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D欠压保护 UVLO(OFF) VDD 电压下降 8.5 9.5 10.5 V VDD启动电压 UVLO(ON) VDD 电压上升 14 15.5 16.5 V VDD过压保护 VDD_OVP 31 33 35 V VDD钳位电压 VDD_Clamp I(VDD)=7mA 33 35 37 V 反馈输入部分(FB管脚) 反馈参考电压 VFB_EA_Ref 1.98 2.0 2.02 V 输出过压保护阈值电压 VFB_OVP 2.4 V 输出短路阈值 VFB_Short 0.65 V 输出短路钳位频率 FClamp_Short 40 KHz 退磁比较器阈值 VFB_DEM 75 mV 最小关断时间 Tmin_OFF 2 uSec 最大关断时间 Tmax_OFF 3 mSec 最大线缆补偿电流 ICable_max 40 uA 电流检测部分(CS管脚) CS前沿消隐时间 T-blanking 500 nSec 芯片关断延迟 TD_OC CL=1nF at GATE 100 nSec 恒流控制部分(CC管脚) 内部CC基准电压 V_CC_ref 490 500 510 mV
• 车辆说明书应明确说明如何将车辆置于测功机模式(见下文)、如何将车辆置于空档、所需的电流钳数量以及如何安装它们以及如何读取电压。制造商必须包括测试车辆独有的任何特殊说明。这可能包括如何使用历史上称为“钥匙”的东西、如何“启动”车辆以及如何使车辆进入“休眠”状态。任何可能干扰测试的项目,如车门打开、引擎盖打开或安全带解开时车辆自动禁用,都应详细说明和强调,这些项目无法通过测功机模式或其他方式关闭。 • 车辆说明书应包括在 MCT 的两个恒速部分上实现的预期时间和距离。如果没有提供这些值,EPA 可能会使用 SAE J1634-12 中的公式为测试中期恒速循环 (CSC M ) 和测试结束时恒速循环 (CSC E ) 设置预期距离。 • 车辆必须有 CD-16-03 中所述的用于底盘测功机测试的固定装置。 • EPA 必须使用 EPA 自己的电流钳进行电流测量。 • 车辆应有清晰标记的电流钳连接位置和电压抽头(如果使用电压抽头)。车辆说明应包括安全安装车辆电流钳的详细说明。制造商必须指明电流流动的方向以及他们希望如何安装电流钳。EPA 实验室现在使用电流惯例,即负电流流出电池(放电)和正电流流入电池(充电)。 • EPA 更喜欢在电压抽头上使用 Pomona #6383-02 连接(通常称为“带护套的香蕉插头”)。如果由于技术原因您无法安装这种类型的连接,请通知您的认证工程师。 • 不提供电压抽头并需要 CAN 数据采集来测量电压的车辆可能会导致测试数据计算延迟。制造商应在预期结果时间中额外预留最多一周的时间。如果制造商可以提供包含参数信息的 .dbc 文件,EPA 能够使用其测试单元控制器读取 CAN 消息。如果制造商将提供第三方数据记录器,则他们必须提供电池电压、车速和时间对齐数据,然后才能提交给实验室进行处理。• 如果您的车辆需要四个以上的电流钳,请在测试前告知您的认证工程师。在这些情况下,制造商还应提供有关如何在测试数据采集中使用不同电流钳的详细说明,例如加法、减法等。• 如果需要起重机来安装电流钳或电压接头,请在测试前告知您的认证工程师。请告知是否需要任何特殊工具
恒速汽车、凸透镜、铜线、带电源的放电管(H、He、Ne、Ar)、数据采集探头和软件、动力学和力演示设备、静电发生器、静电套件、摩擦块、方格纸、绘图技术、手持式视觉光谱仪、斜面、铁屑、实验室质量、激光笔、磁铁、磁罗盘、公制尺、运动探测器、万用表(电流、电压、电阻)、光学台、光学套件、光电门、平面镜、棱镜、量角器、滑轮、电阻器、绳索或细绳、科学计算器、秒表、弹簧、弹簧秤、开关、音叉、波发生器或其他可产生相同结果的设备和材料;
摘要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技术,基于一种高效的低功耗 VLSI 方法,设计用于信号和图像处理中混频电路应用的 4 位阵列乘法器。建议的架构使用近阈值区域的绝热方法来优化传播延迟和功耗之间的权衡。乘法器是许多数字电子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组件,因此诞生了许多针对特定应用定制的乘法器类型。与传统 CMOS 技术相比,该技术显著降低了动态和静态功耗。近阈值绝热逻辑 (NTAL) 使用单个时变电源实现,从而简化了时钟树管理并提高了能源效率。使用 Tanner EDA 工具和 Spectre 模拟器在 TSMC 65 nm 技术节点上对建议的设计进行仿真,以确保验证优化结果。与典型的 CMOS 方法相比,在保持相似设计参数的情况下,可变频率、电源电压和负载电容的功耗分别显著改善了约 66.6%、14.4% 和 64.6%。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频率变化,负载电容保持恒定在 C load = 10 pF 和 VDD (max) = 1.2 V;随着电源电压变化,负载电容保持恒定在 C load = 10 pF 和频率 F = 4 GHz;随着负载电容变化,频率保持在 F = 4 GHz 和电源电压 VDD (max) = 1.2 V。关键词:- 4 位阵列乘法器、绝热逻辑、低功耗 VLSI、近阈值区域、NTAL 方法、TSMC 65 nm CMOS 技术、混频器电路、信号和图像处理、能源效率、Tanner EDA、Spectre 模拟器和功耗优化。
CS5095EA是一款5V输入,最大1.2A充电电流,支持 三节锂电池串联应用的升压充电管理IC。 CS5095EA集 成功率MOS,采用异步开关架构,使其在应用时仅需 极少的外围器件,可有效减少整体方案尺寸,降低 BOM成本。 CS5095EA的升压开关充电转换器的工作 频率为500KHz,转换效率为90% 。 CS5095EA内置四个环路来控制充电过程,分别为恒 流 (CC) 环路、恒压 (CV) 环路、芯片温度调节环 路、可智能调节充电电流,防止拉垮适配器输出,并 匹配所有适配器的输入自适应环路。 CS5095EA集成30V OVP 功能,输入端口能够稳定可 靠承受 30V 以内的耐压冲击,并在输入超过 6V 时停止 充电,非常适用于 T Y P E - C 接口的应用。同时芯片 BAT 输出端口耐压 30V ,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CS5095EA 提供了纤小的 ESOP 8 L 封装类型供客户选 择,其额定的工作温度范围为 -4 0 ℃ 至85 ℃ 。
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 MATLAB/Simulink 通用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单元数字孪生。数字孪生基于恒流/恒压充电和放电循环的测量数据,健康状态 (SoH) 高达 79%,还包括快速充电。数字孪生使用的数学方程是通过对测量的 SoH、电池容量和电池单元电流进行 3D 数据拟合获得的。所提出的数字孪生的输入仅仅是测量的电池单元电流,其输出包括充电状态 (SoC)、SoH 和电池单元电压。对设计的数字孪生进行了测试,并与 MATLAB/Simulink 通用模型和电池单元测量值进行了比较,以获得恒定放电电流和动态生成的放电电流曲线。结果表明,通用 MATLAB/Simulink 模型有显著改进。
摘要:针对传统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算法因开关频率变化而导致开关损耗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储能准Z源逆变器(ES-qZSI)的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MP-DPC)。首先,基于瞬时功率理论建立ES-qZSI的功率预测模型;然后通过功率代价函数优化𝛼𝛽坐标系下的平均电压矢量;最后以平均电压矢量作为调制信号,采用直通段空间矢量脉冲宽度调制(SVPWM)技术产生相应的固定频率的开关信号。仿真结果表明,ES-qZSI每个控制周期实现六次直通动作,实现了系统的恒频率控制,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