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柔性双原子亚纳米薄镧系氧化物纳米卷的常规合成 吴苗苗 1、吴彤 2、孙明子 2、陆璐 2、李娜 1、张超 1、黄博龙 2 *、杜亚平 1 * 和闫春华 1,3,4 1 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先进材料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稀土与无机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天津 300350 中国。 2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系,香港九龙红磡,999077 中国。 3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港大稀土材料与生物无机化学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 100871,中国。 4 兰州大学化工学院,兰州 730000,中国 电子邮件:bhuang@polyu.edu.hk(BH);ypdu@nankai.edu.cn(YD) 摘要 在许多超薄纳米材料的合成中都发现了表面波纹或滚动现象。然而,精确合成和控制这种细微纳米结构仍然极具挑战性,表明其在未来纳米能源系统中具有尚未开发的潜力。在本文中,建立了一种简单但稳定的胶体化学方法来合成超薄镧系氧化物纳米卷,首次实现了具有卷曲边缘的原子级厚度。详细的机理研究证实,纳米卷的滚动行为是由表面活性剂 3-溴丙基三甲基溴化铵中溴烷基团的吸附引起的表面电荷扰动引起的。更重要的是,实验证明了亚纳米薄镧系元素纳米卷的可逆和可控滚动。作为实际应用的证明,超薄镧系元素氧化物纳米卷/碳纳米管薄膜已被用于锂硫电池作为夹层,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我们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高产率生产新型无机超薄纳米结构,在能源系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关键词:稀土,镧系元素氧化物,超薄纳米结构,密度泛函理论,锂硫电池
图1相位,形态,微结构和元素分布信息。(a)Ni-Co 9 S 8 /RGN,Ni-Co 9 S 8,Co 9 S 8 /RGN,NIS /NI 9 S 8 /RGN和RGN材料的XRD模式; (b)Ni-Co 9 S 8 /RGN的SEM图像; (c)Ni-Co 9 S 8 /RGN的HAADF-STEM图像; (d)Ni-Co 9 S 8 /RGN的HRTEM图像和相应的SAED模式(插图); (e)Ni-Co 9 S 8 /RGN的HAADF-STEM图像,相应的反向散射电子图像(F)和Ni,Co,s,c元素的EDS地图。
©2022。此手稿版本可在CC-BY-NC-ND 4.0许可下提供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c-nd/4.0/。
1 当今的年轻人严重依赖数字技术。短信和电子邮件让人们毫不费力地与他人保持联系。电视和电脑屏幕为人们提供持续不断的娱乐。无论你看向何处,人们都被屏幕分散了注意力。技术可能很有用,但人们很容易过度依赖它。事实上,研究表明,由于数字超载,年轻人相互之间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正在迅速改变。保持联系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许多年轻人发现远离手机会感到压力。结果,人们养成了坏习惯。他们在户外度过的时间更少,睡眠时间更少,注意力持续时间更短。然而,实现与技术更平衡的关系是可能的。人们应该考虑“数字饮食”。
应用物理系,香港理工大学九龙,香港,中国 *通讯作者。电子邮件:b3zhang@polyu.edu.hk电子邮件:b3zhang@polyu.edu.hk
©2021。此手稿版本可在CC-BY-NC-ND 4.0许可下提供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c-nd/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