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机接口 (BCI) 的训练有望用于治疗上肢瘫痪的中风患者。然而,大多数中风患者接受的综合治疗不仅包括 BCI,还包括常规训练。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在中风亚急性期接受包括 BCI 训练在内的综合治疗后大脑功能网络的拓扑变化。25 名住院的中度至重度 UL 瘫痪亚急性中风患者被分配到两组中的一组:4 周综合治疗,包括常规和 BCI 训练(BCI 组,BG,n = 14)和 4 周常规训练(无 BCI 支持)(对照组,CG,n = 11)。在训练前后进行功能性 UL 评估,包括 Fugl-Meyer 评估-UL (FMA-UL)、动作研究手臂测试 (ARAT) 和 Wolf 运动功能测试 (WMFT)。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对 BG 中的功能连接 (FC) 进行神经影像学评估。训练后,与基线相比,两组的所有临床评估(FMA-UL、ARAT 和 WMFT)均显著改善(p < 0.05)。同时,BG 的 FMA-UL(p < 0.05)、ARAT(p < 0.05)和 WMFT(p < 0.05)功能改善更明显。同时,BG 的 FC 在整个大脑范围内增加,包括颞叶、顶叶、枕叶和皮层下区域。更重要的是,训练后,体感联合皮层和壳核之间的半球间 FC 增加与 UL 运动功能呈强正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包括 BCI 训练在内的综合康复比常规训练更能增强亚急性卒中患者的 UL 运动功能。亚急性卒中患者脑功能网络拓扑的重组可以增强
摘要:有机磷酸酯农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和随之而来的乙酰胆碱积累的不良影响而发挥毒性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持续亚急性施用有机磷酸酯而持续抑制胆碱酯酶会导致毒性的初始迹象逐渐消失,这被称为行为耐受性。在本研究中,在施用急性和亚急性剂量的有机磷酸酯磷胺后,检查了大鼠大脑不同区域的胆碱酯酶活性。雄性白化大鼠的各组分别接受一次性急性剂量 1/2 LD 50(6.64 毫克/千克体重/天),以及每日亚急性口服剂量磷胺(4.333 毫克,相当于 1/3 LD 50),持续 15 天。测量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乙酰胆碱酯酶 (AChE)、红细胞胆碱酯酶 (EChE) 和血浆胆碱酯酶 (PChE) 的活性。所有胆碱酯酶的活性均下降,且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的下降程度不同。急性和亚急性给药下纹状体活性下降最大。亚急性给药后 1 天内观察到 AChE 和 PChE 活性受到更大抑制,而 EChE 活性在亚急性给药 15 天内下降幅度最大。亚急性给药下 AChE 和 PChE 随时间恢复至对照水平,但 EChE 未恢复。7 天后,与我们在其他研究中一样,大多数毒性体征和症状消失,而胆碱酯酶活性下降一直持续到第 15 天,表明对磷胺的行为耐受性正在形成。伪胆碱酯酶活性似乎在调节胆碱酯酶的稳态和对磷胺的症状耐受性的产生中发挥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