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恒定负载点下汽车涡轮增压器的传热:实验和计算研究 A. Romagnoli、R.M.F. Botas 1-7 2. 燃气轮机冷却系统的多尺度热测量和设计 HyungHee Cho、Kyung Min Kim、SangwooShin、Beom Seok Kim 和 Dong Hyun Lee 8-13 3. 小型双向流离心泵作为终末期患者的心室辅助装置 Andy C C Tan 14-19 4. 不同扫掠轴流风扇壁面压力波动的实验研究 J. Hurault、S. Kouidri、F. Bakir 和 R. Rey 20-26 5. 使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进行中观和宏观尺度流体流动模拟 A.A. Mohamad 27-32 6. 局部动力学工程流动性能:理论与应用 吴杰志,毛峰,苏伟东,吴红,李秋实 33-43 7. 满负荷尾水管喘振的一维分析 Yoshinobu Tsujimoto,KoichiYonezawa,ChangkunChen 44-56 8. 先进无二氧化碳发电站技术的未来发展 D. Bohn 57-65 9. 离心泵叶轮-蜗舌相互作用和非稳定流体流动的数值分析 K.W Cheah,T.S. Lee,S.H Winoto 和 Z.M Zhao 66-71 10.往复式内燃机涡轮增压器非稳定特性分析程序 A. Torregrosa,J. Galindo, J.R. Serrano 和 A. Tiseira 72-79 11. Alta S.P.A. 和比萨大学的空化和涡轮泵流体动力学研究 Angelo Cervone、Lucio Torre、Angelo Pasini 和 Luca d'Agostino 80-88 12. 减速旋流控制
摘要:梨皮灼伤是采后冷藏过程中及之后发生的一种生理疾病。本研究以两个不同品种梨‘五九香’和‘鸭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0 ◦ C 冷藏115 d和20 ◦ C 货架期7 d条件下的梨皮灼伤指数、α-法呢烯及其氧化产物共轭三烯醇 (CTols)、酚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五九香’梨在冷藏115 d后出现表皮灼伤,并在货架期内变得更加严重,而‘鸭梨’没有观察到表皮灼伤。与‘鸭梨’相比,‘吴久香’中 α -法呢烯含量先快速上升后下降,而 CTols 含量明显增加,并且果皮中参与 α -法呢烯和 CTols 代谢的基因( HMGR1 、 HMGR2 、 GSTU7 、 GPX5 和 GPX6 )以及酚类合成的基因( PAL1 、 PAL2 、 C4H1 、 4CL2 、 C3H 和 ANR )的表达水平在表层烫伤开始时均明显上调。此外,随着梨果实皮损的发生,‘吴九香’的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相对电导率和含量较高,漆酶基因( LAC7 )的表达量显著增加,而绿原酸、熊果苷和异鼠李素-3-3-葡萄糖苷的含量以及酚类合成相关基因( C4H3 )和多酚氧化酶基因( PPO1 和 PPO5 )的表达量均低于‘鸭梨’。结果表明,梨果实皮损的发生和发展与果皮中CTols的积累、细胞膜的破裂以及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芦丁含量的升高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吴玉成现为合肥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聚变材料、能源相关材料和功能纳米材料上。他曾在世界各地担任各种学术职务,包括圣安德鲁斯大学名誉教授(2013-)、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客座教授(2012-)、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2012-)、国家先进能源环境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2017-)。他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了300多篇同行评议科学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12 000次。
摘要 - 目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深度学习已使用头皮脑电图(EEG)在脑部计算机界面(BCIS)方面取得了成功。然而,对所谓的“黑匣子”方法的解释及其在立体情节摄影(SEEG)基于BCIS(SEEG)的BCIS中的应用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未知。因此,在本文中,对SEEG信号深度学习方法的解码性能进行了评估。方法:招募了三十例癫痫患者,并设计了包括五种手和前臂运动类型的范式。六种方法,包括过滤库公共空间模式(FBCSP)和五种深度学习方法(EEGNET,浅层和深CNN,Resnet,Resnet和一个名为STSCNN的深CNN变体),用于对SEEG数据进行分类。进行了各种实验,以研究Resnet和STSCNN的窗口,模型结构以及解码过程的影响。结果:EEGNET,FBCSP,浅CNN,DEEP CNN,STSCNN和RESNET的平均分类精度分别为35±6.1%,38±4.9%,60±3.9%,60±3.3%,61±3.2%和63±3.1%。对所提出方法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光谱域中不同类别之间的可分离性明显。结论:重新连接和STSCNN分别达到了第一高的解码精度。STSCNN证明了额外的空间卷积层是有益的,并且可以从空间和光谱的角度部分解释解码过程。意义:这项研究是第一个研究Seeg信号深度学习的表现的研究。此外,本文证明了所谓的“黑盒”方法可以部分解释。
通过外切酶融合改进 FnCas12a 基因组编辑 吴永强 1*、袁其晨 2*、朱玉峰 3、高翔 4、宋家宝 5、尹子如 6 1 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18。2 美国莱斯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休斯顿,德克萨斯州 77005,美国。3 河北科技大学科技发展研究所,河北石家庄。4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5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系,河北石家庄。 6 河北科技大学期刊出版社,河北石家庄 050018。 * 通讯作者:吴永强(wuyongqiang@hebust.edu.cn),袁其晨(yqc@rice.edu) 摘要 在目前报道的 Cas12a 直系同源物中,新凶手弗朗西斯菌 Cas12a (FnCas12a) 受原型间隔区相邻基序 (PAM) 的限制较少,这有助于靶向以前无法接近的基因组位点。然而,FnCas12a 核酸酶的活性相对较低或无法观察到,限制了其作为理想基因组工程工具的应用。在这里,我们描述了 TEXT(将 EXonuclease T5 与 FnCas12a 连接),这是一种融合策略,可显着提高 FnCas12a 在人类细胞中在三种不同细胞系中的多个基因组位点的敲除效率。 TEXT 在 18nt 至 23nt 不同间隔长度下均表现出比 FnCas12a 更高的插入和缺失效率,其中 18nt 的插入效率最高,比 FnCas12a 高出 11 倍。深度测序表明 TEXT 显著增加了目标位点的缺失频率和大小。总之,TEXT 增强了 FnCas12a 核酸酶的活性,拓展了其在人类细胞基因组工程中的应用。
完整作者列表: 李高杰;中原工学院 陈孔耀;中原工学院,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王艳杰;中原工学院,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王卓;中原工学院,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崔斯文;中原工学院,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陈雪莉;中原工学院,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吴子杰;曼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航空研究所 苏蒂斯,康斯坦丁诺斯;曼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航空研究所 陈伟华;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米丽薇;中原工学院,先进材料研究中心
pBC 致力于随时随地与客户会面,对此我们引以为傲。支持多日活动不仅可以提供宝贵的见解,还可以提供最佳实践、战略建议和实时反馈,以增强和优化整体活动体验。06 Shana Bryant Consulting 牵头全面规划和完美执行波士顿开放街道活动,率先开展由吴市长支持的全市项目,以打造一个包罗万象的户外社区空间。从概述赞助活动的组织蓝图到策划引人入胜的儿童游乐区和动态活动,SBC 确保了充满活力的当地表演、蓬勃发展的小型主街企业和强大的执法协调无缝融合。
刘虎,吴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liuhu@buaa.edu.cn 摘要 —针对飞机数字化设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了飞机数字化设计平台总体规划;提出了构建飞机数字化设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将设计成果进行阶段分解、基于WBS(工作分解结构)分层组织设计活动的飞机数字化研发流程梳理方法;分析了各目标客户群的特点、需求和基本支撑要素;定义了飞机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组成部分和架构框架;最后提出了基于设计阶段、设计部门、系统层级三个维度的实施策略。
工程训练(陈朱王吴,2021)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智慧、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以军事装备为对象的实战教学也是推动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综合性军事技术院校机械基础课教学中,存在实物装备匮乏、使用成本高、存在风险等问题,阻碍了实战训练,从而影响了“装备导向、战备状态”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王,2021)。在线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与 mRNA 复合的脂质纳米粒子在宫内进行非病毒基因编辑 Kewa Gao 1,3# 、Jie Li 2# 、Hengyue Song 1,3,5 、Hesong Han 2 、Yongheng Wang 1,3,4 、Boyan Yin 1,3 、Diana L. Farmer 1,3 、Niren Murthy 2 * 和 Aijun Wang 1,3,4 * 1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外科系,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 95817,美国 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工程系,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 94704,美国 3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儿童再生医学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 95817,美国 4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加利福尼亚州 95616,美国 5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南方大学,湖南 410013,中国 *通讯作者:N. Murthy 教授,nmurthy@berkeley.edu A. Wang 教授,aawang@ucdavis.edu # 这些作者对本研究的贡献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