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ty,J。&Chaminade,T。(2003)。当自我代表对方时:一种关于心理识别的新认知神经科学观点。意识与认知,12,577-596。Meares,R。(2005)。Play的隐喻:个人存在的起源和崩溃。英国:Routledge。 Schore,A。N.(1994)。 影响调节和自我的起源:情绪发展的神经生物学。 新泽西州希尔斯代尔:劳伦斯·埃尔鲍姆(Lawrence Erlbaum)同事,出版商。 Sieratzki,J。S.&Woll,B。 (1996)。 左侧摇篮。 柳叶刀。 348:9028,691-692。 Trevarthen,C。(1996)。 婴儿期的横向不对称:对半球发展的影响。 神经科学和生物行为评论,20,571-586。英国:Routledge。Schore,A。N.(1994)。影响调节和自我的起源:情绪发展的神经生物学。新泽西州希尔斯代尔:劳伦斯·埃尔鲍姆(Lawrence Erlbaum)同事,出版商。Sieratzki,J。S.&Woll,B。(1996)。左侧摇篮。柳叶刀。348:9028,691-692。Trevarthen,C。(1996)。婴儿期的横向不对称:对半球发展的影响。神经科学和生物行为评论,20,571-586。
佛教几个世纪前首先通过希腊人来到西方,他们也影响了印度佛教的一些文化和实践。随着佛教在印度以外的蔓延,它一直受到其新房屋的土著传统的影响。当佛教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现在美国和欧洲时,它遇到了当代的心理学和心理疗法,而不是宗教传统。自1990年代以来,西方人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以分析和整合佛教与其治疗祖先,尤其是荣格心理学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以日本禅宗为起点,这一卷是关于佛教和心理学特定会议的批评,评论和历史的集合。它基于1999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禅宗佛教和心理治疗会议,并通过其他论文进行了扩展,其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