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的报告《糖技术》 3 介绍了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物质——聚糖。本报告对与细胞表面聚糖结合的蛋白质——凝集素和从细胞释放的囊泡 4 ——外泌体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将凝集素和外泌体的特征相结合的药物递送系统 (DDS)——凝集素-外泌体-药物偶联物将在医疗和药物开发领域引起关注的观点。此外,本报告还介绍了利用凝集素众多功能的凝集素类药物,以及外泌体研究的未来发展。什么是聚糖?聚糖是由“糖”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生物材料,被称为继DNA(第一种生物聚合物)和蛋白质(第二种生物聚合物)之后的第三种生物聚合物。聚糖的组成成分是糖,与“碳水化合物”同义。大米等食物中所含的淀粉也是
鬃狮蜥腺病毒 1 (BDAdV-1),也称为鬣蜥腺病毒 1,已被全世界描述为内陆鬃狮蜥 (Pogona vitticeps) 的一种流行传染性病原体,鬃狮蜥是一种最常见的有鳞外来宠物爬行动物。之前有限的腺病毒 DNA 聚合酶和六邻体基因序列数据表明,BDAdV-1 是腺病毒科 Atadenovirus 属的成员。Atadenovirus 会感染反刍动物、有袋动物、陆龟类爬行动物和鸟类,但已证明该属源自有鳞爬行动物。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项筛查调查以及 BDAdV-1 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该序列直接来自一条死去的幼年鬃狮蜥样本,该幼年蜥蜴在去世前表现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BDAdV-1 基因组为 35,276 bp,包含 32 个推定基因。它的基因组组织是 Atadenovirus 属成员的特征,然而,发散的 LH3 基因表明与其他属成员(如蛇腺病毒 1)相比,其结构相互作用具有不同的性质。我们鉴定了五种新型开放阅读框 (ORF),其中三种编码 C 型凝集素样结构域 (CTLD) 超家族的蛋白质。ORF3 具有 CTLD II 组样结构域结构,显示出与自然杀伤细胞表面受体和用于神经趋向性的 α 疱疹病毒毒力因子基因 UL45 的结构相似性。与典型的腺病毒右端基因相比,ORF4 和 6 非常长,可能编码具有新型、以前未描述过的结构域结构的 CTLD 超家族成员。BDAdV-1 是迄今为止 Atadenovirus 属中最具发散性的成员,为腺病毒的多样性、进化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Hanahan 和 Weinberg 提出了 10 条组织原则,这些原则使癌细胞能够生长和转移。这些独特而互补的能力被定义为“癌症标志”,包括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能够维持增殖信号、逃避生长抑制剂、抵抗细胞死亡、促进复制永生、诱导血管生成、支持侵袭和转移、重新编程能量代谢、诱导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炎症以及触发逃避免疫反应。这些共同特征通过不同的机制进行分级调节,包括涉及影响每个标志的生物学和临床影响的糖基化依赖性程序的机制。半乳糖凝集素是一种进化保守的聚糖结合蛋白家族,通过重新连接癌细胞或基质细胞(包括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回路,对肿瘤进展产生广泛影响。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剖析了半乳糖凝集素在塑造控制肿瘤每个特征的细胞回路中的作用,说明了相关的例子并强调了治疗人类癌症的新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