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子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临床开发和使用政策问题委员会;卫生保健服务委员会;医学研究所;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院;Graig LA、Phillips JK、Moses HL 编辑。分子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检测:开启精准医疗的关键。华盛顿 (DC):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2016 年 6 月 30 日。1,简介。网址: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379335/。2 美国癌症协会癌症行动网络。改善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可及性,推进癌症治疗的精准医疗。2021 年 7 月 6 日访问 https://www.fightcancer.org/sites/default/files/Improving%20Access%20to%20Biomarker%20Testing.pdf。 3 John A、Yang B、Madala J、Shah RA。遵守 NCCN 生物标志物检测指南对非鳞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aNSCLC) 患者生存的临床影响。J Natl Compr Canc Netw。2020;18(3.5):HSR20-088。doi:10.6004/jnccn.2019.7441。4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药品标签中的药物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表。2021 年 7 月 6 日访问 https://www.fda.gov/drugs/science-and-research-drugs/table-pharmacogenomic-biomarkers-drug-labeling。
英国和外国文件 269(1858 年)[以下简称《伦敦条约》];《关于更有效地禁止奴隶贩卖的公约》,1831 年 11 月 30 日,英国-法国,18 英国和外国文件 641(1833 年);《防止奴隶贩卖条约》,1818 年 5 月 4 日,英国-荷兰,5 英国和外国文件 125(1837 年);《废除奴隶贸易条约》,1817 年 9 月 23 日,英国-西班牙,4 英国和外国文件 33(1838 年); 《关于废除奴隶贸易更有效手段的条约》,1815 年 1 月 22 日,Gr. Brit.-Port.,2 Hertslet's Com. T.S. 73;《维也纳条约》会议宣言,1815 年 2 月 8 日,3 英国和外国文件 971,引自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奴隶制特设委员会《禁止奴隶制》;秘书长提交的备忘录,第 3-4 页,联合国文件 ST/SOA/4,联合国销售号 1951.XIV.2 (1951) [以下简称《奴隶制备忘录》]; 《巴黎和平条约》,1814 年 5 月 30 日,1 英国和外国文件 172,引自上文《奴隶制备忘录》,第 3 页。
印度尼西亚边缘地区的一些社区已经采用了土著身份,以克服“落后”的污名。随着政府最近努力开发印度尼西亚的边缘地区,这些社区也可以认定为企业家,因为他们现在可以申请土地所有权——政府官员希望这一变化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谁是“土著”的问题已成为国家必须解决的政治争议领域。通过分析法律文件和政治进程,本文重点关注印度尼西亚的国家与土著关系,重点关注经济进程。已经进行了参与式观察和访谈,以更好地了解对土著社区的持续认可。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土著活动家感到失望,因为政府没有推动关键立法,土地所有权的承认进展缓慢。因此,活动家们转而将注意力转向了摄政区的认可手段。南苏拉威西省恩雷康的例子提供了对这些发展以及国家与土著人民之间当前关系的洞察。
疾控中心在联邦法院承认没有研究支持其“疫苗不会导致自闭症”的说法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2020 年 3 月 5 日)——在非营利组织知情同意行动网络(ICAN)提起的一场联邦诉讼中,疾病控制中心(CDC)承认,没有科学研究支持其长期宣称的“给婴儿接种的疫苗不会导致自闭症”的说法。CDC 在其网站上声称“疫苗不会导致自闭症”。1 尽管有这种说法,但研究发现,40% 到 70% 的自闭症儿童父母仍将孩子的自闭症归咎于疫苗,通常指的是孩子出生前六个月接种的疫苗。 2 根据 CDC 的儿童疫苗接种计划,出生后前六个月内接种的疫苗包括 DTaP、HepB、Hib、PCV13 和 IPV 各三剂,六个月内共计十五剂。 3 2019 年夏天,ICAN 向 CDC 提交了一份信息自由法 (FOIA) 请求,要求提供“CDC 所依据的所有研究,以声称 DTaP 疫苗不会导致自闭症”。 4 ICAN 还针对 HepB、Hib、PCV13 和 IPV 提交了同样的请求,并要求 CDC 提供研究来支持出生后前六个月内累积接种这些疫苗不会导致自闭症。 5 尽管数月来一直要求,CDC 仍未对这些 FOIA 请求提供任何一项研究。 6 因此,ICAN 被迫在联邦法院起诉 CDC,最终 CDC 在由联邦法院法官签署的协议中承认,没有任何研究证明这些疫苗不会导致自闭症。7
“如何度过人工智能寒冬” James Luke 博士,IBM 杰出工程师和首席发明家 如果您不知道,人工智能寒冬是指在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期望达到顶峰之后出现的低迷,资金枯竭,专业人士对其潜力嗤之以鼻。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发生过一次人工智能寒冬,十年后又发生过一次——最后一次是在 1992 年。在这样的“寒冬”里,人们对人工智能嗤之以鼻并不罕见——James Luke 深情地回忆起 IBM 的一位(至今仍是)高管在他职业生涯早期告诉他,“如果你想在公司有所成就,就离开人工智能”。但即便是 Luke 也承认,考虑到挑战的规模,出现怀疑者并不奇怪。Luke 在会议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表示:“我们试图用人工智能重塑人脑的智能,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工程挑战。” “它比曼哈顿计划、比大型强子对撞机还要大——但我们通常只以两三个人组成的团队进行研究。”尽管如此,他仍敦促与会代表对人工智能保持积极态度,因为如果以正确的方式对待,人工智能可以发挥作用并带来巨大的机遇。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式”?卢克说,人工智能有效用例的最佳例子之一仍然是 1997 年超级计算机深蓝与世界冠军国际象棋选手加里卡斯帕罗夫之间的著名比赛。深蓝曾在 1996 年挑战卡斯帕罗夫并失败,而它的架构师 IBM 决心不再重蹈覆辙。IBM 工程师寻求另一位国际象棋大师的帮助来构建深蓝,并对计算机进行编程,使其能够预测未来 14 步。从本质上讲,它复制了人类的能力,但通过巨大的规模进行了扩展。尽管“深蓝”赢得了 1997 年的锦标赛,但它的局限性也暴露无遗。当时参与打造它的大师说:“深蓝每秒评估两百万步,我评估三步。但我怎么知道该评估哪三步?”卢克说,这句话完美地概括了人工智能的缺点:“我们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明白大师如何知道该评估哪三步。这是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间差异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人工智能不会比人类更好——人类脑细胞比电子神经元复杂得多。”他补充说,人工智能经常被认为比人类智能更好,因为它不会忘记东西。但卢克认为,人类忘记的能力是智能的一部分,因为忘记可以帮助我们“概括、实验和学习”——更不用说不会被我们做过的所有可耻的事情所打败。卢克分享了三条让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