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精神活性物质在全球蔓延、普遍可得以及上瘾使用者人数不断增加,在许多国家被视为对社会的威胁,有时也被视为对航空安全的威胁。截至 1991 年,已有 11 个国家向国际民航组织报告,它们在航空工作场所遇到了药物滥用问题,主要是酗酒问题。这份文件——《预防航空工作场所药物滥用手册》——的目的是为各国决策者提供一种工具,供其在决定最适合本国的政策时使用,并为国家许可当局在规划国家战略时使用;同时,航空公司和其他雇主可以使用这份文件在实践层面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实施既定的政策和战略,同时充分考虑到航空安全和员工的福利。本手册分为五章:导言;航空劳动力教育;识别、治疗和康复;药物滥用的就业后果;和生化检测方案,随后是几个附件,提供了全面预防方案和详细程序的例子以及一般信息和建议。附件中给出的样本部分是通用的,部分取自各国目前使用的现有方案。该文件是由秘书处航空医学科在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协助下制定的。该研究小组的大多数人认为,“药物滥用问题”(通常也称为“药物滥用问题”)一词比目前常用的“药物滥用”一词更好、更准确、更少评判性,因为后者在某些国家可能具有犯罪或不道德行为的含义,在某些语言中可能难以翻译。此外,在航空领域,即使是药物的使用(如医生开具处方或按照既定的医疗实践服用,或酒精在符合当前社会习俗的情况下饮用)也可能对航空安全构成危险,从而带来问题。欢迎各国和国际民航组织以外的其他各方对本手册提出评论。邮寄地址: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秘书长 1000 Sherbrooke Street West, Suite 400 Montreal, Quebec Canada H3A 2R2
1. 第十六届东亚峰会能源部长会议于 2022 年 9 月 16 日在柬埔寨以视频方式主办。会议由柬埔寨矿业能源部长 Suy Sem 阁下主持。来自东盟成员国、澳大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韩国、新西兰、俄罗斯联邦和美利坚合众国的东亚峰会参与国出席了会议。区域架构和实现可持续性和脱碳议程的努力 2. 会议认识到东亚峰会将继续是一个开放、包容、透明和外向型的论坛,并成为不断发展的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架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承认需要进一步加强东亚峰会作为包括能源部门在内的广泛战略领域对话与合作的论坛。 3. 有鉴于此,会议祝贺东盟发布《第七版东盟能源展望》,该展望概述了东盟实现能源转型的情景和潜在途径,考虑到所有能源来源和技术、能源获取和社会影响以及加强东盟能源弹性的选项。会议还欢迎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为东盟制定的《第二版东盟可再生能源展望:迈向区域能源转型》,重点关注东盟加速可再生能源、终端用户电气化、能源效率和节约以及该地区新兴替代技术的选项。会议还欢迎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电力一体化项目(LTMS-PIP)于2022年6月23日成功启动,该项目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和能源复原力的重要探索性项目,以东盟电网愿景为基础,支持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APAEC)第二阶段:2021-2025年。 4. 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削弱该集团提高区域能源安全和可负担性的努力的背景下,会议就推进能源领域气候可持续性和脱碳议程所需的战略、政策和实际合作举措交换了意见。东亚峰会参与国借此机会向会议介绍了各自能源转型计划、政策、重大举措和挑战的关键方面,同时确保本国的能源安全和连通性。他们还讨论了利用所有机制扩大能源转型融资和获得创新技术的重要性,以配合全球实施《巴黎协定》的努力。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从经验上估算大脑流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大脑流失外部性对这种关系的影响。这项研究使用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作为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2007年至2022年140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脑排水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这是通过人才迁移的影响来证实的,人才迁移的影响是通过案例研究的价值(“人类的飞行和大脑排水”的值来评估的。除了大脑流失与经济增长与它们之间的非动态关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此外,研究还研究了收入水平和地区对关系的影响。发现收入越低,大脑流失的积极影响就越大。此外,它还发现,大脑排水在某些地区具有积极作用,在其他地区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在其他地区没有影响。此外,该研究使用了相互作用变量或主持人变量来检查大脑流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大脑排水仍然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大脑排水外部性的影响是负面的。这反映了汇款的重要性,由于它们包含在大脑排水指数中,因此将其排除在大脑流失的外部性之外。汇款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国家中起着重要作用。关键词:人类的飞行与大脑消耗,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外部性。1。引言近几十年来,国际移民的速度增长了。根据联合国的说法,在1960年至2015年之间,国际移民的数量从7200万增加到约2.44亿,其中越来越多的比例集中在高收入国家(H. A. Hadi&Flayyih,2024年)。鉴于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预测的收入差异和差异的增长,预计未来几十年的情况将会恶化。这是一种被称为大脑流失的全球现象,其对原产国的影响吸引了决策者,科学家和国际机构的关注(Flayyih&Khiari,2023; A. H. Hadi,Abdulhameed等,2023年,2023年)。它对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大多数离开本国的知识移民是科学家或学者,其贡献损失了对其国家的增值(Docquier&Rapoport 2012)。更多
斯洛文尼亚申请加入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的背景信息 斯洛文尼亚旨在积极促进和平利用和探索太空以及利用空间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际合作,并期待进一步发展本国的航天工业,已提交申请,申请加入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斯洛文尼亚是联合国五项外层空间条约中的四项的缔约国,即《外层空间条约》、《责任公约》、《救援协定》和《登记协定》。为促进这些条约的实施,斯洛文尼亚目前正在通过其第一部空间法,该法也将为国家空间物体登记册奠定基础。此外,第一部国家外层空间战略的起草工作正在进行中。斯洛文尼亚的空间活动由经济发展和技术部负责,该部与其他相关部委和机构密切合作,促进和提高人们对空间活动的认识。斯洛文尼亚作为航天国家有着悠久的传统。1929 年,斯洛文尼亚火箭工程师、航天先驱 Herman Potočnik Noordung 在其富有远见的著作《太空旅行问题:火箭发动机》中制定了人类进入太空和在太空建立永久存在的计划。从那时起,斯洛文尼亚科学和工业一直在开发探索宇宙的新解决方案,并促进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更好地利用太空数据。斯洛文尼亚于 2010 年建立了欧洲空间技术文化中心 (KSEVT),旨在促进对外层空间文化、艺术和人文科学的方法论理解,从而应对外层空间对人类日益增长的重要性。2020 年 9 月,斯洛文尼亚首批卫星 Nemo HD 和 TriSat 发射升空。今年晚些时候还将发射一颗新卫星。 2016 年,斯洛文尼亚与欧洲空间局 (ESA) 签署了《关联协议》,加入了航天国家行列。2020 年,斯洛文尼亚又签署了新的《关联协议》。斯洛文尼亚计划在 2024 年前成为 ESA 的正式成员,目前正为实现这一重要目标做好后续准备。斯洛文尼亚已参与 ESA 的四个可选计划:通用支持技术计划 (GSTP)、地球观测计划 (EO)、载人与机器人探索计划 (HRE) 以及 PRODEX(科学经验发展计划)。目前正在审查加入新可选计划的可能性。此外,斯洛文尼亚积极与欧盟和 EUMETSAT 合作,并参与伽利略、EGNOS、哥白尼等欧洲计划和系统。斯洛文尼亚加入了欧空局的载人航天和机器人探索计划,以帮助促进新的研究机构和行业进入太空领域(例如回收、3D 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此外,约瑟夫·斯特凡研究所还开展“床
通过空间数据赋权当地青年解决热带森林砍伐问题 摘要 热带森林是帮助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如果没有热带雨林国家的青年的参与,减少森林砍伐的努力就不会有效。当他们获得权利时,他们可以成为解决森林砍伐问题的真正催化剂。空间数据成为这种赋权的关键工具。最近的空间技术进步使当地青年能够帮助监测高分辨率的森林变化。正如印度尼西亚的两个例子所示,青年可以通过公民科学运动或众包帮助生成与森林砍伐相关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用于实地森林监测和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带森林是世界公民缓解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因为它们含有碳,并具有局部冷却效应。全球约 8% 的排放来自热带森林的树木覆盖损失,但它们可以提供 2030 年前所需的 23% 具有成本效益的气候缓解措施(Gibbs 等人,2018 年)。如果没有热带森林内或附近的居民的参与,减少森林砍伐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将不会有效。事实上,土著土地的森林砍伐率通常要低得多(Chhatre 和 Agrawal,2009 年)。此外,砍伐和将热带森林转变为其他土地用途通常是由当地人对收入的需求以及当地和全球经济对商品的需求驱动的。与这些土著和当地社区合作对于防止大规模森林砍伐和改善这些社区的生计非常重要。这些社区毫无疑问是由大量年轻人组成的。拥有大量热带雨林的国家也是青年人口激增的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拥有全球现存热带雨林的 10% 左右,居住着 6300 多万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占该国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世界银行,2020 年)。如果为居住在森林内或附近的年轻人提供成长和采取行动所需的知识和机会,他们可以成为保护雨林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积极力量。如今,年轻人在气候行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值得特别关注。社交媒体让年轻人更容易推动社会进步,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来支持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最近以西方为主的青年领导的气候运动挑战了老年人统治年轻人的传统,并维护了子孙后代与当代人的利益平等。如果热带雨林国家的年轻人团结一致、有力地加入气候运动,要求更好、更可持续地管理本国的雨林,想象一下他们会对自己的国家和全球产生的影响。如果他们能够获得并生成数据,成为雨林保护领域采取明智行动的基础,他们的努力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自 1957 年首次轨道发射以来,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数量一直在增长。近距离接近和碰撞风险相应增加 [1, 2],可能导致关键的空间服务中断 [3]。轨道碎片数量模型表明碰撞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4, 5, 6, 7, 8];其中一些研究表明,即使在没有新的太空交通的情况下,轨道碎片缓解措施可能也不足,可能需要采取碎片清除补救措施。因此,需要采取缓解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轨道碎片,并确保未来可以安全进入太空。航天工业利益相关者非常清楚这些挑战,并已取得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里程碑。 2002 年,跨机构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IADC)制定了一套国际空间碎片减缓指南[ 9 ],旨在短期内限制环境中碎片的产生(通常通过与航天器设计和运行有关的措施)和长期内限制碎片数量的增长(将任务结束后在低地球轨道(LEO)区域停留的时间限制在 25 年内)。2007 年,IADC 更新了这些空间碎片减缓指南,即第一修订版[ 10 ]。IADC 还发表了一份关于计划中的大型 LEO 星座的问题和担忧的声明[ 11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 IADC 最初的一套轨道碎片减缓指南,制定了自己的简化版共识空间碎片减缓指南[ 12 ]。联合国大会在其第 62/217 号决议中认可了这些指导方针。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制定了有关空间碎片减缓的国际标准。ISO 的最高级别空间碎片减缓标准是 ISO-24113“空间系统 - 空间碎片减缓”[13]。该标准及其衍生标准[14、15、16、17、18、19、20],融合了 IADC 和联合国的指导方针以及商业最佳实践和预期行为规范。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 (CCSDS) 由世界各大空间机构组成,负责制定航天通信和数据系统标准。通过制定、发布和免费分发国际标准 [21],CCSDS 致力于增强政府和商业的互操作性和交叉支持,同时降低风险、开发时间和项目成本。 CCSDS 的轨道、姿态、会合、再入和事件数据交换国际标准与交换太空数据以促进飞行安全特别相关。一些航天国家已经为本国的航天运营商建立了许可制度或国家监管框架。一般来说,此类国家法规是联合国、IADC 和/或 ISO-24113 的结合,它们通常指常见的缓解措施 [22]。在制定上述指导方针和标准时,并没有预见到增加太空人口的计划,包括更多的立方体卫星和其他小型卫星,以及新的大型卫星星座。这些新计划中的航天器和
自 1957 年首次轨道发射以来,地球轨道上的人造物体数量一直在增长。近距离接近和碰撞风险相应增加,从而导致活跃空间物体受到碰撞 [ 1, 2 ],这可能导致关键空间服务中断 [ 3 ]。轨道碎片数量建模表明碰撞风险可能进一步增加 [ 4, 5, 6, 7, 8 ];其中一些研究表明,即使在没有新的太空交通的情况下,轨道碎片缓解措施也可能不足,可能需要采取碎片清除补救措施。因此,需要采取缓解措施,以尽量减少轨道碎片,并在未来保证安全进入太空。航天工业利益相关者意识到了这些挑战,并已取得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里程碑。2002 年,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 (IADC) 制定了一套国际空间碎片减缓指南 [ 9 ],旨在通过通常与航天器设计和运行相关的措施,在短期内限制环境中碎片的产生,并通过将任务结束后在低地球轨道 (LEO) 区域停留的时间限制在 25 年内,限制碎片数量的长期增长。IADC 于 2007 年更新了这些空间碎片减缓指南,分别为修订版 1 [ 10 ]、2020 年(修订版 2)(未找到在线内容)和 2021 年(修订版 3)[ 11 ]。IADC 还就与计划中的大型 LEO 星座相关的问题和担忧发表了一份声明 [ 12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 (COPUOS) 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 IADC 最初的一套轨道碎片减缓指南,制定了自己的一套简化的共识空间碎片减缓指南 [ 13 ]。联合国大会在其第 62/217 号决议中批准了这些准则。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制定了解决空间碎片减缓问题的国际标准。ISO 的顶级空间碎片减缓标准是 ISO-24113,“空间系统 - 空间碎片减缓” [ 14 ]。该标准及其衍生标准包括 [15、16、17、18、19],融合了 IADC 和联合国指南以及商业最佳实践和预期行为规范。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 (CCSDS) 由世界各主要航天机构组成,负责制定航天通信和数据系统标准。一些航天国家已经为本国的航天运营商建立了许可制度或国家监管框架。CCSDS 致力于通过制定、发布和免费分发国际标准 [ 20 ],增强政府和商业的互操作性和交叉支持,同时降低风险、开发时间和项目成本。CCSDS 用于交换轨道、姿态、会合、再入和事件数据的国际标准与交换空间数据以促进飞行安全特别相关。一般而言,此类国家法规反映了联合国、IADC 和/或 ISO-24113 的结合,它们通常指常见的缓解措施 [ 21 ]。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并没有设想通过更多的立方体卫星和其他小型卫星以及新的大型卫星星座来增加我们的太空人口的计划
中国和德国同为制造业大国,都设置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的气候目标,因此在清洁能源转 型领域面临着诸多共同挑战。尽管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导致了全球范围的能源安全焦虑,德国仍在为实现 2045 年气候中性目标而加速布局可再生氢能政策和产业,以有效支撑本国的清洁能源转型进程。作为极 具气候雄心的发达经济体,德国在氢能经济领域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中国培育本国处于起步阶段的可再 生氢产业链。本文从氢能治理结构、提高氢能经济可行性措施和促进氢能应用等方面剖析了德国 2020 年 6 月发布的《国家氢能战略》。结合中国 2021 年 3 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1-2035 年)》 以及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作者基于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以下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为更好更快建立工业化规模的低碳氢供应链,中国应在充分利用本国现有化石燃料制氢产能的同时激 励可再生氢产能的持续增长。基于中国在电动车发展助力交通行业减排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在氢能 产业链规模化之前,扩大氢能的下游需求与上游的低碳生产应该区分对待。扩大可再生氢产能应与鼓 励氢能大规模应用同时推进,从而在氢能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产生正向激励效应。另一方面,本世 纪初以来全国燃煤发电装机的快速扩张已提前锁定了巨量煤炭需求,中国应以此为鉴,尽量避免进一 步扩大现有化石燃料制氢产能规模。 ● 氢能管制应更多侧重其能源属性。目前,中国仍将氢气作为危险化学品进行标识和监管,对其能源属 性没有予以充分考量和反映。对氢能的危化品定位在生产选址、道路运输、市场准入、终端应用以及 标准化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挑战。中国未来是否能够更加合理地对氢能进行定位是实现氢能规模 经济性的重要先决条件。 ● 可再生氢在工业深度脱碳中的作用应被优先考虑,并重点聚焦钢铁、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产业。鉴于可 再生氢在重工业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工业脱碳应成为中国实现可再生氢供应链规模经济性的重点领域。 除了尽快将排放密集型的工业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还应考虑将德国乃至欧洲的创新政策和 金融政策工具针对中国国情进行定制和试点,尤其是绿钢的政府采购、碳差价合约和气候友好型原材 料的需求配额。 ● 为更好促进可再生氢在中国的发展,应建立氢能部际协调机制,并最好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否则,氢 能治理的职责如果长期分散在在不同部委之间,将会阻碍氢能的长足发展,并使中国错失先机。建议 由该高层协调机制主导对建设跨省氢能管道这一无悔基础设施的必要性和规划展开调查研究,以积极 应对中国氢气生产、消费地理错配的挑战。 ● 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氢能发展时,应在制度设计层面防范“骗补”乱象并促进公平竞争。根据以往补 贴政策实施过程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氢能监管框架应重视制约与平衡,并纳 入多重监督机制。 ● 为了缩小与发达经济体在氢能核心技术领域的差距,中国应考虑为包括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在内的市 场主体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能够大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消除市场准入壁垒,中国将 能更好地深化与发达经济体在可再生氢领域的国际合作,并吸引欧盟特别是德国公司来华展开互利双 赢的技术合作和商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