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是许多细胞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架蛋白。它最出名的作用是作为 DNA 复制过程中的 DNA 滑动夹和加工因子,这一点已被其他人广泛评论。然而,PCNA 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其在 DNA 复制、染色质重塑、DNA 修复和 DNA 损伤耐受 (DDT) 中的 DNA 相关功能,因为最近发现了 PCNA 在细胞溶胶中的新非典型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在调节免疫逃避、细胞凋亡、代谢和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PCNA 的多种作用主要由其无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介导,其在细胞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使 PCNA 成为有效的抗癌治疗靶点。PCNA 在所有细胞中表达,并在正常细胞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靶向 PCNA 的主要挑战是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同时避免对健康细胞产生不可接受的毒性。本章重点介绍 PCNA 与压力相关的作用,以及如何在癌症治疗中利用这些 PCNA 作用。
合成致死是一种遗传相互作用,指两个基因(但不是单独一个基因)丢失,会导致细胞死亡,并允许靶向疗法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正常细胞。PARP 抑制剂获批用于治疗 BRCA1/2 突变癌症,这是合成致死概念的首个临床验证 (1)。鉴于 PARP 抑制剂的成功,人们对开发下一代合成致死癌症疗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 CRISPR-Cas9 的功能基因组学的最新进展,加上对癌症遗传学知识的不断加深,正在加速针对癌症中新的遗传依赖性的靶向治疗。USP1 编码一种 785 个氨基酸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属于 USP 去泛素化酶家族 (2)。为了优化催化活性,USP1 与 UAF1 (2) 形成异二聚体复合物,UAF1 是一种含有 WD40 重复序列的蛋白质,也能刺激 USP46 和 USP12 (3)。 USP1 – UAF1 复合物使参与 DNA 损伤反应的几种底物去泛素化,包括单泛素化的 PCNA 和 FANCD2 (2, 4 – 6)。USP1 在跨损伤合成 (TLS) 和模板转换 (TS) DNA 损伤耐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靶向蛋白质降解已成为一种强大的技术 - 既是一种生物学工具,也可用于拓宽治疗性蛋白质组。作为探索这种方法对历史上难以攻克的靶标的工具,我们之前已经开发了“生物降解剂” - 靶向降解融合构建体,由与修饰的 E3 连接酶受体连接的微型蛋白质/肽组成。在此,我们通过对 Con1-SPOP 的详细研究深入了解了生物降解剂的效用和潜力,Con1-SPOP 是一种可快速降解潜在癌症靶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生物降解剂。在各种环境中,活性生物降解剂 (Con1-SPOP) 在药理学上优于其化学计量(非降解)抑制剂等效物 (Con1-SPOP mut)。具体而言,除了在 2D 细胞培养和 3D 球体中具有更强的抗增殖作用外,PCNA 降解还独特地诱导了 DNA 损伤、细胞凋亡和坏死。在强力霉素 (Dox) 诱导下表达 Con1-SPOP 的稳定细胞系的整体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有丝分裂受损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是 PCNA 降解的直接后果,而化学计量抑制剂蛋白则未观察到这种影响。为了评估生物降解剂的治疗潜力,我们表明 Dox 诱导的 Con1-SPOP 在异种移植模型中实现了完全的肿瘤生长抑制。为了探索生物降解剂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式的应用,合成了编码 Con1-SPOP 的修饰 mRNA 并将其封装到脂质纳米颗粒 (LNP) 中。该方法成功地在体外递送了 mRNA,以在应用后数小时内以纳摩尔效力耗尽内源性 PCNA。总体而言,我们的结果证明了生物降解剂作为生物工具的效用,并强调靶向降解是一种比化学计量抑制更有效的方法。最后,一旦体内递送和表达得到优化,生物降解剂就可能成为一种令人兴奋的治疗方式。
1 拉奎拉大学生物技术和应用临床科学系、放射肿瘤学部,意大利 67100 拉奎拉;giovanniluca.gravina@univaq.it 2 拉奎拉大学生物技术和应用临床科学系、放射生物学实验室,意大利 67100 拉奎拉;alecolapietro@gmail.com(AC);mancio_1982@hotmail.com(AM);alessandra.rossetti@graduateunivaq.it(AR) 3 拉奎拉大学生物技术和应用临床科学系、细胞病理学实验室,意大利 67100 拉奎拉;s.martellucci@sabinauniversitas.it 4 萨比纳大学生物医学和先进技术里蒂中心,意大利 02100 里蒂; vincenzo.mattei@uniroma1.it 5 意大利拉奎拉圣萨尔瓦托雷医院病理学部,67100;lventura@asl1abruzzo.it(LV);mdifranco@asl1abruzzo.it(MDF) 6 意大利罗马大学放射学、肿瘤学和病理学系,00100 罗马,意大利;francesco.marampon@uniroma1.it 7 意大利拉奎拉大学生物技术和应用临床科学系、医学肿瘤学实验室,67100 拉奎拉,意大利; Leda.biordi@univaq.it 8 APIM Therapeutics A/S,N-7100 Rissa,挪威 9 挪威科技大学 (NTNU) 临床和分子医学系,N-7006 特隆赫姆,挪威 * 通讯作者:marit.otterlei@ntnu.no (MO); claudio.festuccia@univaq.it (CF);电话:+47-92889422(密苏里); +39-0862433585 (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