability to withstand cyclic fatigue loading conditions. By design, a material is selected to meet or exceed service loads that are anticipated in fatigue testing applications. Cyclic fatigue tests produce repeated loading and unloading in tension, compression, bending, torsion or combinations of these stresses. Fatigue tests are commonly loaded in tension – tension, compression – compression and tension into compression and reverse. To perform a fatigue test a sample is loaded into a fatigue tester or fatigue test machine and loaded using the pre- determined test stress, then unloaded to either zero load or an opposite load[1]. This cycle of loading and unloading is then repeated until the end of the test is reached. The test may be run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ycles or until the sample has failed depending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test[2]. The purpose of a fatigue test usually is to determine the lifespan that may be expected from a material subjected to cyclic loading, however fatigue strength and crack resistance are commonly sought values as well. The fatigue life of a material is the total number of cycles that a material can be subjected to under a single loading scheme. A fatigue test is also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maximum load that a sample can withstand for a specified number of cycles. All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in any industry where a material is subject to fluctuating instead of constant forces. Types of fatigue tests: There are several common types of fatigue testing as well as two common forms: load controlled high cycle and strain controlled low cycle fatigue. A high cycle test tends to be associated with loads in the elastic regime and low cycle fatigue tests generally involve plastic deformations. Types of materials for fatigue tests Most of the materials may experience fatigue in one way or another during the lifespan of their application. However, in applications where fatigue is a factor it is common to find components made from metals or composites. These materials have a higher fatigue limit than others because of
1. 使用灯泡(电法)验证斯蒂芬辐射定律。2. 研究扭矩传感器的性能。3. 通过测量感应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来验证法拉第和楞次感应定律。4. 研究磁场随亥姆霍兹排列中成对线圈沿载流线圈轴线位置的变化。5. 通过磁控管法确定电子的𝑒/𝑚(比电荷)。6. 使用真空管二极管 EZ-81 确定斯蒂芬常数。7. 研究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 (LVDT) 的特性。8. 表面张力 9. 验证斯托克斯定律 10. 使用应变计传感器测量压力 11. LDR 特性。12. 热膨胀。13. 通过测量辐射确定普朗克常数。 14. 研究耦合摆的正常模式和共振。15. 确定耦合摆中耦合弹簧的弹簧常数。16. 计算耦合摆的时间周期(𝑇 0 、𝑇 1 、𝑇 𝐵 和 𝜈 𝐵,耦合度)17. 用 Quincke 法确定顺磁性材料的质量磁化率 18. 通过测量固定光谱范围内的辐射确定普朗克常数的值。19. 利用牛顿环确定钠光的波长。20. 利用密立根油滴实验确定电子电荷。21. 研究 LDR、LED、太阳能电池、光电晶体管的 VI 特性。22. 四分之一波片。23. 马吕斯定律。24. 布儒斯特角。25. 单缝衍射。 26.双缝衍射。
机器人系统基础单元 - I 简介:机器人解剖学 - 定义、机器人定律、机器人的历史和术语 - 机器人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简单问题 - 机器人的规格 - 机器人的速度 - 机器人关节和链接 - 机器人分类 - 机器人系统架构 - 机器人驱动系统 - 液压、气动和电气系统。单元 - II:末端执行器和机器人控制:机械夹持器 - 曲柄滑块机构、螺旋式、旋转执行器、凸轮式 - 磁性夹持器 - 真空夹持器 - 气动夹持器 - 夹持力分析 - 夹持器设计 - 简单问题 - 机器人控制 - 点对点控制、连续路径控制、智能机器人 - 机器人关节控制系统 - 控制动作 - 反馈装置 - 编码器、解析器、 LVDT - 运动插值 - 自适应控制。第三单元:机器人变换和传感器:机器人运动学 - 类型 - 2D 和 3D 变换 - 缩放、旋转、平移 - 齐次坐标、多个变换 - 简单问题。机器人中的传感器 - 触摸传感器 - 触觉传感器 - 近距离和范围传感器 - 机器人视觉传感器 - 力传感器 - 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四单元:机器人单元设计和微/纳米机器人系统:机器人工作单元设计和控制 - 序列控制、操作员界面、机器人中的安全监控设备 - 移动机器人工作原理、使用 MATLAB 进行驱动、NXT 软件介绍 - 机器人应用 - 材料处理、机器装卸、装配、检查、焊接、喷漆和海底机器人。微/纳米机器人系统概述-缩放效应-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微/纳米机器人系统的执行器-纳米机器人通信技术-微/纳米夹持器的制造-爬壁微型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仿生机器人-群体机器人-纳米机器人在靶向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单元 - V:机器人编程-介绍-类型-柔性吊坠-引导编程,机器人坐标系统,机器人控制器-主要组件,功能-腕部机构-插值-联锁命令-机器人的操作模式,慢跑类型,机器人规格-运动命令,末端执行器和传感器命令。机器人语言-分类,结构-VAL-语言命令运动控制,手动控制,程序控制,拾取和放置应用,使用 VAL 的码垛应用,使用 VAL 程序的机器人焊接应用-WAIT、SIGNAL 和 DELAY 命令使用简单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RAPID-语言基本命令-运动指令-使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拾取和放置操作-手动模式、自动模式、基于子程序命令的编程。移动-主命令语言-介绍、语法、简单问题。VAL-II 编程-基本命令、应用程序-使用条件语句的简单问题-简单的拾取和放置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