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目的 - 本文旨在研究六角硼(HBN)纳米颗粒对极高压力(EP)特性的影响,当用作润滑油的添加剂时。设计/方法/方法 - 通过分散0.5卷的最佳组成来制备纳米油。SAE 15W-40柴油发动机油中70 nm HBN的百分比使用超声处理技术。根据ASTM标准,使用四球摩擦仪进行摩擦学测试。发现 - 发现纳米油具有减速在接触表面上的癫痫发作点,可以获得更高的EP。与纳米油润滑相比,在用SAE 15W-40柴油发动机油润滑的球轴承磨损表面上观察到更多的粘合剂磨损。独创性/价值 - 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HBN作为提高润滑油负荷携带能力的添加剂的潜力。
根据其章程,AGARD 的使命是将北约国家在航空航天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聚集在一起,以实现以下目的: - 为成员国推荐有效的方式,以便利用其研究和开发能力造福北约社区; - 向军事委员会提供航空航天研究和开发领域的科学和技术建议和援助(特别是在军事应用方面); - 不断促进与加强共同防御态势相关的航空航天科学进步; - 改善成员国在航空航天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合作; - 交流科学和技术信息; - 向成员国提供援助,以提高其科学和技术潜力; - 根据要求,向其他北约机构和成员国提供与航空航天领域研究和开发问题有关的科学和技术援助。
二维早期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 (MXenes) 家族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引起了材料科学和材料化学界的极大兴趣。MXenes 被发现仅十多年前,已在从储能到生物和医学等各种应用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过去两年来,人们在研究 MXenes 用作润滑剂添加剂、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相或固体润滑涂层时的机械和摩擦学性能方面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尽管对 MXenes 在干燥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和磨损性能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由于 MXenes 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和化学反应性,使其能够适应与其他材料结合,从而提高其摩擦学性能,因此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总结了 MXene 摩擦学领域最有希望的成果,概述了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并提供了我们认为对专家以及 MXenes 研究新手(特别是新兴的 MXene 摩擦学领域)有用的方法建议。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24 年 4 月 15 日 录取通知:2024 年 4 月 30 日 扩展摘要/论文:2024 年 5 月 15 日 初步计划:2024 年 6 月 1 日 早鸟注册截止日期:2024 年 6 月 30 日 最终计划:2024 年 9 月 1 日 会议和现场注册:2024 年 9 月 23 日至 26 日 联系人 Dr.-Ing. Jasminka Starcevic 柏林工业大学 力学研究所, Sekr. C8-4 Str. des 17. Juni 135 D-10623 Berlin 德国 电话:+49 (30) 314 21 493 传真:+49 (30) 314 72 575 电子邮件:j.starcevic@tu-berlin.de
瑞士在微技术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是欧洲空间机制开发的主要参与者之一。EPFL 推出了瑞士首个与空间相关的课程:空间技术辅修课程,自 2007 年以来每年有 90 多名学生就读。EPFL 位于瑞士最具活力的空间相关领域之一的中心地带,通过与行业的密切联系和丰富的创业环境,成为许多创新的触发因素。EPFL 在促进空间活动方面也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参与了许多与空间相关的协会:空间机器人、卫星开发、火箭……
摘要 - 最近的摩擦学趋势已转向正在改变机械工程的润滑方法和表面涂层方面的创新发展。尖端的表面涂层已变得必不可少,为提高耐用性,减少摩擦和耐磨性提供了定制的解决方案。引领方式的是非常适应性且具有强耐腐蚀性的陶瓷涂层以及钻石样碳(DLC)涂层,它们以其出色的硬度和低摩擦特性而闻名。通过纳米技术提供动力的自我修复材料和纳米材料通过带来纳米级的准确性和自我修复过程,从而提供了突破性的突破,从而确保了更长的组件寿命。同时,润滑方法已更改。纳米润滑,并且已被引入智能润滑系统,它们结合了分析和传感器,优化了润滑剂的应用。重点关注生态替代品和可生物降解的润滑剂而不牺牲性能,绿色润滑变得越来越流行。共同为各种行业(包括制造,航空航天以及汽车和药用领域)的持久,有效和可持续的摩擦学系统打开了大门。这些发展代表了工程实践中创新和可持续性的融合,具有更长的组件寿命,改善设备性能以及随着摩擦学进展的较小环境效应的潜力。
, Smart Manufacturing, i4.0,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omputer Aided Design, Turbulence modelling, Combustion modelling, Large Eddy Simulation,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Turbulence-chemistry interaction, Tribology, Laminar to turbulent transition in Hypersonic, scramjet propulsion with hydrogen and hydrogen fuel, regenerative cooling in high speed flow, Computational turbomachinery, CFD code development in high speed reacting and不反应流。
1. B. Dankesreiter*、C.-D. Yeo a),“粗糙电极与结构动力学耦合模拟”,第 68 届 Holm IEEE Holm 电接触会议。 2. M. Choi、Y.-K. Hong、H. Won、S. Li、S. Rahman、M. Nurunnabi、W. Lee、C.-D. Yeo,“磁体剩磁密度与矫顽力之比对辐条型永磁同步电机 (PMSM) 性能的影响”,第 11 届国际电力电子会议 - ECCE 亚洲 (ICPE 2023-ECCE Asia)。 3. C.-L. Kim、H.-J. Kim、H.-J. Kim、C.-D. Yeo、K.-H. Chung、I.-H. Sung,“摩擦学研发趋势回顾:未来挑战和问题的前景”,2019 年韩国摩擦学会会议,136-137 (2019)。4. H. Chang、J. Song、C.-D. Yeo、J. Kim,“探索影响运动服面料感知质量的因素”,国际纺织与服装协会会议录,新墨西哥州圣达菲。5. SA Lee 和 C.-D. Yeo a),“头盘界面的热机械接触和微磨损”,ASME/STLE 国际联合摩擦学会议 2011,317-319 (2011)。6. C.-D. Yeo 和 AA Polycarpou,“弹性接触模型兼顾粗糙度和基体柔顺性及其在图案化介质中的应用”,ASME/STLE 国际联合摩擦学大会 2007,1121-1122(2007 年)。 7. C.-D. Yeo、D.-E. Kim 和 J. Yoon,“内燃机凸轮/挺杆系统的扭矩测量和摩擦学特性”,韩国摩擦学会大会 1997,25,19-24(1997 年)。 8. C.-D. Yeo、D.-E. Kim 和 J. Yoon,“气门机构挺杆的磨合行为和磨损特性”,韩国机械工程师学会(KSME)大会 1997,803-808(199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