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设备,尤其是移动通信如今非常流行且使用广泛。天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允许无线设备之间无需使用电缆进行数据传输。研究人员一直在尝试改进天线的一些技术特性,例如天线增益、带宽和辐射方向图。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增益和宽带辐射特性的悬浮贴片寄生天线。在设计的天线中,接地平面和辐射部分之间使用空气代替介电材料。通过在天线的馈电点和辐射部分之间设计阻抗匹配部分来获得高增益和宽带。在本研究中,设计的天线的工作带宽约为 1750-2550 MHz。然而,天线部分的尺寸可以根据波长改变以在 3.6 GHz 和 6 GHz 下工作。矩形阻抗匹配部分的两侧有导电梯形寄生元件。梯形部分和辐射元件之间的薄空气间隙有助于阻抗匹配。使用常用的商业 EM 仿真软件包 HFSS 设计、分析和仿真天线。介绍了天线的详细配置、模拟回波损耗、辐射方向图和增益图。还实现了具有 2GHz 中心频率的天线,并测量了回波损耗 (S11)。引用本文:I. Catalkaya,“用于无线应用的带寄生元件的宽带高增益天线”,《航空航天技术杂志》,第 13 卷,第 1 期,第 121-128 页,2020 年 1 月。Kablosuz Uygulamalar İçin Parazitik Elemanlı Geniş Bantlı Yüksek Kazançlı Bir Anten
摘要 - 对于自动地面车辆,带有3D激光雷达的全球定位是导航等任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常,使用LIDAR的全球定位细分为两个子问题,即位置识别和全球注册。为了获得位置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最新新兴方案要么依赖于具有高复杂性的3D卷积,要么需要从各种前瞻性角度学习特征。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具有滚动式yaw不变性的模型,该模型代表点云为概率的体素,并从鸟眼的视图中产生占用网格,从而通过从固定的角度学习聚集的嵌入来实现稳健的位置识别。对于低重叠的全球注册,基于传统的手工艺特征的方法主要限于密集的对象级别云,而基于最新的学习方法通常依赖于复杂的3D卷积和其他功能关联学习。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一空白,我们建议通过拟合和对齐点云的接地平面来估计相对滚动角度和垂直翻译,并通过匹配其预计的占用率网格来确定水平翻译和偏航角。广泛的实验证实了我们位置识别模型的出色召回和概括能力,以及我们3D注册方法的高级成功率和准确性。尤其是在认识和注册硬样品时,我们的结果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结果。为了确保完整的可重复性,相关代码和数据可在https://cslinzhang.github.io/gloc/gloc/gloc.html上在线提供。
[2][3]作者介绍了一种锥形缝隙天线和一种对映锥形缝隙天线,通过合并六个以上的谐振来实现 UWB 响应。这种结构有许多几何参数,并且在不同频率下获得的辐射模式也不稳定。Hoods 等人 [4] 提出了一种双平面 UWB 结构,它具有小增益和不均匀的辐射模式。在 [5] 中,作者介绍了一种紧凑型 UWB 天线,其中通过两个半圆来增强带宽。在 [6] 中,通过引入一个带缝隙的附加环形结构来实现 UWB 操作。[7] 中讨论了一种基于混合缝隙馈电网络的 UWB 天线。[8] 中介绍了通过在微带馈电的接地平面上创建 UWB 特性。Shameena 等人 [9] 介绍了一种 CPW 馈电 UWB,其中使用具有许多维参数的阶梯形缝隙来实现 UWB 特性。C Vinisha 等人[10] 介绍了一种电小尺寸 CPW 馈电 UWB,其中使用环形环来获得超宽带宽。S. Nicolaou 等人在 [11] 中讨论了一种 UWB 辐射器,其槽呈指数锥形,尺寸非常大,增益很小。[12] 介绍了一种非均匀辐射、小增益 UWB 偶极天线。它提供了较差且高度失真的脉冲响应。[13] 讨论了一种适用于医学成像应用的定向 UWB,尺寸非常大,辐射方向图不均匀。然而,上述所有天线尺寸都很大或结构复杂
在设计用于宽带模拟和数字的包装时,例如在串行通信链路或测试和测量应用中使用的包装,必须格外小心,以确保通过芯片上的芯片维持信号保真度到芯片外互连路径。芯片,例如电子测试仪器中使用的串行收发器或放大器,可能具有从DC到10s GHz的操作带宽,并且通常将其集成到50 O系统中。在包装和印刷电路板(PCB)上设计受控的阻抗传输线,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物质。但是,这两个领域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复杂。片上受控信号路径通常通过电线键连接路由到芯片上受控的阻抗路径。电线键连接由一端连接到IC上的键垫的电线组成,并在另一端连接到包装基板上的传输线(或直接在芯片板应用中的PCB上)。由于这些线键是电线的薄环,从接地平面上循环,它们几乎总是对电路感应,在信号路径中显示出比更高的特征阻抗的一部分。图。1。此简化的图形在陶瓷包装基板上显示了一个腔化的IC。模具位于陶瓷基板形成的腔体内,并粘合到铜模板上。粘结线从芯片控制的阻抗传输线连接到包装基板上的传输线。芯片厚度和陶瓷底物的厚度大致相等,因此
摘要 医疗保健技术的进步要求开发高效、微型的植入式医疗设备。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头皮生物医学应用的超宽带植入式天线,涵盖工业、科学和医疗 (ISM)(2.4 − 2.48 GHz)频段。所提出的天线安装在 0.1 − mm 厚的液晶聚合物 (LCP) Roger ULTRALAM(tan δ = 0.0025 和 ε r = 2.9)上,用作覆盖层和基底层的介电材料。LCP 材料因其柔韧性、顺应性结构和生物相容性等理想特性而广泛用于制造电子设备。为了保持电气小辐射器的能力并实现最佳性能,所提出的天线的体积设计为 9.8 mm3(7 mm × 7 mm × 0.2 mm)。在辐射贴片中增加短路针和开口槽,以及在接地平面中增加封闭槽,有利于天线的小型化、阻抗匹配和带宽扩展。值得注意的是,该天线在 ISM 频段的峰值增益为 − 20.71 dBi,阻抗匹配带宽为 1038.7 MHz。此外,根据基于低特定吸收率的 IEEE C905.1-2005 安全指南,该天线可以安全使用。为了评估植入式天线的性能,在均质和异构环境中进行了有限元仿真。为了验证,在装满碎猪肉的容器中进行测量。模拟结果与测量结果一致。此外,还进行了链路预算分析,以确认无线遥测链路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并确定植入式天线的范围。
摘要在这里,我们研究了PGP-SELBOX NCFET(在负电容FET中有选择性掩埋的氧化物上的部分接地平面)对FDSOI的负电容的影响。将铁电层放置在PGP-Selbox NCFET的栅极堆栈中,以产生负电容现象。铁电(Fe)材料与介电材料相似,但在其极化特性方面存在差异。fe-HFO 2由于其足够的极化速率具有高介电能力和更好的可靠性,因此将其用作铁电材料。分析了铁电材料参数的影响,例如强制场(E C)和恢复极化(P R)对NCFET的电容匹配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R PE因子是P R与E C的比率,与更好的电容匹配密切相关。另外,还探索了铁电层厚度的变化对平均亚阈值摇摆(SS)的变化。还分析了PGP-Selbox NCFET的短通道效应(V Th rolo虫和DIBL)与铁电(T FE)的厚度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清楚地表明,PGP-SELBOX NCFET的SCES减少了,而I OFF fdsoi NCFET上的I OFF I OFF IN I ON IN I ON IN CES。对于拟议设备的铁罗 - 电动参数的优化值,在T Fe = 5nm时发现为50 mV/十年,比FDSOI NCFET(56 mV/十年)少。
应用信息学系,托马斯·巴塔大学(Tomas Bata University)位于兹林,捷克共和国兹林:10.15199/48.2023.01.03目前,纳米antennas代表着未来的巨大潜力,科学界正在为开发这些设备付出很多努力。许多出版物都涉及不同类型的等离激元,介电或混合动力,以及纳米ant的结构,例如偶极子,Yagi-uda等;因此,想法是创建一篇文章,总结了过去五年中使用这些设备的可能性。本文重点介绍了当前研究的天线类型的简要描述,尤其是在科学领域,并列出了纳米antennas的最常见应用。Streszczenie。corecnie nanoantenymająZnacznyPotencjałNaPrzyszłość,społecznośćNaukowawkładaWkładaWieleWieleWyleWyleWyleWosiVowrozwójtych tychurządzeńwiele publikacji dotyczyró目标Typów,Takich Jak Plazmoniczne,Dielektryczne Lub Hybrydowe,Oraz Struktur nanoanten,Takich Jak Dipol,Yagi-uda i inne inne; ZrodziłSięCpomysłStworzeniaartykułuPodsumowującegoMoêmoêmoMmliwościwykorzystania tychurządzedzevenwciąguostatnichpięciuęciuciuciucipiciutla。w artykule skupionosięnazwięzłejCharakterystycecorecnie badanychrodzajów天线,ZwłaszczaWobszarze naukowym,Oraz wymieniononajczęstszeStszeZastosovaniaZastosowania anten nanoAnoanteny。在无线电工程中,天线将电流和磁电流转换为无线电波,相反。[1]微型化的需求导致需要调整天线的尺寸至纳米阶。换句话说,每秒可以在此频段中传输Terabits。(przeglądzastosowańnanoanten)关键字:纳米反纳纳,通信,材料,纳米技术,纳米技术SłowaKluczowe:nanoantenny,zastosovanie nanoanten介绍,如今,天线是无线信息传输技术的必不可少的信息,以及他们的传输技术。但是,这导致了困难,因为纳米 - 安妮纳斯无法像常规天线(其他频率)相同。纳米antennas主要按照THZ的顺序工作,该顺序在通信系统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为较高的频率可确保更高的速度[2,3,4,5]。另一个优势在于在小型设备中实施的大小和可能性,尤其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6,7,8]。由于尺寸,纳米antennas是很年轻的设备,因此没有悠久的历史。1973年,罗伯特·贝利(Robert L. Bailey)和詹姆斯·C·弗莱彻(James C. Fletcher)获得了电磁波转换器的专利。他们的专利设备非常接近现代的纳米安妮娜设备。在1984年,Alvin M. Marks获得了一种设备的专利,该设备使用了亚微米天线将光直接转化为电力。[9]。纳米annna由三个部分 - 接地平面,光学共振腔和天线制成。天线吸收电磁波,地面平面将光反射回天线,光谐振腔弯曲,并使用接地平面将光集中到天线。[1]。本评论分为四个部分。结论是该论文的贡献。第一部分描述了纳米antennas的类型及其比较,然后概述了纳米antennas的实施的部分。第三部分包含纳米安妮纳斯的申请,其中包括一个摘要表,显示了该应用程序的示例和相关出版物。纳米antennas的类型有几种方法可以分割光学纳米ant剂,例如结构(yagi-uda,偶极),应用(医疗设备)或技术。在本文中选择了最后提到的划分,该文章将天线划分为等离子(金属),介电或金属介电纳米annoantennas。
2 1 [8] M B1 电机输出 B,通道 1。当相位 1 为高电平时,电机电流从 M A1 流向 M B1。3 2 [10] E 1 共发射极,通道 1。此引脚连接到传感电阻 R S 接地。4 3 [11] M A1 电机输出 A,通道 1。当相位 1 为高电平时,电机电流从 M A1 流向 M B1。5 4 [12] V MM1 电机电源电压,通道 1,+10 至 +40 V。V MM1 和 V MM2 应连接在一起。6,7 5, 6, [1-3, 9, GND 接地和负电源。注意:这些引脚用于散热。18,19 17, 18 13-17, 确保所有接地引脚都焊接到足够大的铜接地平面 28] 上,以实现高效散热。8 7 [18] V R1 参考电压,通道 1。控制比较器阈值电压,从而控制输出电流。9 8 [19] C 1 比较器输入通道 1。此输入检测传感电阻上的瞬时电压,由内部数字滤波器或可选的外部 RC 网络滤波。10 9 [20] 相位 1 控制输出 M A1 和 M B1 处的电机电流方向。当相位 1 为高电平时,电机电流从 M A1 流向 M B1。11 10 [21] Dis 1 禁用通道 1 的输入。当为高电平时,所有四个输出晶体管均关闭,导致输出电流迅速降至零。12 11 [22] RC 时钟振荡器 RC 引脚。将一个 12 kohm 电阻连接到 V CC 并将一个 4 700 pF 电容连接到地,以获得 23.0 kHz 的标称开关频率和 1.0 µ s 的数字滤波器消隐时间。 13 12 [23] V CC 逻辑电压电源,标称值为 +5 V。 14 13 [24] Dis 2 禁用通道 2 的输入。当为高电平时,所有四个输出晶体管均关闭,从而导致输出电流迅速降至零。15 14 [25] 相位 2 控制输出 M A2 和 M B2 处的电机电流方向。当相位 2 为高电平时,电机电流从 M A2 流向 M B2。16 15 [26] C 2 比较器输入通道 2。此输入检测传感电阻上的瞬时电压,该电压由内部数字滤波器或可选的外部 RC 网络滤波。17 16 [27] V R2 参考电压,通道 2。控制比较器阈值电压,从而控制输出电流。20 19 [4] V MM2 电机电源电压,通道 2,+10 至 +40 V。V MM1 和 V MM2 应连接在一起。21 20 [5] M A2 电机输出 A,通道 2。当相位 2 为高电平时,电机电流从 M A2 流向 M B2。22 21 [6] E 2 共发射极,通道 2。此引脚连接到接地的传感电阻 R S。23 22 [7] M B2 电机输出 B,通道 2。当第 2 相为高电平时,电机电流从 M A2 流向 M B2。1,24 NC SO 引脚 1 和 24 为“未连接”
2 1 [8] M B1 电机输出 B,通道 1。当相位 1 为高电平时,电机电流从 M A1 流向 M B1。 3 2 [10] E 1 共发射极,通道 1。此引脚连接到传感电阻 RS 到地。 4 3 [11] M A1 电机输出 A,通道 1。当相位 1 为高电平时,电机电流从 M A1 流向 M B1。 5 4 [12] V MM1 电机电源电压,通道 1,+10 至 +40 V。V MM1 和 V MM2 应连接在一起。 6,7 5, 6, [1-3, 9, GND 接地和负电源。注意:这些引脚用于散热。 18,19 17, 18 13-17, 确保所有接地引脚都焊接到适当大的铜接地平面 28] 上,以实现有效散热。 8 7 [18] V R1 参考电压,通道 1。控制比较器阈值电压,从而控制输出电流。 9 8 [19] C 1 比较器输入通道 1。该输入感测感测电阻两端的瞬时电压,由内部数字滤波器或可选外部 RC 网络滤波。 10 9 [20] 相位 1 控制输出 M A1 和 M B1 处的电机电流方向。当相位 1 为高电平时,电机电流从 M A1 流向 M B1。 11 10 [21] Dis 1 通道 1 的禁用输入。当为高电平时,所有四个输出晶体管都关闭,导致输出电流迅速减小至零。 12 11 [22] RC 时钟振荡器 RC 引脚。将一个 12 kohm 电阻连接到 V CC ,并将一个 4 700 pF 电容连接到地,以获得 23.0 kHz 的标称开关频率和 1.0 µ s 的数字滤波器消隐时间。 13 12 [23] V CC 逻辑电压电源,标称值为 +5 V。 14 13 [24] Dis 2 通道 2 的禁用输入。当为高电平时,所有四个输出晶体管都将关闭,从而导致输出电流迅速减小到零。 15 14 [25] 相位 2 控制输出 M A2 和 M B2 处的电机电流方向。当相位 2 为高电平时,电机电流从 M A2 流向 M B2。 16 15 [26] C 2 比较器输入通道 2。该输入感测传感电阻两端的瞬时电压,该电压由内部数字滤波器或可选的外部 RC 网络滤波。 17 16 [27] V R2 参考电压,通道 2。控制比较器阈值电压,从而控制输出电流。 20 19 [4] V MM2 电机电源电压,通道 2,+10 至 +40 V。V MM1 和 V MM2 应连接在一起。 21 20 [5] M A2 电机输出 A,通道 2。当相位 2 为高电平时,电机电流从 M A2 流向 M B2。 22 21 [6] E 2 共发射极,通道 2。此引脚连接到接地的传感电阻 RS。 23 22 [7] M B2 电机输出 B,通道 2。当相位 2 为高电平时,电机电流从 M A2 流向 M B2。1,24 NC SO 引脚 1 和 24 为“未连接”
植入式神经接口在帮助瘫痪、截肢或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恢复功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为了精确映射大脑各个区域的神经活动并提高信息传输速率,记录通道的数量显著增加,最近的系统集成了数千个或更多通道 [1-2]。这就需要能够处理数百 Mb/s 吞吐量的无线链路,这对无线植入物的功耗、尺寸和传输范围提出了重大挑战。由于体通道通信 (BCC) 能够实现毫米级外形尺寸,因此在脑植入物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3-4]。然而,它在数据速率和传输距离方面都面临限制。另一方面,脉冲无线电超宽带 (IR-UWB) 通信由于其高数据速率和低功耗而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解决方案 [5- 6]。然而,现有的 IR-UWB 发射器 (TX) 受到厘米级传输范围和较大尺寸的阻碍,使其并不适合长期植入。实现米级传输距离的远场射频辐射为患者提供了相当大的活动自由。然而,它需要一种高效的无线链路,符合大脑数十 mW/cm 2 的严格功耗要求。为了应对扩大植入式 TX 传输范围同时最小化其尺寸和功耗的挑战,本文介绍了一种经皮、高数据速率、完全集成的 IR-UWB 发射器,它采用新颖的协同设计的功率放大器 (PA) 和天线接口来增强性能。与最先进的 IR-UWB TX [5-6] 相比,通过协同设计的接口,我们实现了 49.8 平方毫米 (8.3 毫米×6 毫米) 的最小占用空间和 1.5 米的最长传输范围。图 1 展示了所提议的 TX 的架构,它结合了开关键控 (OOK) 调制方案和基于相移键控 (PSK) 的加扰。使用 PSK 加扰可以增强对极性的控制,从而有效地消除 OOK 输出频谱中的离散频谱音调,以符合 FCC 监管要求。正交本振 (LO) 信号由基于 2 级环形振荡器 (RO) 的整数 N 宽带锁相环 (PLL) 生成,提供类似 LC-VCO 的抖动性能。脉冲发生器输出 2ns 脉冲宽度的 OOK 数据,该数据被馈送到带有可编程延迟线 (DL) 的脉冲整形器 (PS)。PS 与开关电容 PA (SCPA) 一起在 RF 域中进行 FIR 滤波,从而提高频谱效率。无线链路由片外偶极天线建立,选择该天线是因为其与小型化植入物兼容,因为与单极天线相比,它不需要大的接地平面。图 2 显示了基于反相器的相位多路复用器 (PHMUX)、PS 和 SCPA 的框图。PHMUX 和 SCPA 均采用全差分架构,无需片外平衡器。为了提高功率和面积效率,同时确保有效的旁瓣抑制,采用了 4 位三角模板。该模板可以配置为对称或不对称,从而提高符号间干扰 (ISI) 性能。图 2(右上)将所提出的调制方案的模拟输出频谱与理想的三角包络进行了比较,表明在旁瓣抑制和主瓣带宽方面具有可比的性能。图 3 说明了数字/电压控制 RO 的电路实现,具有一对延迟元件和混合控制电阻器。振荡频率由 4 位数字控制字 (FC) 控制,以克服 PVT 变化,以及差分环路滤波器产生的两个模拟信号(即 VCP 和 VCN)。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基板噪声耦合,我们采用了差分电荷泵 (CP) 和环通滤波器 (LPF),与单端配置相比,调谐范围几乎增加了两倍。测量的 PLL 锁定频率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