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药(TCM)的代表性活跃成分和临床批准的抗癌药,Elemene(Elee)在抗肿瘤领域表现出令人兴奋的潜力;但是,对于术后癌症复发和转移等特定疾病,仍需要探索适当的药物制剂。在此,我们报告了一个带有受控药物释放动力学的ELE水凝胶,该动力学可以使Ele长时间在局部病变部位保持有效浓度,以增强ELE的生物利用度。具体化,多巴胺偶联的透明质酸合成并用来制备ELE纳米果汁包裹的水凝胶。在术后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模型中,Ele水凝胶显示出96%的复发率。相比之下,游离的ELE纳米果仅显示复发率为65.5%。Importantly, the ELE hydrogel markedly stimulates a potent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cancer lesions, increasing antitumor immune cells such as CD8 + T cells, CD4 + T cells, and M1-type macrophages, as well as elevating antitumor cytokines including TNF- α , IFN- γ , and IL-6.总体而言,这项研究不仅可以发展TCM领域,而且还强调了受控释放水凝胶在改善抗肿瘤治疗方面的变革性影响。■简介
败血症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原因是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这会导致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1,2]。尽管败血症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它仍然是全世界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并且具有高度的生活和死亡率[3]。败血症诱导的心肌损伤(SIMI)是败血症的常见并发症,是败血症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4,5]。但是,对SIMI的研究仍然有限,其临床治疗也缺乏专家的共识。因此,有必要探索SIMI的有效治疗方法。shenfu注射(SFI)是治疗败血症具有良好治疗作用的有效药物。它是从富兹(Aconiti helfaris radix praeparata)和Hongshen(Ginsen Radix et Rhizoma rubra)中提取的,并来自传统的中国药物(TCM)处方药。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SFI可以有效地改善败血症的血液动力学[6],调节免疫功能[7-9]并改善临床预后[6,7,9]。此外,SFI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减少炎症反应并防止SIMI [10-12]。基于50项研究(3394名参与者)的元分析表明,与其他TCM注射相比,SFI在减少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和改善死亡率方面表现出色[13]。与常规医疗相比,SFI与常规医疗相结合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并改善败血性休克的预后[14,15]。此外,使用198只小鼠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SFI在SIMI中的疗效与地塞米松的功效相似[16]。尽管许多证据支持SFI对SIMI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TCM的多组分,多目标,多目标和多条纹特征,SFI的特定治疗机制仍不清楚,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开发。因此,我们使用网络药理学探索SFI治疗SIMI的活性化合物和治疗机制。网络药理学结合了传统的药理学,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学科,这些药理学,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学科可以显示“药物化合物 - 靶向疾病”网络,进一步证明了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17]。这项研究使用网络药理学来探索SIMI中SFI的治疗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
在最初的三年范围内培养RCMI时,我们建立了一个跨学科网络,该网络由60多个研究人员组成,跨越了8个部门。这些跨学科的队列无缝合作,探索了TCM草药的未知地形和实践,以照亮慢性病管理,妇女健康和寿命促进的道路。我们一直在顶级期刊上发表,并率先将科学发现转化为斜度应用。我们与全球和区域合作伙伴的合作继续发展和加强,这可以通过我们积极参与国际论坛和座谈会以及代表团访问和研究之旅来证明。
摘要:精准医学的兴起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赋予了个体化医疗理念以现实意义。精准医学正在建立一套有别于传统体系的个性化疾病分类体系。但近年来精准医学的研究进展并不尽如人意:能够归因于单一靶点异常的疾病类型很少;目前的“精准”用药效果并不理想,各种副作用难以避免;精准医学的方法论仍是还原论的,并不能解决临床治疗的整合问题,反而会增加整合的难度,因此精准医学方法并不是构建个体化医疗体系的可行途径。本文在分析论证精准医学的科学局限性以及中医药与复杂性科学方法的一致性的基础上,借鉴控制论和复杂性科学的概念和方法,为个体化医疗的发展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思路和方法。结论是:沿着精准医学的道路走下去,理想的个体化医疗是无法实现的;人们最终需要的是能够实现整体整合的个性化医疗,在具有整体整合和个性化特点的中医药基础上,依据科学规范和证据原则,构建以实证证据为基础的理论模型和状态描述体系,是建立个性化医疗体系的最佳途径。关键词:个性化医疗,精准医学,疾病分类,状态医学,整体医学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快速增长的DM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中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因疗效好、无毒副作用而被开发利用,半边莲是传统的全草草药。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半边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被揭示,其中含有的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黄酮苷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等具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抗糖尿病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有效成分的靶点及其抗糖尿病机制,采用网络构建方法,建立了一种可行的基于化学、药代动力学和药理学数据的网络药理学分析模型,阐明了半边莲的抗糖尿病机制。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出208种羊草代谢物,其中23种成分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筛选后可能具有有效的药理作用。对活性成分的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羊草中的5-羟甲基糠醛通过作用于GSK3B、TNF和MAPK1影响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金合欢素通过作用于INSR、DPP4和GSK3B影响糖尿病通路,从而调节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炎症性疾病。这些结果成功地表明了羊草活性成分潜在的抗糖尿病机制。
TCM 善于充分利用多年来在赛车开发中培养的减重设计和技术以及碳纤维增强塑料成型和加工技术。它极大地提高了汽车、摩托车、飞机、航空航天、无人机、铁路、工业设备、医疗设备和体育等各个行业中使用的各种零件和结构的性能。这归功于其在精密复杂零件和大型结构的设计、分析、试制和量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其产品在日本开发、设计和试制,并在其位于泰国的子公司 Carbon Magic Thailand 采用优化的流程和尖端设备进行量产。
由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已在全球蔓延,影响了全球人民的生活,阻碍了全球发展。中医药在防治COVID-19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治疗COVID-19的代表方剂连花清瘟和清肺排毒汤能有效缓解COVID-19症状,延缓病情进展,防止病情发生。尽管LHQW和QFPD的治疗效果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在治疗轻度至中度COVID-19方面的机制和优势仍然不清楚。为了阐明LHQW和QFPD治疗COVID-19的机制,我们采用整合网络药理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比较了LHQW和QFPD在人类中的成分、活性化合物及其靶点。LHQW和QFPD分别包含196种和310种活性化合物,其中一些具有相同的靶点。这些靶点富集在与炎症、免疫、凋亡、氧化应激等相关的通路中。然而,这两种中药复方也具有特定的活性化合物和靶点。在LHQW中,牛蒡苷、伞花素和芦荟大黄素靶向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基因(GRM1 和 GRM5),而在QFPD中,异岩藻甾醇、黄芩素、川陈皮素、金合欢素 A、表小檗碱和荜茇宁靶向免疫和炎症相关基因(mTOR 和 PLA2G4A)。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LHQW 可能适用于治疗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轻度至中度 COVID-19。此外,QFPD 可以有效调节 SARS-CoV-2 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症状。这些结果可为 LHQW 和 QFPD 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认知障碍。其病理特征是脑内淀粉样β蛋白(A β )聚集形成老年斑、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长期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死亡。AD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复杂,但衰老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促成因素之一。此外,还有几种假说,包括基于淀粉样斑块的A β假说、基于神经元纤维缠结的tau假说、基于长期炎症反应导致脑损伤的炎症假说、基于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元死亡的神经保护假说。虽然AD的发病机制大致分为四大假说,但存在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这是其发病机制复杂的原因之一。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基因在AD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是脑损伤、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为该病的危险因素。尽管经过多年的研究,AD中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基于各种发病假说的药物被大量研究,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中医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望为AD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性。本文重点介绍AD的危险因素Aβ聚集体及相关因素如载脂蛋白E、突触丢失、脂肪酸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上述发病机制介绍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AD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治疗手段。
背景:肝病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是重要的研究重点。但目前尚未见对我国肝病药物研发现状及临床试验新药开发与评价的实际情况进行综述。方法:通过“药品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开平台”获取2020年12月31日前所有肝病临床试验信息。结果:上述平台共公布肝病相关药物临床试验751项,包括化学药574项、生物制品128项、中药/天然药物49项。年度登记数量逐年增加。这些临床试验的主要适应症为病毒性肝炎、肝脏恶性肿瘤、肝脓肿、肝移植、先天性肝脏代谢病和其他肝炎相关疾病。乙肝、丙肝和肝癌占临床试验总数的72.4%,且大部分涉及仿制药研究。目前有103个创新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主要针对乙肝、丙肝和肝细胞癌。结论:我国临床试验需要加强宏观控制,需要针对重点肝病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创新药物,以及预防丙肝疫苗,以及肝癌的靶向治疗、中药/天然药物和免疫治疗。关键词:临床试验,肝脏疾病,乙肝,丙肝,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