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β-内酰胺最佳活性最相关的药效学参数是给药间隔内游离药物浓度保持高于感染生物体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的比例 - %fT>MIC(在 4x MIC 时杀灭效果最大)。
EXBLIFEP 含有头孢吡肟和恩美唑巴坦。头孢吡肟是一种第四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可对抗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病原体,并获准用于治疗多种感染,包括单纯性尿路感染、慢性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腹腔内感染和肺炎。头孢吡肟通常对 C 类 AmpC 和 D 类 OXA-48 酶的水解稳定。恩美唑巴坦是一种新型两性离子青霉烷酸砜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BLI),对多种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具有强效活性,而这些酶通常会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尽管结构上与他唑巴坦相似,但恩美唑巴坦由于三唑环的 N-甲基化而表现出增强的抗 ESBL 活性。
口服抗凝剂和青霉素抗生素在实践中已被广泛使用,没有相互作用。然而,在文献中,维持阿莫西林的阿莫西林疗法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例增加增加。如果需要共同给药,则应通过添加或戒断阿莫西林仔细监测凝血酶原的时间或国际归一化比率。此外,可能需要调整口服抗凝剂剂量的调整(请参阅第4.4和4.8节)。
摘要 背景: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败血症和肺炎的主要原因,抗生素选择不当会对个人和社区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的敏感性为研究对象,评估了我国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IPD)儿童针对性抗生素治疗的适宜性。方法:在中国13个省的14所医院进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IPD病例的抗生素处方、临床特征和耐药模式,评估针对性抗生素治疗的适当性。结果:共收集IPD病例806例。 492 例非脑膜炎病例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不敏感率分别为 40.9% 和 20.7% ,314 例脑膜炎病例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不敏感率分别为 73.2% 和 43.0% 。针对性治疗中,非脑膜炎病例使用卡巴培南类药物的比例为 21.3%,脑膜炎病例为 42.0% 。针对性治疗中,390 例分离株对头孢噻肟敏感的非脑膜炎病例中,使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比例分别为 17.9% 和 8.7% 。针对性治疗中,179 例分离株对头孢噻肟敏感的脑膜炎病例中,使用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比例分别为 55.3% 和 15.6% 。总体而言,806 例 IPD 病例中 361 例(44.8%)存在不适当的靶向治疗,其中卡巴培南类药物使用不适当 232 例(28.8%),万古霉素使用不适当 169 例(21.0%),利奈唑胺使用不适当 62 例(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