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LR) 基序,这是易位所必需的 [2,5]。RxLR 效应物递送到宿主细胞中的方式存在争议;关于 RxLR 基序与宿主质膜脂质结合和细胞自主摄取的说法受到了质疑 [4]。有证据表明 RxLR 基序是蛋白水解加工的位点,在分泌过程中被切割和去除 [5]。与卵菌效应物相比,真菌细胞质效应物缺乏与易位相关的明显氨基酸基序。然而,卵菌和真菌效应物中保守的结构折叠被认为有助于效应物递送 [4]。有趣的是,真菌病原体稻瘟病菌 [ 6 ] 和卵菌晚疫病菌 [ 7 ] 的细胞质效应物都是通过非常规蛋白分泌 (UPS) 途径从这些病原体中输出的,也就是说,尽管它们具有分泌信号肽,但它们的输出对抑制剂布雷菲德菌素 A 不敏感,因为抑制剂布雷菲德菌素 A 会阻断细胞内囊泡运动,从而阻止通过内质网 (ER) 和高尔基体的常规分泌。分泌途径可能是决定这些病原体向宿主输送的关键步骤。事实上,有证据表明,通过 UPS 途径从丝状病原体中输出细胞质效应物的情况非常普遍 [ 4 ]。除了了解细胞质效应物的分泌之外,一个关键问题是:它们如何进入植物细胞?
摘要:由卵质病原体葡萄球菌引起的柔软霉菌是葡萄藤的毁灭性疾病。viticola分泌一系列RXLR效应子,以增强毒力。这些效应子之一PVRXLR131据报道与葡萄(Vitis Vinifera)BRI1激酶抑制剂(VVBKI1)相互作用。BKI1在尼古蒂亚纳·本塔米亚娜和拟南芥中保存。但是,VVBKI1在植物免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这里,我们发现VVBKI1在葡萄藤和本塞米亚氏菌中的瞬时表达分别提高了对葡萄球菌和phytophthora capsici的耐药性。此外,VVBKI1在拟南芥中的异位表达可以增加其对由透明质球拟南芥引起的降低霉菌的抵抗力。进一步的实验表明,VVBKI1与细胞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VVAPX1(一种ROS扫除蛋白)相互作用。VVAPX1在葡萄和本塔米亚乳杆菌中的瞬时表达促进了其对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和辣椒菌。此外,VVAPX1转基因拟南芥对拟南芥的抗性更具耐药性。此外,VVBKI1和VVAPX1转基因拟南芥均显示出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和疾病的增强。总而言之,我们的发现表明APX活性与对Oomycetes的抗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并且该调节网络在V. Vinifera,N。Benthamiana和A. thaliana中得到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