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配制酮咯酸氨丁三醇 (KTM) 微海绵结肠靶向片剂,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Eudragit S-100 聚合物微海绵用于药物输送。药物微海绵采用准乳液溶剂扩散技术制造,并根据粒度、生产率、包封率、表面形态和微粒学特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微海绵具有良好的生产率、药物包封率和球形形态。微海绵片剂 (MBT) 采用乳糖直接压制制备,并根据药物含量和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进行评估。MBT 显示出理想的药物量 (90-95%) 和长达 10 小时的药物释放曲线。MBT 中的药物释放遵循零级动力学和扩散控制机制。因此,本研究可以成为 KTM 结肠靶向输送的新方法。
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促进了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梦想着开发一种有效的药物输送系统,以克服与靶向药物输送相关的问题,如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低、药物降解、药物毒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人们开发了一种新型载体,称为纳米海绵。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的新兴纳米载体,用于控制局部用药的受控药物输送的释放速率。纳米海绵是小于 1 µm 的小网状结构。由于其多孔结构和小尺寸,它们可以轻松与溶解性差的药物结合,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和溶解度,并能够装载亲水性和亲脂性药物。这种纳米载体增加了水不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了生物利用度,降低了药物毒性,避免了药物降解,并将药物靶向到特定部位,从而促进了控制释放。纳米海绵被配制成不同的剂型,如肠胃外、局部、口服或吸入。本综述试图强调药物输送系统的优点、特点、影响因素、制备方法、表征和应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设计和评估基于微海绵的盐酸异丙嗪给药系统。微海绵给药系统设计用于药物的位点特异性和控制释放,通过使用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来改善药物的位点特异性吸收。材料和方法:微海绵采用改进的准乳液溶剂扩散技术配制而成。通过 FTIR 研究了盐酸异丙嗪、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FTIR 结果证实药物和聚合物之间没有化学反应。药物和聚合物的相容性研究通过 DSC 得到证实。结果:FTIR 结果证实药物和聚合物之间没有化学反应。体外药物释放率在 91.97% 至 98.78% 之间,配方 MS5 显示出最高的 % CDR。优化后的配方 (MS5) 表现出良好的包封率 (93.6%)、浮力 (78%) 和累积药物释放率 (98.78%)。SEM 显示异丙舒林盐酸盐以控释模式从球形多孔微海绵中释放。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来配制和评估异丙舒林盐酸盐微海绵以治疗妊娠期间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