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i. 应使用任何现成的手段控制泄漏,包括泄漏工具包中的吸收材料。上述初始响应行动的顺序可能会根据泄漏情况(即泄漏类型、泄漏量和/或所涉及的安全隐患)而改变。如果泄漏很容易清理,AEC、HWC 或现场主管可以在报告之前控制和清理泄漏。如果泄漏超出其能力范围并存在安全隐患,AEC、HWC 或现场主管应在尝试阻止和控制泄漏之前报告泄漏。
近年来胆管癌(CCA)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虽然有手术、化疗等常规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前沿,而CCA肿瘤微环境(TME)正成为免疫生物学的热门探索方向。TME可以通过代谢、分泌和免疫的变化来影响肿瘤进展。因此,了解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在TME中的作用对于CCA免疫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将讨论免疫细胞(包括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髓系抑制细胞、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与基质细胞(包括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在CCA TME中的相互作用。此外,我们还将讨论目前关于CCA TME的研究成果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YAP (基因符号YAP1) 作为一种潜在的致癌蛋白,与多种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然而,在多种正常组织细胞中单独过表达YAP并不能诱导肿瘤形成,其潜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表明,YAP激活直接诱导其负调节因子SAV1的转录构成负反馈回路,该回路在维持肺上皮细胞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失调。值得注意的是,吸烟促进SAV1启动子区域的高甲基化,通过失活Hippo通路破坏YAP负反馈。此外,外源性过表达SAV1可以充当运输蛋白,激活Hippo信号并同时抑制WNT通路以减少癌细胞生长。此外,利用肺癌类器官,我们发现慢病毒介导的 SAV1 基因转移联合甲基化抑制剂和 YAP-TEAD 抑制剂是肺癌患者(尤其是吸烟人群)的潜在可行临床用药方案。因此,这种 SAV1 介导的反馈回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建立 YAP 调控的稳健性和稳态,并可作为吸烟 NSCLC 人群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的细胞死亡方式,以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为特征,涉及铁代谢、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铁死亡与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如胶质母细胞瘤、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中风等。基于这些发现,我们可以选择性地诱导铁死亡来治疗某些癌症,或者通过抑制铁死亡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综述了铁死亡的相关进展、铁死亡的调控机制、铁死亡在脑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参与以及相应的药物疗法,旨在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染色体外DNA(ecDNA)是一种来源于染色体的癌症特异性环状DNA分子。与线性染色体相比,ecDNA表现出独特的结构,可以代表高染色体可及性,导致原癌基因过度活化和恶性行为。同时,ecDNA的非染色体遗传和复发性突变加剧了肿瘤的异质性和进化。最近的研究表明,ecDNA驱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并与广泛存在的癌症的不良临床结果和耐药性有关。尽管ecDNA于1965年首次被发现,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在肿瘤发生中的关键功能正在显现出来。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目前对ecDNA在癌症中的起源、生物发生过程、发现历史、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的理解。此外,我们重点介绍了研究ecDNA的有效方法,并为ecDNA导向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过去几十年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NSCLC肿瘤是一个复杂、异质的微环境,由血管、癌细胞、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诱导肿瘤微血管的主要介质,与NSCLC的进展、复发和转移有关。目前针对VEGF/VEGF受体(VEGFR)通路的治疗药物,包括VEGF或VEGFR的中和抗体和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NSCLC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VEGF不仅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也是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调节剂。 VEGF 可以抑制抗原呈递,刺激调节性 T (Treg) 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活性,进而促进 NSCLC 中的免疫抑制微环境。本综述重点介绍 VEGF 在 NSCLC 中的血管生成和非血管生成功能,尤其是 VEGF 与 TME 细胞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我们还讨论了最近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以探索 VEGF/VEGFR 靶向化合物和免疫疗法作为靶向 TME 治疗 NSCLC 的新方法。
目的:结直肠癌(CRC)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但是,CRC细胞不受控制的增殖的机制是未划定的,E3连接酶在癌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功能。HERC3曾经被认为是CRC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其对CRC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是空白的。方法:分析了HERC3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糖节降水,质谱分析和GST-pull降低,以鉴定HERC3的相互作用蛋白质。通过QRT-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了RPL23a的表达模式及其在HERC3之间的相关性。在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方面,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增益和功能丧失测定和救援实验。通过体内泛素化测定,环己酰亚胺分析和质谱分析来鉴定HERC3和RPL23A之间的泛素化调节机制。GSEA有助于研究RPL23A的潜在功能机理,并通过蛋白质印迹和体内泛素化测定法进行了验证。结果:HERC3的表达从健康个体的结直肠组织逐渐降低到CRC患者的邻近肿瘤组织,以及肿瘤组织和HERC3可以抑制CRC细胞的增殖和G0-G1阶段中的CRC细胞增殖和阻止细胞。RPL23A被认为是HERC3的一个潜在靶标的在CRC中过表达,并且可以用作CRC中的预后生物标志物。RPL23A被认为是HERC3的一个潜在靶标的在CRC中过表达,并且可以用作CRC中的预后生物标志物。RPL23A还可以独立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并减弱HERC3对CRC的影响。此外,HERC3与RPL23A直接相互作用,并通过HECT结构域通过K48依赖性方式作为泛素化降解RPL23A的E3连接酶。此外,HERC3可以调节P21的泛素化,并通过调节RPL23A的c-Myc和P21进一步调节蛋白质表达。结论:HERC3控制了CRC增殖,细胞周期并通过直接靶向RPL23A来降解C-MYC/P21轴。
肿瘤异质性是癌症的标志之一,也是肿瘤学领域的一个挑战。肿瘤异质性是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治疗失败。从机制上讲,肿瘤异质性要么直接影响治疗靶点,要么通过定义转录组和表型谱来影响耐药性,从而塑造肿瘤微环境 (TME)。肿瘤异质性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在空间和时间上不断发展,导致 TME 不断重新编程。分子分析技术和精准肿瘤学平台的进步使我们能够在 TME 背景下揭示肿瘤异质性对耐药性的影响。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关注基因组突变驱动肿瘤异质性的过程,以及肿瘤异质性重新编程 TME 以影响耐药性和患者预后的机制。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及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虽然目前针对HCC的一线治疗药物如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新型疗法的研究也备受关注。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细胞在HCC肿瘤微环境(TME)中的作用和运作机制陆续被阐明,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与配体结合可导致T细胞耗竭并减少IFN-γ T细胞分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4(CTLA-4)和CD28通过竞争B7蛋白、破坏CD28信号转导通路介导免疫抑制,这也为更多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研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各种免疫检查点在HCC中的生物学行为已被证实,如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CTLA-4等,并引发了一系列临床试验。目前FDA批准nivolumab、pembrolizumab以及nivolumab加ipilimumab用于治疗HCC。但ICI治疗存在反应率低、副作用多等缺点,因此衍生了ICI与各种其他疗法(如VEGF或VEGFR抑制、新辅助和辅助治疗、局部区域治疗)的联合治疗。对免疫检查点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可能在未来揭示新的治疗靶点和新的联合疗法。
N6-甲基腺苷 (m 6 A) 是高等真核生物中最常见的 RNA 修饰。ALKBH5 是一种影响 RNA 输出和代谢的 RNA 去甲基化酶,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产生有关。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 ALKBH5 在从多发性骨髓瘤 (MM) 患者中分离的原代 CD138 + 浆细胞和 MM 细胞系中均高表达。ALKBH5 下调可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新生血管形成、侵袭和迁移能力,并在体内和体外促进细胞凋亡。MeRIP-seq 确定 SAV1 基因是 ALKBH5 的主要靶基因。在 MM 细胞中抑制 ALKBH5 会增加 SAV1 m 6 A 水平,降低 SAV1 mRNA 的稳定性和表达,抑制干细胞相关的 HIPPO 通路信号传导并最终激活下游效应物 YAP,发挥抗骨髓瘤作用。此外,在 ALKBH5 缺乏的细胞中,MM 干细胞表型受到抑制,多能性因子 NANOG、SOX2 和 OCT4 的表达也下降。总之,我们的结果表明 ALKBH5 在 MM 中充当致癌基因,可能成为有吸引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