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de − f ( x ) dx。首先,我们使用欠阻尼朗之万扩散来开发量子算法,该算法的查询复杂度(就条件数 κ 和维度 d 而言)与使用梯度(一阶)查询的类似经典算法相匹配,即使量子算法仅使用评估(零阶)查询。对于估计规范化常数,这些算法还实现了乘法误差 ϵ 的二次加速。其次,我们开发了量子 Metropolis 调整的朗之万算法,查询复杂度分别为 e O ( κ 1 / 2 d ) 和 e O ( κ 1 / 2 d 3 / 2 / ϵ ),分别用于对数凹采样和规范化常数估计,通过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和量子行走的量子类似物,与最著名的经典算法相比,在 κ、d、ϵ 方面实现了多项式加速。我们还证明了估计标准常数的 1 /ϵ 1 − o (1) 量子下限,这意味着我们的量子算法在 ϵ 方面接近最优。
摘要:电子封装领域迫切需要具有树脂基体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因为它们具有低介电常数、出色的耐高温性、优异的耐腐蚀性、重量轻和易于成型等特点。在本文中,为了改变邻苯二甲腈的介电性能,制备了空心玻璃微球 (HGM) 填充的氟化邻苯二甲腈 (PBDP) 复合材料,其填料含量范围为 0 至 35.0 vol.%。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表明改性 HGM 颗粒均匀分散在基质中。PBDP/27.5HGM-NH 2 复合材料在 12 GHz 时表现出 1.85 的低介电常数。含有硅烷化 HGM 填料的复合材料的 5% 热重温度 (T5) (481-486 ◦ C) 高于最低封装材料要求 (450 ◦ C)。此外,PBDP/HGM-NH 2 复合材料的耐热指数 (T HRI) 高达 268 ◦ C。PBDP/HGM-NH 2 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在 400 ◦ C 时显著增加至 1283 MPa,与 PBDP 邻苯二甲腈树脂 (857 MPa) 相比增加了 50%。本复合材料的优异介电性能和热性能可为电子封装和能源系统热管理的全面应用铺平道路。
摘要 探测标准模型基本常数的变化将为我们提供新物理学的有力证据,并可能揭开暗物质和暗能量的面纱。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讨论了如何使用原子和分子钟网络在广泛的时间尺度上以前所未有的灵敏度寻找此类变化。这正是最近启动的 QSNET 项目的目标:用于测量基本常数稳定性的时钟网络。QSNET 将包括最先进的原子钟,但也将开发下一代分子和高电荷离子钟,以增强对基本常数变化的灵敏度。我们描述了 QSNET 的技术和科学目标,并评估了其预期性能。我们表明,在 QSNET 探测的参数范围内,我们要么会发现新物理学,要么会对基本对称性的违反和一系列超出标准模型的理论施加新的约束,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模型。
根据电磁有限元法的轶事经验,这种复杂性估计为 O(N^2)。因此,理论上,将问题体积减少四倍可将解决时间减少十六倍。一个简单的比较示例是根据所述透镜问题在一个频率(35 GHz)下构建的,在 HFSS 版本 2021R2 中仅进行一次自适应传递,并在一台运行速度为 3.50GHz 的两台 8 核 Intel(R) X eon(r) Gold 6144 处理器的计算机上运行。(由于购买了基本多核 HFSS 许可选项,因此在这些模拟示例中仅使用了四个内核。)四分之一模型产生 47,588 个四面体并在 131 秒内解决,而完整模型产生 181,817 个四面体并在 2143 秒内解决。因此,此示例的速度提高了 16.35 倍。请注意,这些比较的是总运行时间,而不仅仅是矩阵求解时间。
摘要 — 增材制造为创新天线和微波元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了充分发挥其潜力,必须充分利用 3D 打印技术提供的功能。3D 打印结构化电介质目前在这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表征这种晶体结构的介电性能并不容易,而且经常需要对这种性能做出假设。本文展示了在具有不同填充率的简单立方 (SC) 和面心立方 (FCC) 晶体几何中,增材制造结构化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的表征。将测量结果与 Maxwell-Garnett 有效介质近似预测的值以及从长波长极限的三维平面波展开法 (PWEM) 中提取的有效折射率进行了比较。
摘要:高κ电介质是介电常数高于二氧化硅的绝缘材料。这些材料已经在微电子领域得到应用,主要用作硅 (Si) 技术的栅极绝缘体或钝化层。然而,自过去十年以来,随着宽带隙 (WBG) 半导体的广泛引入,如碳化硅 (SiC) 和氮化镓 (GaN),后硅时代开始了,这为高κ材料在这些新兴技术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在此背景下,铝和铪的氧化物(即 Al 2 O 3 、HfO 2 )和一些稀土氧化物(例如 CeO 2 、Gd 2 O 3 、Sc 2 O 3 )是有前途的高κ二元氧化物,可用作基于 SiC 和 GaN 的下一代大功率和高频晶体管的栅极介电层。本综述论文概述了用于后硅电子器件的高介电常数二元氧化物薄膜。特别地,重点关注通过原子层沉积在 WBG 半导体(碳化硅和氮化镓)上生长的高 κ 二元氧化物,无论是非晶态还是晶体膜。讨论了沉积模式和沉积前或沉积后处理的影响。此外,还介绍了这些薄膜的介电行为,并报告了一些应用于 SiC 和 GaN 晶体管的高 κ 二元氧化物的示例。强调了这些技术的潜在优势和当前的局限性。
摘要:将苯并环丁烯改性倍半硅氧烷(BCB-POSS)和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双苯并环丁烯(DVS-BCB)预聚物分别引入到由1-甲基-1-(4-苯并环丁烯基)硅环丁烷(4-MSCBBCB)和1-甲基-1-苯基硅环丁烷(1-MPSCB)聚合而成的含苯并环丁烯(BCB)单元的基质树脂P(4-MB-co-1-MP)中,制备出低介电常数(低k)硅氧烷/碳硅烷杂化苯并环丁烯树脂复合材料P(4-MB-co-1-MP)/BCB-POSS和P(4-MB-co-1-MP)/DVS-BCB。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固化过程。利用阻抗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不同比例的BCB-POSS和DVS-BCB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和耐热性的影响。复合材料的热固化可以通过BCB-POSS或DVS-BCB的BCB四元环与P(4-MB-co-1-MP)的BCB四元环的开环聚合(ROP)进行。随着BCB-POSS比例增加至30%,P(4-MB-co-1-MP)/BCB-POSS复合材料的5%热失重温度(T 5% )明显升高,但由于POSS中引入了纳米孔,介电常数(k)降低。对于P(4-MB-co-1-MP)/DVS-BCB复合材料,随着DVS-BCB比例的增加,T 5%和k略有升高。以上结果表明,BCB-POSS 比传统填料具有优势,可同时提高热稳定性并降低 k。
摘要:采用固相合成、研磨、压制和烧结工艺制备了含有堇青石、莫来石、SiO 2 玻璃和 SiO 2 -B 2 O 3 -Al 2 O 3 - BaO-ZrO 2 玻璃的玻璃陶瓷复合材料。使用加热显微镜、差示热分析、热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X 射线衍射分析、阻抗谱、透射法和时域光谱 (TDS) 检查了 Hz-MHz、GHz 和 THz 范围内的热行为、微观结构、成分和介电性能。获得的基板表现出 4.0-4.8 的低介电常数。自发形成的封闭孔隙取决于烧结条件,被认为是降低有效介电常数的一个因素。
固体解决方案已被用来提高隔音材料的性能,改进的范围通常与所得的晶格参数紧密相关。因此,材料设计非常重要地描述了固体溶液(SSS)的组成依赖性晶格常数。但是,现有模型几乎无法再现组成和晶格常数之间通常非线性的关系。在此,我们通过考虑尺寸因子和电子效应,在虚拟晶体近似框架内提出了一个新模型。模型采用的输入与N -COMPONENT SYSTEM的基本亚置和N参照SSS的基本属性参数一样简单,然后可以预测系统中任何组合物的SS的晶格常数。使用从高吞吐量首先计算获得的数据集的系统验证,可用实验确定了我们模型对各种替代SSS的高可靠性和一般适用性。还讨论了模型的应用和局限性以及前景。预计该模型将加深对材料组成与材料特性之间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