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受心脏移植 (HT) 的患者罹患 COVID-19 疾病的风险增加,即使接种三剂或四剂疫苗,其抗体诱导效果仍较低。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估四剂疫苗对感染的疗效及其与免疫抑制的相互作用。我们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纳入了所有未感染过且接种了第三剂或第四剂 mRNA 疫苗的成年 HT 患者(12/21–11/22)。终点是感染和最后一剂疫苗接种后 ICU 住院/死亡的综合发生率(6 个月生存率)。在 268 名患者中,有 62 名感染,27.3% 的患者接种了四剂疫苗。经过多变量分析,三剂 vs. 四剂、霉酚酸酯 (MMF) 治疗和 HT < 5 年与感染风险增加有关。MMF ≥ 2000 mg/天与其他变量一起独立预测感染,并与 ICU 住院/死亡相关。接受 MMF 治疗的患者抗 RBD 抗体水平较低,第三剂后出现阳性抗体反应与感染概率较低有关。对于 HT 患者,第四剂 SARS-CoV-2 疫苗可降低六个月内的感染风险。霉酚酸酯(尤其是高剂量)会降低第四剂的临床效果和对疫苗的抗体反应。
大流行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4)。有证据表明,孕妇更容易感染 SARS-CoV-2(5)。感染 COVID-19 的孕妇患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也较高(6、7)。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怀孕的 COVID-19 女性相比,因 COVID-19 住院的孕妇更有可能进入重症监护病房 (ICU)、需要侵入性通气和死亡(8-11)。此外,与未感染 COVID-19 的孕妇相比,感染 COVID-19 的孕妇出现不良出生结局的风险更高,包括死产、早产、剖腹产和新生儿入住 ICU 的概率较高(12、13)。也有有限的证据表明 SARS-CoV-2 存在垂直传播(14)。研究发现,通过在妊娠期间产生免疫反应,COVID-19 疫苗接种是预防 SARS-CoV-2 传播给孕妇和胎儿以及防止严重疾病或其他后果的最有效方法 ( 15 , 16 )。疫苗还通过妊娠期间接种疫苗的母亲的抗体被动经胎盘转移,保护胎儿或新生儿免受 COVID-19 感染 ( 17 )。因此,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母胎医学会和美国妇产科学院强烈建议孕妇接种疫苗,以预防产妇和胎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 18 – 20 )。
《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比较了同一个人在感染 SARS-CoV-2 前后的脑部扫描,结果表明,即使是轻微的 COVID-19,大脑变化也可能是其持续的结果。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研究参与者感染 SARS-CoV-2 几个月后,与未感染病毒的参与者相比,他们的灰质损失、组织异常和脑部萎缩更为严重。当被问及这项研究的意义时,澳大利亚珀斯功能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Randy Beck 博士表示:“我们确实需要更多地了解 COVID-19 在初次感染后的后果,尤其是对于轻度或无症状疾病患者,这代表了大多数 SARS-CoV-2 感染者。牛津大学的这类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病毒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与大脑相关的变化,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常见的长期症状,包括嗅觉和味觉丧失、头痛和记忆问题,”Beck 博士继续说道。 “我们一直在与澳大利亚国内和国际上的多位专家合作,包括免疫学家和计算机建模专家,以开发疗法来应对可能导致人们在 COVID-19 后出现症状的大脑变化。我们的初步临床试验已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
疫苗接种可能会引发抗体的产生,而这种抗体可以通过标准诊断技术检测到。这一事实可能无法实现感染动物与疫苗接种动物的鉴别 (DIVA) (1)。DIVA 疫苗可以对易感动物群体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而不会影响恢复期个体的血清学鉴定。在犬利什曼病中,可以通过标准诊断技术检测到对疫苗的抗体反应,从而无法区分接种疫苗的狗和自然感染的狗。此外,接种疫苗的狗体内的抗利什曼抗体水平可能在数月内都能检测到 (2, 3)。最近,欧盟委员会已授予 LetiFend ® 上市许可。该疫苗的有效成分是 Protein Q,这是一种由 L. infantum 细胞内蛋白的五个抗原片段基因融合形成的重组蛋白 (3)。LetiFend ® 适用于 6 个月以上未感染狗的主动免疫,以降低接触 L. infantum 后发生活动性感染和/或临床疾病的风险。 LetiFend ® 的疫苗接种疗程为一次注射,随后每年进行加强注射。本研究旨在评估 LetiFend ® 疫苗接种对多种 L. infantum 血清学诊断测试的潜在干扰。
2019 年 5 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了 Dengvaxia(赛诺菲巴斯德),这是一种减毒活嵌合四价登革热疫苗 ( 1 )。2021 年 6 月,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 (ACIP) 建议对经实验室确认既往感染过登革热病毒且居住在登革热流行地区(如美属维尔京群岛 (USVI) † ( 2 ))的 9-16 岁儿童和青少年接种 Dengvaxia 疫苗。在接种疫苗前确认既往感染过登革热病毒(接种前筛查)非常重要,因为 1) 虽然 Dengvaxia 可降低既往感染者因登革热住院和患重症的可能性,但它会增加无既往感染者出现这些结局的风险;2) 许多登革热病毒感染是无症状的;3) 许多有症状感染的患者没有就医或接受适当的检测 ( 3 )。实验室证据足以证明先前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包括经实验室确诊的登革热病史§或符合 ACIP 推荐的疫苗接种前筛查性能标准的阳性血清学检测结果,该标准定义为高特异性(≥98%)和敏感性(≥75%)。建议在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人群中,血清阳性率为 20%(对应于最低敏感性为 75%、最低特异性为 98% 的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 ≥90%),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疫苗安全性,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未感染过登革热病毒的人群接种疫苗的风险( 2 )。
摘要 简介:四价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 (MMRV) 疫苗的研究表明,与同一次就诊时接种的 MMR 和 V (MMR+V) 疫苗相比,接种第一剂后热性惊厥 (FC) 的相对风险增加两倍。涵盖的领域:这篇叙述性综述从临床角度介绍了第一剂 MMRV 疫苗后发生 FC 的情况,并概述了接种疫苗后减少 FC 发生的方法。专家意见:虽然在未感染麻疹的婴儿中,与接种 MMR+V 疫苗相比,接种第一剂 MMRV 后的相对 FC 风险增加,但与其他原因(如自然接触病原体或常规疫苗接种)引发的儿科人群总体 FC 风险相比,其归因风险较低。与单独接种 MMRV 相比,MMRV 与其他常规疫苗共同接种后并未报告 FC 风险增加。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并考虑到 MMRV 疫苗接种的好处(更少的注射、更高的覆盖率、更好的疫苗接种依从性),MMRV 疫苗的整体效益风险状况被认为仍然是积极的。如果易感儿童(例如有 FC 个人/家族病史)接种 MMR+V 而不是 MMRV 作为第一剂,他们患 FC 的可能性可能会降低。在接种疫苗后的前 2 周内监测接种者是否发烧也很重要。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ACOG) 和母胎医学学会 (SMFM) 建议所有孕妇都接种 COVID-19 疫苗。• 此建议基于对 2,500 名接种 COVID-19 疫苗的女性安全数据的分析。该分析表明,在怀孕 20 周前接种至少一剂辉瑞或 Moderna 疫苗的女性流产的风险没有增加。• 孕妇接种 COVID-19 疫苗还可以产生抗体,从而保护婴儿免受 COVID-19 感染。• 任何人都不应仅仅因为怀孕、计划怀孕或哺乳而被拒绝接种 COVID-19 疫苗。• 怀孕、计划怀孕和/或哺乳的人在接种疫苗前无需咨询医疗保健提供者,也无需提供医疗保健提供者的接种许可证明。 • 怀孕、计划怀孕和/或哺乳期的人可以接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目前批准紧急使用的三种 COVID-19 疫苗中的任何一种。 • 数据显示,与非孕妇相比,孕妇感染 COVID-19 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严重疾病包括需要住院、重症监护或使用呼吸机或特殊设备呼吸的疾病,或导致死亡的疾病。此外,与未感染 COVID-19 的孕妇相比,感染 COVID-19 的孕妇可能面临更高的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例如早产。怀孕期间接种 COVID-19 疫苗可以帮助您预防 COVID-19 引起的严重疾病。孕妇疫苗接种:
摘要 人类结直肠癌 (CRC) 很容易被产生大肠杆菌素的大肠杆菌 (CoPEC) 定殖。CoPEC 会诱发 DNA 双链断裂、DNA 突变、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细胞衰老。受感染的细胞会产生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SASP),这与在感染 CoPEC 的 CRC 小鼠模型中观察到的肿瘤发生率增加有关。本研究调查了 CoPEC 以及源自 CoPEC 感染细胞的 SASP 是否影响化疗耐药性。用 CoPEC 临床 11G5 菌株或其同源突变体感染人类肠上皮细胞,后者无法产生大肠杆菌素。在体外和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评估了化疗耐药性。研究了受感染细胞中癌症干细胞 (CSC) 标志物的表达。使用 CRC 小鼠模型和人类临床样本验证数据。 11G5 感染细胞和与 11G5 感染细胞产生的 SASP 一起孵育的未感染细胞均在体内和体外表现出对化疗药物的抵抗力增强。这一发现与上皮-间质转化 (EMT) 的诱导相关,这导致出现具有 CSC 特征的细胞。它们在超低附着平板上生长,在软琼脂中形成菌落,并过度表达几种 CSC 标志物(例如 CD133、OCT-3/4 和 NANOG)。与这些结果一致的是,与缺乏 CoPEC 的活检相比,被 CoPEC 定植的小鼠和人类 CRC 活检显示出更高的 OCT-3/4 和 NANOG 表达水平。结论:CoPEC 可能通过诱导对化疗具有高度抵抗力的癌症干细胞的出现来加重 CRC。
COVID-19 大流行表明病毒性疾病如何使社会陷入瘫痪,并强调了疫苗和保持社交距离在预防此类疫情方面的重要性。有趣的是,类似的疾病防御机制不仅在人类身上观察到,在蚁群生活昆虫(如蚂蚁沙蜂)中也观察到。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探索蚁群的个体和社会免疫力。在个体层面,通过用大肠杆菌感染蚂蚁来诱导抗菌肽 (AMP)。使用纸片扩散试验测量抗菌活性,并使用 SDS-PAGE 分析 AMP 的分子量。然而,实验在肽检测方面得出了不确定的结果。在对个体免疫的实验之后,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来观察蚁群的社会免疫力。蚁群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行为,有助于它们对病原体的集体免疫。这项研究旨在调查日本弓背蚁如何应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我们建立了两个蚁群,每个蚁群都有一只蚁后。实验组接触铜绿假单胞菌,对照组未感染。我们追踪了个体和群体水平的活动、蚁后的行为变化以及死亡个体的位置。受感染的蚂蚁和群体表现出活动水平降低,我们观察到死亡蚂蚁被隔离。虽然这项研究仅限于两个群体,但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蚂蚁群体的免疫系统和感染反应机制。
摘要。需要新的登革热疫苗来预防这种全球蔓延的媒介传播疾病。V180 候选疫苗由四种重组可溶性登革热病毒包膜糖蛋白组成,之前已在两项临床试验中对未感染黄病毒的参与者(NCT01477580 和 NCT0093642)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评估。在此,我们报告了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研究了 V180 疫苗在之前接种过由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开发的减毒活四价疫苗 (LATV) 的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案 #V180-002 [CIR-301])。该研究旨在评估这种重组亚单位疫苗是否可以增强登革热 LATV 诱导的中和抗体反应。 20 名先前已接种过一或两剂登革热 LATV 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单剂无佐剂 V180(N = 8)、加 Alhydrogel™(氢氧化铝凝胶,Brenntag Biosector,丹麦腓特烈松)佐剂的 V180(N = 8)或安慰剂(N = 4)。在接种疫苗后第 1、15、28 和 180 天使用斑块减少中和试验测量免疫原性。此外,在接种疫苗后 28 天内使用疫苗接种报告卡评估疫苗安全性(主动和被动的不良事件),并从知情同意时起至接种疫苗后 6 个月的最后一次研究访视记录严重不良事件。研究结果表明,V180 疫苗在这些登革热血清阳性志愿者中通常耐受性良好且具有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