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会造成严重的身体和社会心理损害,因此需要新颖、有效且易于获得的治疗干预措施来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症状。尽管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 (CBT) 进行治疗,但治疗抵抗或无反应率仍然很高。研究表明,谈话疗法可以触发边缘系统,使其持续处于战斗或逃跑状态。因此,许多创伤幸存者寻求替代疗法,例如脑电图神经反馈训练。本研究探讨了创伤相关症状(即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与视觉和听觉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是退伍军人和非军事成年人,他们报告称之前被心理健康临床医生诊断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结果表明,脑电图神经反馈疗法在改善退伍军人和非军事成年人的视觉和听觉注意力功能方面具有临床效果。注意力功能的改善被认为可以提高组织能力、决策能力、挫折耐受力和理解力。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完成 CBT 计划的退伍军人中有三分之二仍处于 PTSD 临床范围内,注意力明显不足。治疗结果研究(如本研究)对于提高 PTSD 患者治疗干预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无反应率较高的特定人群,如退伍军人。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听觉处理;视觉处理;神经反馈;IVA-2 持续表现测试
结果:一线抗癫痫药包括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和丙戊酸。吡仑帕奈维持剂量为 4-12 毫克/天。在全分析集 (n=85) 中,吡仑帕奈 4 或 6 毫克/天的疗效似乎最好:在 4 毫克/天时,左乙拉西坦 (n=17/20) 的 50% 反应率为 85%,卡马西平 (n=7/7)、奥卡西平 (n=7/7)、拉莫三嗪 (n=6/6) 和丙戊酸 (n=2/2) 的 50% 反应率为 100%,而每种一线抗癫痫药的癫痫发作频率中位数减少百分比为 97-100%。吡仑帕奈 4 mg/天加奥卡西平 (86%,n=6/7) 或丙戊酸 (100%;n=2/2) 的无癫痫发作率最高。吡仑帕奈 10-12 mg/天 (n=3) 的样本量较小。在安全性分析集 (n=102) 中,最常见的 TEAE (头晕) 通常最常出现在吡仑帕奈 4 mg/天中。八名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其中一名患者在吡仑帕奈 4 mg/天和左乙拉西坦治疗中出现自杀意念,被认为可能与治疗有关,而其他所有患者均被认为无关。
摘要:背景:研究贝伐单抗与化学疗法对转移反应率的影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MCRC)的生存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贝伐单抗对MCR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87例MCRC患者中,未经贝伐单抗(对照组,CG)和45例治疗42例,用贝伐单抗治疗(观察组,OG)。基线特征,转移的可分离性,生活质量(QOL)以及短期和长期治愈效应,以评估两组的治疗计划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6个月后,CG的总反应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8.57%和59.52%,而OG的ORR和DCR分别为48.89%和86.67%(p <0.05)。OG中转移的可分离性率从8.89%的预处理增加到治疗后40.00%,而CG中转移的转移率从11.90%的预处理增加到治疗后的23.81%。在OG中,中位生存时间为23.0(范围为19.7-26.3)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1.0(范围为9.4-12.6)月。这些结果都优于CG的结果,分别为14.0(范围为12.6-15.4)和6.0(范围为4.9-7.2)月。结论:贝伐单抗与一线化学疗法结合可以显着延长生存率和PFS,改善QOL,提高转移的切除率,并改善MCRC患者的Sur Vival结果。
摘要:腺样囊性癌 (ACC) 是一种生长缓慢但恶性程度不高的癌症。由于其罕见性以及对其分子病因的了解不足,目前尚无针对 ACC 的标准化疗,许多患者患有复发和/或转移性疾病。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为了描述和总结现有的临床试验研究和临床前发现,我们调查了 PubMed 上有关 ACC 开发疗法的内容。单用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的客观反应率约为 10%,包括顺铂、5-FU、吉西他滨、米托蒽醌、表柔比星、长春瑞滨和紫杉醇。研究最多的联合疗法是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 (CAP) 和顺铂-长春瑞滨,客观反应率为 18-31%。在分子靶向药物中,研究最多的药物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 的抑制剂,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其中,仑伐替尼和阿昔替尼分别显示出 11-16% 和 9-17% 的相对较高的客观缓解率。鉴于 ACC 的高复发率和化学耐药性,针对癌症干细胞 (CSC) 的治疗可能特别有价值,因为癌症干细胞是肿瘤起始细胞并驱动化学耐药性。已证明 CSC 可通过 MYB、Notch1、p53 和表观遗传机制进行靶向。Myb 过表达是 ACC 的特征,但由于其作为转录因子的性质,以前认为它是一个难以靶向的靶点。然而,由于 Myb 靶向抑制剂的开发和 MYB 靶向癌症疫苗疗法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MYB 正成为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针对 NOTCH 信号的药物在 I 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 5-17% 的缓解率。在表观遗传学领域,PRMT5抑制剂治疗在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21%的部分反应率。免疫疗法,如PD-1抑制剂,也与CSC有关,但对ACC无效。不过,癌症疫苗疗法的临床试验正在积极进行。除了传统的化疗和血管生成抑制剂外,免疫疗法和针对癌症干细胞的疗法等新疗法的出现有望在未来为患者带来临床益处。
摘要:背景:佐剂重组带状疱疹疫苗 (RZV)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 E (gE) 和 AS01 B 佐剂系统组成,可有效预防带状疱疹 (HZ)。在缺乏明确保护相关性的情况下,监测 RZV 免疫反应作为临床有效性的指标非常重要。方法:本系统综述研究了接种后参数:体液和细胞介导免疫、亲和力指数、抗体几何平均浓度 (GMC) 和免疫持久性。荟萃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进行了亚组和荟萃回归分析。结果:在纳入的 37 篇文章中,RZV 第 2 剂接种后一个月,抗 gE 体液免疫的汇总反应率为 95.2% (95%CI 91.9–97.2),在免疫抑制期间下降到 77.6% (95%CI 64.7–86.8)。抗 gE 细胞介导免疫特异性反应达到 84.6% (95%CI 75.2–90.9)。年龄、性别、与其他疫苗共同给药、之前接种过 HZ 或减毒活带状疱疹疫苗等各种因素均不会显著影响反应率。RZV 诱导了 gE 亲和力的大幅增加。免疫持久性得到证实,在高龄人群中免疫力减弱得更快。结论:本系统评价表明,RZV 具有强大的免疫原性并能克服免疫功能低下的状况。研究结果强调需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长期免疫研究,并有可能支持 HZ 疫苗接种政策和计划。
犬类肥大细胞肿瘤(MCT)的当前金标准处理使用硫酸葡萄酸盐(VBL)作为化学疗法,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最近已被证明是值得的治疗候选者。与标准VBL治疗相比,该系统审查旨在分析与TKI治疗的MCT治疗的狗中的总体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总反应率(ORR)以及完整的(CR)或部分反应(PR)。系统审查已在标识10.17605/osf.io/wypn4(https://osf.io/)下的“开放科学框架(OSF)数据库”中注册。在九个数据库中进行了电子搜索。还选择了符合条件研究的参考文献,以发现更多登记册。共有28项研究符合资格标准,并从合格研究的参考文献中恢复了另一项研究,共有29项精选研究。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狗的总体反应率,完全反应和部分反应高于用葡萄碱治疗的狗。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狗相比,葡萄蛋白细胞处理的狗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率更高。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处理的突变试剂盒与用葡萄蛋白治疗的狗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更长。重要的是要考虑应降低结果解释的研究局限性,videlicet,提取的数据缺乏样本标准化,包括动物特征,突变检测方法,肿瘤特征和治疗类型等变量,这些变量可能影响了研究结果。
除了著名癌症机构广泛采用的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之外,新的临床方法也至关重要。癌症是美国 85 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尽管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包括投入数千亿美元,但过去几十年来大多数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和总体生存率并未明显改善。在过去 24 年里,Envita 医疗中心针对晚期和难治性癌症患者开创了一种独特的个性化治疗方法,为该领域带来了突破性的创新。我们的综合算法利用先进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高度定制的免疫疗法,从而显著改善了治疗效果。本研究介绍了 Envita 创新的个性化治疗算法,并研究了两年内在 Envita 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 199 名晚期癌症患者的反应结果。与标准治疗和姑息化疗相比,Envita 疗法的总体反应率显著提高了 35 倍(图 1)。此外,与标准治疗化疗和姑息治疗相比,88% 的患者(大多数为 3 期或 4 期癌症)生活质量提高了 43 倍,且副作用极小。这一革命性的成功归功于 Envita 的个性化治疗算法,该算法结合了定制化免疫疗法。与全球 65 多项化疗临床试验、超过 2700 名患者相比,Envita 的精准治疗方法的反应率提高了 100%。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更广泛地利用 Envita 的个性化治疗方法可以显著造福晚期和难治性癌症患者。
自 1997 年以来,单药吉西他滨 (Gem) 一直是晚期胰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与 5-氟尿嘧啶单药治疗相比具有显著的生存获益和安全性(6)。随后,各种 Gem 组合与不同的化疗方案,包括紫杉醇、卡培他滨 (Cap) 和铂类,已被用于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7,8)。MPACT 研究表明,联合化疗方案 Gem/nab-paclitaxel 比 Gem 有更高的反应率和更长的中位总生存期 (OS)(3)。另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报告,与单独使用 Gem 相比,Gem 联合奥沙利铂可提高客观反应率 (ORR) 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9)。然而,在一项东部肿瘤协作组试验中,Gem 联合奥沙利铂未能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 OS(10)。联合化疗方案也已成为晚期胰腺癌的治疗策略。2011 年,Conroy 发表了一项探索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化疗的基石研究(2)。与 Gem 单药治疗相比,FOLFIRINOX(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的组合)治疗与 OS 显著改善相关(2)。由于毒性较大,因此对于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采用 FOLFIRINOX(11,12)。此外,尽管与基于 Gem 的联合化疗相比,FOLFIRINOX 与中位 OS 略长相关,但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3)。
肝细胞癌(HCC)是肝癌中最具破坏性和侵袭性的癌症,发病率持续快速上升,位列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和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1]。尽管早期HCC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已有显著提高,但HCC的预后仍然很差[2,3]。此外,高侵袭性和晚期HCC对一般治疗反应甚微或完全没有反应[4-6]。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策略。靶向治疗已进入抗肿瘤治疗领域,为HCC的治疗带来希望[7-9]。但目前的靶向治疗药物普遍存在肿瘤反应率低、副作用大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