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数据、计算资源和新算法的可用性增加,我们更加关注机器学习,而不是手工知识工程。 • 深度学习、概率编程和多智能体系统的内容将得到扩展,每个内容都有自己的章节。 • 自然语言理解、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的内容已进行修订,以反映深度学习的影响。 • 机器人章节现在包括与人类交互的机器人以及强化学习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 • 以前,我们将人工智能的目标定义为创建试图最大化预期效用的系统,其中特定效用信息(即目标)由系统的人类设计者提供。现在,我们不再假设目标是固定的,并且人工智能系统知道;相反,系统可能不确定它代表的人类的真正目标。它必须学习最大化什么,并且即使不确定目标也必须适当地运作。 • 我们增加了对人工智能对社会影响的报道,包括道德、公平、信任和安全等重要问题。 • 我们将练习从每章末尾移到了在线网站。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添加、更新和改进练习,以满足讲师的需求,并反映该领域和 AI 相关软件工具的进步。 • 总体而言,本书中约 25% 的材料是全新的。其余 75% 的内容已大量重写,以呈现该领域的更统一的图景。本版中 22% 的引文来自 2010 年之后出版的作品。
传统的基于电荷的存储器,例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 和闪存,正在接近其扩展极限。各种基于电阻的存储器,例如相变存储器 (PCM)、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MRAM) 和电阻随机存取存储器 (RRAM),由于其非挥发性、速度快、功耗低和尺寸小,可能实现高密度集成,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新兴存储器应用。最近,它们也被广泛研究用作神经形态计算的忆阻器,与数字存储器应用相比,神经形态计算对其电阻开关特性的要求截然不同。在过去十年中,从材料和物理机制到设备和神经形态系统,该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
本期特刊聚焦“储能技术的挑战与可能性”,收录了来自德国伊尔默瑙工业大学、苏州大学、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西湖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9篇综述、1篇研究论文和1篇新闻观点,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伊尔默瑙工业大学雷勇教授题为“高粗糙表面碳纳米纤维薄膜作为锂硫电池有效中间层”的原创研究论文、苏州大学康振辉教授题为“I–III–VI族量子点的光电和光催化特性:传统量子点与新兴量子点之间的桥梁”的评论论文、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志杰教授题为“设计ZnO光电化学行为以实现高效太阳能水分解”的评论论文、舒大军教授题为“应变工程调控光催化材料TiO2表面性质”的评论论文详细介绍了该材料在储能等领域的挑战与可能性。
近年来,各种学科和主题的灾害管理知识和研究出现了惊人的增长。大学、科学、技术和学术组织、政府机构、企业部门、社区,有时纯粹是个人倡议,都在快速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但大多是以孤立和分散的方式进行的,相关学科之间没有太多的互动和交汇。虽然特定学科的知识和研究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必须扎根于特定学科的领域,但学科之间更多的互动和交汇将在许多方面有助于减少灾害风险。首先,一个学科的研究将受益于相关领域的知识——它将验证、补充,有时甚至纠正研究结果。其次,这将扩大特定学科研究的视角,并为研究提供一个整体框架。更重要的是,这将有助于创建一个由灾害管理学者、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组成的社区,他们将了解不同学科的研究趋势,并能够相互交流。为了创建一个平台,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可以定期会面,展示他们的研究论文,讨论问题,挑战,缺点和机遇,并讨论共同的领域
想知道我们如何看待、思考、推理和做决定。因此,我决定详细查明神经科学中的已知知识是否有助于理解认知功能。起初,我小心翼翼地在神经科学的边缘游走,但很快我发现自己离海岸越来越远,最后扬帆起航。在探索神经系统已知知识以及神经生物学家如何获得这些知识的无拘无束的喜悦之中,一些具有明显哲学性质的问题继续在背景中发出刺耳的声音:我们有可能有一个宏大的、统一的心智-大脑理论吗?这样的理论会是什么样子?还原论策略是否合理?作为一名哲学家,我发现自己被神经科学所吸引,但是沉浸在神经科学之中后,我发现自己也无法离开哲学。对于那些关于神经科学研究的深远、广泛的问题,我很清楚地认识到它们是哲学问题——而且,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已经对这些问题发表了有益的看法。现在很明显,一个学科在哪里结束,另一个学科在哪里开始不再重要,因为事情的本质是
15。AC/DC电子理论50 16。航空航天50 17。建筑图51 18。音频电子61 19。汽车技术63 20。创造力和创新64 21。通信电子65 22。计算机应用程序67 23。计算机辅助设计68 24。计算机辅助制造(请参阅34。产品设计和工程)69 25。计算机图形学(请参阅31。媒体生产技术)69 26。建筑工程/管理69 27。数字电子70 28。能源应用71 29。技术历史73 30。土地运输(见19。汽车技术)73 31。媒体生产技术74 32。摄影77 33。工程原理79 34。产品设计与工程83 35。生产研究与开发(请参阅34。产品设计和工程)84 36。住宅结构85 37。技术世界(未开发国家)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