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前药”或“前体药物”最早由 Albert 于 1958 年提出。前药是无活性化合物,在体内代谢时,可通过化学或酶促方式产生活性母体药物。前药被定义为在发挥治疗作用之前经历生物转化的化合物 (1)。实际上,这些是药物分子的生物可逆衍生物,它们在体内经历酶促和/或化学转化以释放活性母体药物,然后发挥所需的药理作用。其中活性部分与无活性部分连接,必须在体内通过酶的作用将其分解。重要的是,无活性部分应无毒,最好能迅速从体内消除 (2)。因此,前药可被视为含有专门的无毒保护基的药物,以短暂的方式使用,以改变或消除母体药物中的不良特性。前药设计需要克服许多配方、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缺点。突出的缺点包括
叶。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在计算机模型中重建啮齿动物海马的方法。由于海马结构在哺乳动物中大多得以保留,因此一些见解可能不仅限于啮齿动物。在啮齿动物中,海马体是位于新皮质正下方的显著结构。当我们说海马体时,我们指的是四个亚区域:齿状回 (DG)、海马角 1、2 和 3 (CA1、CA2 和 CA3)。一些作者使用术语海马体仅指 CA1、CA2 和 CA3。最后,对于术语海马体形成,我们还包括下托、前下托、副下托和内嗅皮质。海马体在多种认知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学习和记忆(Jarrard 1993)和空间导航(O'Keefe and Nadel 1978)。海马体也与某些病理有关。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海马体似乎在疾病扩散到整个大脑之前的早期阶段就受到影响。在癫痫中,颞叶通常是癫痫发作的焦点,因为与其他皮质区域相比,海马体需要的电流要少得多,才能引发癫痫样活动。此外,海马体,特别是 CA1,极易受到缺血或缺氧损伤,这使得该区域在脑血管疾病中至关重要。海马体因其特殊的结构和特性而促成了许多发现。首先,它具有相对简单有序的结构,共有四层,其中兴奋性细胞仅占据一层。不同的海马区几乎单向连接,长距离纤维与锥体细胞的主要树突轴正交传播。此外,突触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此它们可以根据突触前和突触后细胞的行为改变其强度。最后,神经元可以在培养物中生长,并且急性或培养的切片可以在体外存活足够长的时间以用于实验。所有这些特性使海马体成为了解大脑一般原理的便捷基准。受益于海马体实验的关键发现
2019年4月的报告《糖技术》 3 介绍了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物质——聚糖。本报告对与细胞表面聚糖结合的蛋白质——凝集素和从细胞释放的囊泡 4 ——外泌体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将凝集素和外泌体的特征相结合的药物递送系统 (DDS)——凝集素-外泌体-药物偶联物将在医疗和药物开发领域引起关注的观点。此外,本报告还介绍了利用凝集素众多功能的凝集素类药物,以及外泌体研究的未来发展。什么是聚糖?聚糖是由“糖”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生物材料,被称为继DNA(第一种生物聚合物)和蛋白质(第二种生物聚合物)之后的第三种生物聚合物。聚糖的组成成分是糖,与“碳水化合物”同义。大米等食物中所含的淀粉也是
■Genomics (基因体学) ■History of DNA sequencing (DNA定序历史) ■The first-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 (第㇐代DNA定序)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次世代定序) ■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基因编辑技术) ■Genome analysis (基因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