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抗药性的不断出现和蚊媒的适应性,疟疾的管理和控制仍然具有挑战性。这需要不断发现有效的抗疟药物。恶性疟原虫的乳酸脱氢酶 (Pf LDH) 是寄生虫能量产生的重要催化剂。Pf LDH 是抗疟药物设计和发现的重要靶点,因为抑制它会导致寄生虫死亡。在本研究中,通过分子对接筛选了 15 种对氯喹敏感和氯喹抗性的恶性疟原虫菌株有效的 10-脒基苯并萘啶分子,以找到 Pf LDH 的主要抑制剂。化合物的结合亲和力范围为 -5.5 至 -7.8kcal/mol。对结合亲和力最高的化合物进行修饰,设计了九种新型 10-脒基苯并萘啶。设计的化合物对靶标具有更好的结合亲和力,范围从 -7.8 到 -8.8kcal/mol,其中四种化合物的结合亲和力优于 10-脒基苯并萘啶抗疟药 Pyronaridine。此外,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了设计化合物的 ADME 特性,并使用 Lipinski 的五规则和 Veber 的二规则研究了它们的药物相似性。根据这些规则,化合物 D1、D2、D3、D4、D5 和 D8 是潜在的口服候选药物。化合物 D2、D3 和 D8 具有良好的结合亲和力和 ADME 特性,因此可以开发成针对 Pf LDH 的强效抗疟药。这项工作的结果可用于开发能够抑制 Pf LDH 的活性抗疟药。关键词:分子对接,10-脒基苯并萘啶,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ADME 特性,计算机药物设计 1. 简介 疟疾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在非洲很流行,2022 年全球 94% 的病例都发生在非洲 [1]。该地区疟疾负担最重的原因可能是卫生条件差,导致媒介(雌性按蚊)繁殖,从而将寄生虫(疟原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根据世卫组织 2023 年世界疟疾报告,尼日利亚占全球疟疾病例和死亡人数的 27% 和 31%,是世界上疟疾病例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1]。恶性疟原虫
线粒体疾病是一组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罕见疾病。它们通常是线粒体 DNA 或核 DNA 突变的结果。tRNALeu 中的 A3243G 转换是线粒体 DNA 最常见的突变之一。这种突变的表型表达各不相同。最广为人知的表型是线粒体脑肌病、乳酸性酸中毒和中风样发作 (MELAS) 综合征。这种突变导致的呼吸肌无力的孤立性肌病很少见。作者报道了一名 20 岁的亚洲女性,她出现了暴发性低通气性呼吸衰竭,并伴有四肢轻度无力。电生理学研究显示肌病的证据。肺功能测试证实了肺部的限制性生理。Gomori 三色和琥珀酸脱氢酶染色证实了线粒体的肌膜下积聚。基因研究发现外周血线粒体DNA存在A3243G突变。严重影响呼吸肌的孤立性线粒体肌病可视为A3243G线粒体疾病的一种罕见临床表现。
HTLV-1 人类 T 细胞淋巴细胞病毒 1 型 IgM 免疫球蛋白 M IGRT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 IHC 免疫组织化学 IMiD 免疫调节药物 IPI 国际预后指数 IRB 机构审查委员会 ITP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V 静脉注射 LDH 乳酸脱氢酶 LRF 淋巴瘤研究基金会 MALT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IPI 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 MCL 套细胞淋巴瘤 MMAE 单甲基澳瑞他汀 E MR 轻微反应 MRD 微小残留病 MRI 磁共振成像 MUGA 多门控采集扫描 MZL 边缘区淋巴瘤 NCCN 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I 国家癌症研究所 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 NIH 国立卫生研究院 NK 自然杀伤细胞 NSAID 非甾体抗炎药 NTBR 不可复苏 PCR 聚合酶链反应
结果:21例(75%)患者可检测到CtDNA突变。最常见的突变基因是Crebbb(54%,15/28),KMT2D(50%,14/28),STAT6(29%,8/28),Card11(18%,5/28)(18%,5/28),PCLO(14%,4/28),EP300(14%,4/28),11%,BCL2(11%,3/28) 3/28),突变频率> 10%。患有可检测的CTDNA突变的患者倾向于出现晚期Ann Arbor期(III-IV)(p = 0.009),高FLIPI风险(3-5)(p = 0.023)和严重的淋巴结受累(编号涉及区域≥5)(p = 0.02)。此外,我们发现,晚期Ann Arbor阶段,高危FLIPI,乳酸脱氢酶升高(LDH:0 - 248U/L)的患者中的平均VAF较高,晚期病理学级,骨髓受累(BMI)和淋巴结的参与。此外,KMT2D,EP300和STAT6突变与下PFS相关(P <0.05)。
摘要 结核分枝杆菌 ( Mtb ) F-ATP 合酶产生大部分生物能量货币 ATP。之前,我们将 F-ATP 合酶亚基 γ 的分枝杆菌特异性环确定为新的抗结核病靶点,并发现了新型二氨基嘧啶 GaMF1,其效力通过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得到改善,从而产生了类似物 GaMF1.39。本文报告,GaMF1.39 通过靶向分枝杆菌 F-ATP 合酶来消耗细胞 ATP 形成,而不会影响质子偶联或氧消耗。这种抗分枝杆菌化合物具有杀菌作用,可有效对抗巨噬细胞中的 Mtb,而不会诱导生物膜形成和浮游细菌的表型变化,也不会对斑马鱼幼虫产生毒性。 GaMF1.39 与 NADH 脱氢酶抑制剂氯法齐明、细胞色素 bcc:aa 3 抑制剂 Telacebec 或 F-ATP 合酶抑制剂 TBAJ-876 联合使用,可增强整体 ATP 合成抑制和抗结核活性。这些结果表明,GaMF1.39 可能为针对氧化磷酸化治疗结核病的复合组合增添价值。
缩写:AE,不良事件;BTC,胆道癌;CR,完全缓解;DOR,缓解持续时间;ECOG,东部肿瘤协作组;EHCC,肝外胆管癌;5-FU,5-氟尿嘧啶;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GC,胆囊癌;IDH,异柠檬酸脱氢酶;IHCC,肝内胆管癌;NE,不可评估;ORR,客观缓解率;OS,总生存期;PD,进展性疾病;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PFS,无进展生存期;PR,部分缓解;RECIST,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SD,病情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是一篇开放获取的文章,根据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禁止演绎许可 4.0 (CCBY-NC-ND) 条款分发,允许下载和共享作品,前提是正确引用。未经期刊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更改作品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版权所有 © 2023 作者。由 Wolters Kluwer Health, Inc. 出版。
四个组织,而烟草根,茎,叶和花中组织特异性编辑位点的数量相应为5、21、17和35(表S4中列出了详细信息)。同时,有5个组织特异性的编辑基因。两个基因ORF306和ORF151分别在茎和叶中进行了专门编辑,而三个基因细胞色素C成熟基因(CCMB,CCMFC)和30S核糖体基因(RPS14)在花中专门编辑。只有ORF151基因具有两个RNA编辑位点,而其余的四个基因仅具有一个位点。 ,这些基因中的所有编辑位点都位于密码子的第二个位置。 通过比较各种组织中RNA编辑位点的分布(补充图S2),我们观察到NADH脱氢酶亚基的编辑事件在根中显然降低了,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Chateigner-只有ORF151基因具有两个RNA编辑位点,而其余的四个基因仅具有一个位点。,这些基因中的所有编辑位点都位于密码子的第二个位置。通过比较各种组织中RNA编辑位点的分布(补充图S2),我们观察到NADH脱氢酶亚基的编辑事件在根中显然降低了,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Chateigner-
2006 年至 2018 年美国患者对基因组学信息药物治疗的估计反应 ALK 表示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BRAF,B-raf 基因;BRCA,乳腺癌基因;C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M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FLT3,Fms 样酪氨酸激酶受体 3 基因;GI,基因组信息;GIST,胃肠道间质瘤;GT,基因组靶向;ERBB2/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基因;IDH2,异柠檬酸脱氢酶 2 基因;KRAS WT,K-Ras 野生型基因;MSI-high,高微卫星不稳定性; NSCLC,非小细胞肺癌;Ph+,费城染色体阳性;ROS1,c-ros 致癌基因 1。a 当未报告或未达到中位反应持续时间时,我们假设为 80 个月。
由于血脑屏障和复杂的突变谱,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治疗具有挑战性,并且与低存活率有关。然而,最近的研究已经发现了神经胶质瘤的常见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 - 野生型和突变型,WHO II-IV 级;IV 级肿瘤称为胶质母细胞瘤 (GBM)]。这些突变驱动表观遗传变化,导致烟酸磷酸核糖转移酶 (NAPRT) 基因位点的启动子甲基化,该基因位点编码一种参与生成 NAD + 的酶。重要的是,NAPRT 沉默使另一种 NAD + 生物合成酶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NAMPT) 的抑制剂具有治疗脆弱性,从而使这些恶性肿瘤的治疗变得合理。多种系统给药的 NAMPT 抑制剂 (NAMPTi) 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开发和测试,但剂量限制性毒性——包括骨髓抑制和
Acronym Meaning AML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AP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CBC Complete blood count CMML 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CNL 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 EPO Erythropoietin ET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FIS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JMML Juvenile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LDH乳酸脱氢酶MD骨髓增生综合征MDS-EB2骨髓增生综合征-Excess Blasts-2 MDS/MPN myelodysplastic/myelodysplastic/骨髓质量肿瘤肿瘤NEOPLASTIC NEOPLASTER NEOPLASTS MDS/MPN-RS-TMPN-RS-TMPN-RS-T MYELODASPASTASIC/MEELODASPASTASIC/MEELOPOSTRIAST SIREROSTION RINIROPORIFERSIST SIRESORTION SIREPOBLORIFERSIST MDS/MPN-U 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unclassifiable MF Myelofibrosis MPN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NG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OS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MF Primary myelofibrosis PNH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V Polycythemia vera TAT Turnaround time TIBC 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世界卫生组织的VWD von Willebrand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