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结合遥感仪器的设计和开发来规划和执行发射前的特性描述和校准,以满足任务要求。应使用 SI 可追溯标准对机载校准器(例如黑体)和传感器(例如光谱辐射计)进行特性描述和校准。在地球遥感的情况下,这允许对太空中的不同传感器进行相互比较和相互校准,以创建高精度的全球气候记录时间序列,从而可以轻松弥补一些不可避免的数据差距。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 (NIST)、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获得的经验,提出了针对此次发射前工作的推荐最佳实践指南
此外,随着联邦政府机构与商业实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使用商业太空服务,确保此类系统免受网络威胁是执行政府任务的重要因素。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使用商业供应商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物和机组人员运输服务。NASA 计划退役其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星座,这些卫星为 NASA 和其他政府机构提供通信能力,并从商业部门采购通信服务。3 此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采购商业地球遥感数据以补充 NOAA 卫星气象数据,以支持其运行中的气象预报任务。
• 衍射光学(衍射光学元件的设计、仿真和制造、应用); • 平面光学结构(波导、光子晶体、共振结构、布拉格光栅); • 高光谱系统(光学方案、色散元件、光谱滤波器); • 纳米光子学(纳米光子学元件的设计、仿真和制造、等离子体、超表面); • 光学传感系统、信息传输和处理(光学计算、光学成像系统建模、光学神经网络、光纤、自由空间中的信息传输); • 奇异光学(光学涡旋的产生和记录、光学涡旋的传播和聚焦、圆柱矢量光束、自旋轨道转换)。 第 2 节“地球遥感中的信息技术”
摘要 — 合成孔径雷达 (SAR) 已广泛用于地球遥感 30 多年。它为众多应用提供高分辨率、昼夜和不受天气影响的图像,包括地球科学和气候变化研究、环境和地球系统监测、二维和三维测绘、变化检测、四维测绘(空间和时间)、安全相关应用直至行星探索。随着 90 年代雷达技术和地理/生物物理参数反演建模的进步,使用来自多个机载和星载系统的数据,发生了从技术推动到用户需求拉动的范式转变。今天,有超过 15 个星载 SAR 系统正在运行,用于无数应用。本文首先介绍 SAR 原理和理论,然后概述
应结合遥感仪器的设计和开发来规划和执行发射前的特性描述和校准,以满足任务要求。对于红外仪器,应使用 SI 可追溯标准对机载校准器(如黑体)和传感器(如光谱辐射计)进行特性描述和校准。对于地球遥感,这允许对太空中的不同传感器进行相互比较和相互校准,以创建高精度的全球气候记录时间序列,从而可以轻松弥补一些不可避免的数据差距。对于弹道导弹防御,这提供了基于 SI 可追溯测量的传感器质量保证。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 (NIST) 在过去二十年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 (NOAA) 和美国国防部 (DoD) 项目合作的经验,提出了针对此次发射前工作的推荐最佳实践。将结合过去为遥感社区服务的经验教训,讨论 NIST 的红外标准和校准设施示例。
摘要 — 鉴于与空间相关的应用越来越多,新兴空间产业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当前空间研究的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是微型卫星(称为立方体卫星)的设计,它们因其众多应用和低设计和部署成本而引人注目。通过立方体卫星连接空间的新模式使地球遥感、太空探索和农村连接等广泛应用成为可能。立方体卫星进一步为无处不在的物联网 (IoT) 网络提供了补充连接解决方案,从而形成全球连接的信息物理系统。本文全面概述了立方体卫星任务的各个方面,并从学术和工业角度对该主题进行了全面回顾。我们进一步介绍了立方体卫星通信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星座和覆盖问题、信道建模、调制和编码以及网络。最后,我们确定了立方体卫星通信的几个未来研究方向,包括空间物联网、低功耗远程网络和立方体卫星资源分配的机器学习。
对称性是解决数字图像和视频分析与识别各种问题的重要分类特征。镜像对称性可用于分割和分类对象。通过找到的对称轴,可以在图像上确定对称对象的方向。例如,可以在通过分割远程图像中的图像获得的众多对象中确定飞机的对称轮廓及其方向(图 1)。确定图像中对称对象的方法可以在各种设置中解决问题,例如,它们寻找具有轴向或中心、全局或局部对称性的对象(Liu 等人,2010 年)、(Lee 和 Liu,2012 年)、(Widynski 等人,2014 年)。该方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使用图像中对象的初步分割或直接处理图像而无需初步处理。我们考虑确定分割图像的全局轴对称性的问题。假设对物体进行了分割,但这种分割的质量不是很高。图 1 显示了一个例子。在分析通过地球遥感获得的图像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图像尺寸非常大,在没有初步分割的情况下寻找对称物体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根据阈值或使用训练有素的神经网络对源图像进行分割。结果是二进制图像,其中
成像光谱学作为一种新的地球遥感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高光谱遥感器(包括机载和太空载)的出现,以及快速计算系统的高存储容量和用于存储和处理高光谱数据的先进软件,现在可以检测和量化各种地球资源材料(Goetz,2009 年)。作者和其他人(Goetz 等人,1985 年)提出的成像光谱法的原始定义是“获取数百个连续、已配准的光谱带中的图像,以便可以为每个像素导出辐射光谱”。高光谱传感器或成像光谱仪收集的独特数据既是一组空间连续的光谱,也是光谱连续的图像(Goetz 等人,1985 年)。高光谱遥感最早的应用之一是地质测绘及其在矿产勘探中的商业作用。 Staenz (2009) 记录了陆地成像光谱学的发展,该技术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由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 (JPL) 和加拿大政府/私人合作伙伴(渔业和海洋部/Moniteq)共同开发,随后在美国开发了机载成像光谱仪 (AIS;Vane 和 Goetz,1988),在加拿大开发了荧光线成像仪 (FLI;Gower 等人,1987),并分别于 1983 年和 1984 年首次获取数据。这些活动促成了 1987 年第一台可见光和近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