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冬季 讲师:王少达 周二/周四:上午 11:00-12:20(第一节);下午 3:30-4:50(第二节) 本课程将让学生熟悉与当代中国经济相关的问题:它的历史、过去四十年改革的成功及其原因、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具体制度以及它在21世纪面临的问题。 本课程由四个部分组成:(1)1949年之前:我们将讨论中西方的“大分流”、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百年屈辱”以及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兴起;(2)中央计划:我们将讨论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的逻辑和后果,以及偏离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运动; (3)经济改革开放:我们将讨论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重点关注改革进程背后的政治和经济逻辑;(4)改革开放后主题:我们将讨论当代中国经济的不同领域,包括与农村发展、财政制度、土地财政、国有部门、环境、法治、产业政策、数字经济等相关的主题。评分标准:5%课堂参与,45%短文(3篇,每篇15%),50%期末论文。每位学生应(独立)根据课堂上涉及的任何主题撰写三篇回应文章,文章不应超过800字。回应文章应该非常简要地概括感兴趣的话题,并对其进行批判性讨论。全面性不是回应文章的重点,新问题、想法、见解和批评将受到高度重视。第一篇回应文章应在第 5 课后一周提交,第二篇应在第 9 课后一周提交,第三篇应在第 18 课前提交。逾期提交每天扣 1 分。期末论文允许学生以 2 人为小组进行,篇幅不得超过 15 页(1.5 行距)。论文主题可以是任何与中国经济相关的主题。例如,它可以是一篇关于中国某些重要经济政策的深入评论文章,如介绍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背景和演变;也可以是一份正式的研究计划,其中包含明确的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制度背景讨论和严谨的研究设计。建议学生在选择期末论文主题之前咨询助教或导师。期末论文应在 3 月 6 日星期三下午 5 点(CST)前提交。逾期提交不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