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可能涉及各种类型的故障机制,每种机制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使用分数热失控量热法和高速射线照相术,对三种不同几何形状的圆柱形电池(18650、21700 和 D 型电池)对不同滥用机制(热滥用、内部短路和钉子刺穿)的响应进行了量化和统计检查。确定了电池几何形状与其热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在钉子刺穿过程中,随着电池直径的增加,电池每安培小时的热量输出(kJ Ah − 1 )会增加。高速射线照相术显示,与热滥用或内部短路滥用相比,钉子刺穿时电池内的热失控传播速率通常最高,其中随着直径的增加,传播速率相对增加。对于在相同条件下测试的特定电池模型,观察到热量输出分布,随着质量喷射的增加,热量输出呈增加的趋势。最后,使用嵌入在穿透钉中的热电偶进行内部温度测量被证明是不可靠的,因此表明在温度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使用热电偶时需要小心。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数据均通过 NREL 和 NASA 电池故障数据库开放获取。© 2022 作者。由 IOP Publishing Limited 代表电化学学会出版。这是一篇开放获取的文章,根据知识共享署名 4.0 许可条款分发(CC BY,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 by/4.0/ ),允许在任何媒体中不受限制地重复使用作品,前提是正确引用原始作品。[DOI:10.1149/ 1945-7111/ac4f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