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选择性育种而产生的优良品种对提高养殖生产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和建立几种印度尼西亚优良罗非鱼品种的基线遗传信息。对育种产生的四个优良尼罗罗非鱼种群进行了形态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观察,作为继续形成国家优良品种的重要基线数据。使用的四个尼罗罗非鱼品种是 Nilasa(日惹)、Sultanaa(苏加武眉)、Srikandi(苏卡曼迪)和 Larasati(克拉登)。测量的形态特征是体重 (BW)、头长 (HL)、体深 (BD)、体厚 (BT) 和标准长度 (SL)。以形态特征与标准长度、体面积 (BA) 和体体积 (BV) 的比率形式分析数据。使用的 DNA 分析是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引物为 OPA-01、OPA-05 和 OPA-16。观测参数包括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值,即等位基因多态性和杂合度值。品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用 Nei 遗传距离表示。品种对 BD/SL、BT/SL 和 HL/SL 比率值的影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但对 BW/SL、BA 和 BV 值的影响不显著。雄性和雌性个体之间的 BW/SL、BD/SL、BA 和 BV 参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尼拉罗非鱼的平均 BA 和 BV 值最大。杂合度值范围从尼拉罗非鱼的低(0.090)到拉拉萨蒂罗非鱼的中等(0.1227)。基因座多态性范围为 21.05% 至 34.21%。Nei 遗传距离值范围为 0.2658 至 0.4011。 Nilasa 和 Larasati 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杂合度值的波动与形态特征变异系数值的波动相似。Nilasa 和 Sultana 罗非鱼是建立优良罗非鱼种群的最佳候选者。关键词:衰退、多样性、应用、养殖、罗非鱼。介绍。罗非鱼是世界上第二大养殖鱼类,仅次于鲤鱼(Miao 等人,2020 年)。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水产养殖在许多国家稳步增长(El-Sayed 和 Fitzsimmons,2023 年),目前在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 140 多个国家开展(Zhang 等人,2020 年)。2023 年上半年,印度尼西亚成为全球第二大罗非鱼生产国。然而,现在大部分产量都用于满足国内需求。在此期间,印度尼西亚以冷冻鱼片的形式出口了 4,700 吨罗非鱼(粮农组织,2023 年)。通货膨胀加剧、饲料成本上升和罗非鱼供应减少等预期因素可能会导致这种情况的恶化。此外,全球变暖的影响日益增大且不可否认,令人担忧,Khallaf 等人(2020 年)发现全球变暖会加速性成熟并降低生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