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是从天然植物黄连中提取的一种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几十年来在中国被广泛认为具有抗糖尿病作用。其他类型的药理活性,如抗炎、抗菌、降血脂和抗癌作用也已被研究。在细胞水平上,这些药理活性大多是抑制作用。然而,小檗碱的细胞保护作用也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观察到,如神经元、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 β 细胞。这种矛盾的结果可能与小檗碱在细胞内的特性和分布密切相关,可以用线粒体兴奋效应(一种特殊的兴奋效应)来机械地解释。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线粒体兴奋反应,并评估了小檗碱诱导的作用和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小檗碱更好地在临床上应用,并表明在临床应用中应谨慎考虑一些针对线粒体的常规药物。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VEMP) 通常用于评估前庭神经和耳石器官的两个部分 (1–5)。在成人中,可以通过气导或骨导刺激可靠地诱发 VEMP (6);然而,尚未发表评估儿童 VEMP 可靠性的类似研究。VEMP 是对高强度刺激作出反应而诱发的肌肉电位 (1)。颈部 VEMP (cVEMP) 是从收缩的胸锁乳突肌 (SCM) 同侧记录的短潜伏期抑制反应,可提供有关囊和下前庭神经功能的信息 (1)。眼部 VEMP (oVEMP) 是从下斜肌对侧记录的兴奋反应,可提供有关椭圆囊和上前庭神经功能的信息 (7)。
微刺激可以调节单个神经元的活性影响行为,但是刺激对神经尖峰的影响是复杂的,并且仍然了解不足。这在人大脑中尤其具有挑战性,因为单个神经元的响应特性稀疏和异质。在这里,我们在6位参与者(3位女性)中使用人前颞叶中的微电极阵列来检查单个神经元对通过多个不同不同刺激位点进行微刺激的尖峰反应。我们证明可以使用不同的刺激位点的激发或触发来驱动单个神经元,这表明一种方法可以在单神经元水平上直接控制尖峰活动。尖峰反应在接近刺激部位的神经元中是抑制性的,而兴奋反应在空间上更为分布。一起,我们的数据表明,可以在人皮质中可靠地识别和操纵单个神经元的尖峰反应。
抽象的乙酰胆碱(ACH)是人体中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它是负责触发突触后神经元激活的最丰富的神经递质,导致兴奋反应。ach在各种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肌肉收缩,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以及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在这项研究中,基于WO 3纳米棒修饰的玻璃碳电极来制备电化学传感器,以检测ACH。WO 3纳米棒为ACH的电化学确定提供了极好的特性。所提出的传感器显示ACH的宽线性检测范围(0.1至400.0 µm)和低检测极限为0.025 µm。这些结果证明了传感器在检测这一重要神经递质的高灵敏度。此外,开发的传感器在实际样品中显示出良好的ACH测定能力。这项研究为电化学检测ACH提供了创新的策略,展示了纳米材料在高级感应技术开发中的潜力。
摘要 皮层内微刺激 (ICMS) 常用于许多实验和临床范例;然而,它对神经元激活的影响仍未完全了解。为了记录清醒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皮层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我们在通过植入三只恒河猴初级运动皮层 (M1) 的犹他阵列提供单脉冲刺激的同时记录了单个单位活动。输送到单通道的 5 到 50 m A 之间的刺激可靠地引发了整个阵列中记录的神经元尖峰,延迟长达 12 毫秒。ICMS 脉冲还会引发一段长达 150 毫秒的抑制期,通常在初始兴奋反应之后发生。电流幅度越高,引发尖峰的概率就越大,抑制持续时间也越长。在神经元中引发尖峰的可能性取决于自发放电率以及其最近尖峰时间和刺激开始之间的延迟。 2 到 20 Hz 之间的强直重复刺激通常会调节诱发尖峰的概率和抑制的持续时间;高频刺激更有可能改变这两种反应。在逐次试验的基础上,刺激是否诱发尖峰并不影响随后的抑制反应;然而,它们随时间的变化通常是正相关或负相关的。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了皮质神经对电刺激反应的复杂动态,在将 ICMS 用于科学和临床应用时需要考虑这些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