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储能技术是利用新型清洁能源的关键技术。目前,储能技术主要由化学储能、电化学储能、热质量储能以及储能系统集成与安全组成(如图1所示),这些技术都对热管理和热安全提出了长期挑战。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其安全性特别是热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有效管理储能系统中的热量,确保其安全运行成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本期以此为基础,探讨储能、热安全与管理领域的新技术发展,共包含6篇文章。在环保排放标准和能源危机的驱动下,氢能已成为零碳清洁能源(Zou等,2023)。近年来,燃料电池汽车(FCV)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焦点,加氢站在氢能技术融入日常交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Miao et al.,2024)。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氢气密度低导致泄漏时扩散迅速,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风险。这些问题阻碍了全球氢能应用的普及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Wang et al.,2022)。尽管已经有大量研究关注氢气泄漏在各种环境中的扩散特性,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开放空间。在封闭空间(如天花板)中,明显缺乏关于氢气泄漏扩散的可靠数据。此外,虽然先前对自由射流的研究已经确定了特定的模式,但对封闭空间的研究通常提供了广泛的数据。
新能源汽车作为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已成为研究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的焦点。针对不同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巨大差异,本研究以中国十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一个新颖的多属性决策(MADM)框架来评估这些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前景。研究首先建立一套全面的指标体系,涵盖经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环境等关键维度,包含五种不同类型的评价信息。该体系融合了五种不同类型的评价信息:精确数、区间数、三角模糊数、犹豫模糊数和概率语言词集(PLTS),增强了框架处理不同数据类型的能力。然后,采用改进的熵(IEntropy)权重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然后将这些客观权重与VIKOR方法相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混合评估信息的结构化群体决策方法。基于模块化思维,综合混合评估信息对每个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进行评估和排序。敏感性分析和比较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所提出的MADM框架的稳健性和可靠性。排序结果表明,上海和广州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哈尔滨和郑州等城市则落后。基于这些发现,本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主要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