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发射体(例如离子、原子、 NV 中心或量子点)与谐振器光学模式的强耦合和较长的腔光子寿命对于量子光学在基础研究和实用量子技术的众多应用中至关重要。有望满足这些要求的系统是光纤微腔 [1-4]、离子束蚀刻介质谐振器 [5] 或微组装结构 [6]。发射体和腔光子之间的强耦合可以通过很小的腔体体积和非常短的光学腔来实现。然而,对于许多现实的量子装置,由于技术困难,腔镜不能放置得太近:对于囚禁离子系统,短腔会导致介质镜带电并导致射频离子囚禁场畸变 [7];对于中性原子,由于需要将原子输送到腔内以及需要从光学侧面进入腔体进行冷却和捕获[8,9],短腔长受到限制。因此,用于量子光学装置应用的光学腔需要结合强耦合率和低损耗,同时保持镜子足够远。实现强耦合的一种方法是使腔体处于(近)同心配置中 [10]。这使腔中心的光模场腰部最小化,从而使发射极-光子耦合最大化,但是由于镜子上的模场直径较大,会增加削波损耗,从而限制了由腔协同性所能实现的最大腔性能。增加腔中心场振幅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调制镜子轮廓来创建某种干涉图案 [11]。我们假设我们不受球形腔的限制,即我们可以使用例如聚焦离子束铣削或激光烧蚀来创建任意形状的镜子,如第 6 节中更详细讨论的那样。在这里,我们用数字方式探索了腔镜的调制球面轮廓,这些轮廓会产生高度局部化的腔模式,同时保持较低的损耗。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发现了一种镜子轮廓的流形,它可以提供比同心腔更低的损耗率,从而实现更高的协同性。与我们之前的工作 [ 11 ] 相比,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先验地了解我们想要生成的确切模式形状(特别是特定的
DA-250D 规格 双通道功率放大器应使用 D 类电路拓扑,并应可配置为双通道操作。双通道模式下所有通道均驱动时的功率输出应为:4 欧姆时每通道 250W,8 欧姆时每通道 170W。每对通道应可桥接以产生 500 W。总谐波失真 (THD) 应小于 0.1% @ 1 kHz,0.3% (20 至 20,000 Hz)。频率响应应为 20 至 20,000 Hz (± 1 dB)。信噪比应为 100 dB(A 加权)。串扰应为 70 dB(A 加权)。对于电子平衡输入电路的每个输入,输入阻抗应为 10k 欧姆。后面板开关应允许选择 1-2 个通道的桥接操作。后通道输入模式开关应允许选择输入 1 至所有模式,从而将来自输入 1 的信号同时馈送到其他通道。每个输入应具有 3 针凤凰块和 XLR 连接器。后面板输出连接器应为重型 M4 螺丝端子隔离条,适用于铲形接线片或高达 #12 AWG 的裸线。前面板衰减器应凹进以防止意外的电平变化,并且一旦正确设置电平,就可以将其移除并由随附的安全盖替换。前面板应有两组四个 LED 指示灯,用于指示以下情况:输入信号存在(大于 -20 dB)、输出信号存在(大于 1 W @ 8 欧姆负载)、峰值削波和保护电路激活。重量应为 11.02 磅(5 千克)。前面板还应有两个可拆卸的空气过滤器,无需将放大器从机架上卸下即可拆卸进行清洁。内置保护电路应监控电压和电流水平,以尽量减少过载造成的潜在损害,并通过每个通道的继电器在短路、直流偏移或功率放大器散热器工作温度超过 212°F (100°C) 或设备内部工作温度超过 176°F (80°C) 时禁用输出。继电器还应在开启期间将放大器与负载的连接延迟约 2 秒,以防止开启时出现任何噪音。功耗应为 120 W(基于 UL/CSA 标准)和 650 W(额定输出 4 欧姆 x 2 通道),以及 420 W(额定输出 8 欧姆 x 2 通道)。放大器应仅使用一个标准机架空间或 1.75 英寸 (44.5 毫米),其尺寸应为 18.98 英寸 (宽) x 1.73 英寸 (高) x 15.82 英寸 (深) (482 x 44 x 401.8 毫米)。前面板饰面应为黑色阳极氧化铝,外壳饰面应为钢板。放大器应为 TOA 型号 DA-25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