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灌溉渠道系统中水泄漏的传统现场调查方法成本高昂且耗时。在本研究中,开发了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来识别可能发生泄漏和/或渗漏的灌溉渠道位置。该方法涉及使用配备红色、近红外和热传感器的多光谱成像仪,该成像仪安装在飞机上并在低空飞行以收集图像。开发了一个三步流程,即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现场侦察,用于处理图像和识别可能发生泄漏的位置。该方法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下里奥格兰德河谷进行了评估。收集了该地区 11 个灌溉区内 24 个选定渠道段的图像。图像评估表明,140 个地点可能存在渠道泄漏问题(点泄漏和/或渗漏)。制定了现场评估表,用于记录 28 个地点的泄漏类型和严重程度。确认有 26 个地点存在泄漏,成功率为 93%。本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应广泛应用于检测灌溉渠道中的泄漏和渗漏。版权所有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目标 提供有关 MEMS 技术和制造的基本知识。 课程目标 本课程应使学生能够: 1. 了解微制造的演变。 2. 学习各种制造技术。 3. 了解微传感器和微执行器。 4. 学习各种微执行器的设计。 第一单元简介(9 小时) 基本定义 – 微制造的演变 – 微系统和微电子学,缩放定律:静电力、电磁力、结构刚度、流体力学和传热的缩放。 第二单元微传感器(9 小时) 简介 – 微传感器:生物医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 化学传感器 – 光学传感器 – 压力传感器 – 热传感器、声波传感器。 第三单元微执行器(9 小时) 微驱动:使用热力、压电晶体、静电力进行驱动。基于 SMA 的微执行器,微执行器:微夹钳、微电机、微阀门、微泵、微加速度计 - 微流体。第四单元 MEMS 制造技术(9 小时)MEMS 材料:硅、硅化合物、压电晶体、聚合物微系统制造工艺:光刻、离子注入、扩散、氧化、CVD、溅射、蚀刻技术。第五单元微加工(9 小时)微加工:体微加工、表面微加工、LIGA 工艺。封装:微系统封装、基本封装技术、封装材料选择。
抽象的社会昆虫,例如蚂蚁,白蚁和蜜蜂,已经发展出了复杂的社会,在这些社会中,协作和分裂的劳动分工增强了整个殖民地的生存,因此被认为是“超生物”。从历史上看,在自然条件下研究涉及大型群体的行为提出了重大挑战,通常会导致在人工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有限数量的生物体的实验,而这些生物会无法完全反映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一种有前途的探索动物行为的方法,超出了观察,正在使用产生刺激的机器人技术与动物相互作用。但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他们的应用主要受到小组的约束。在这里,我们介绍了一个生物相容性的机器人系统的设计选择和开发,该系统旨在与该领域的完整蜜蜂菌落整合在一起,从而通过热传感器和驱动器来探索其集体热调节行为。我们测试了该系统捕获两个关键集体行为的时空特征的能力。一个121天的观察表明,在觅食季节,育雏区域的温度调节活性,然后在冬季进行聚类行为。然后,我们通过两个机器人框架发出的局部热刺激来指导沿着非天然轨迹的蜜蜂来影响菌落的能力。这些结果展示了一个系统,该系统能够从内部调节蜜蜂菌落,并在长时间内观察到它们的动力学。这种结合成千上万动物和互动机器人完整社会的生物杂化系统可用于确认或挑战对复杂动物集体的现有理解。
实时缺陷检测对于激光定向能量沉积 (L-DED) 增材制造 (AM) 至关重要。传统的现场监测方法利用单个传感器(即声学、视觉或热传感器)来捕获复杂的过程动态行为,这不足以实现高精度和稳健性的缺陷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方法,用于实时位置相关的机器人 L-DED 过程中的缺陷检测。多模态融合源包括捕捉激光-材料相互作用声音的麦克风传感器和捕捉同轴熔池图像的可见光谱 CCD 相机。提出了一种混合卷积神经网络 (CNN) 来融合声学和视觉数据。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不再需要传统的手动特征提取程序,原始熔池图像和声学信号直接由混合 CNN 模型融合,该模型无需热传感模式即可实现最高的缺陷预测准确率 (98.5%)。此外,与以前基于区域的质量预测不同,所提出的混合 CNN 可以检测到缺陷发生的开始。缺陷预测结果与现场获取的机器人工具中心点 (TCP) 数据同步并注册,从而实现局部缺陷识别。所提出的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方法为现场缺陷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
航天器总质量 最多 200kg 任务数据上行链路 28kbps;下行链路 50kbps(低速率)/480kbps(高速率) 指向知识 0.07 度(1 σ) 指向控制 0.08 度(1 σ) 转动速率 0.5 度/秒(横滚/偏航);1.5 度/秒(俯仰) GPS 精度位置 10m;速度 0.02m/s;时间 50ns(1 σ) 设计寿命 >7 年(500km 轨道);>5 年(1,200km 轨道) 运载火箭 阿丽亚娜空间联盟号、阿丽亚娜 6 号、维珍轨道发射器一号,其他拟议 标称轨道 500-1,500km 圆形极地轨道;可适应高度/倾斜度电池锂离子总线电压22-38V非调节C&DH冗余总线@125kbps(SoCan)和1Mbps(SpaceWire)加密AES 256有效载荷电气和数据处理接口电源线(0.5-5A);热传感器线;SoCan总线;SpaceWire总线1同步(1kHz)线路;1 PPS(1Hz)线路TT&C上行/下行链路频段10Ka遥测频率/8Ka命令频率推进电力(氙气HET)最大Delta-V> 800m / s可靠性(非有效载荷)0.96 @ 5年宽带TT&C /通信选项可选Ka波段任务数据链路(1.6Gbps)带2个可操纵天线(15kg / 40W要求) div>
可以根据导致几个严重环境问题的各种因素观察到温度升高,尤其是全球变暖。城市地区是该温度升高最大的位置。城市热浓度,即所谓的热岛效应,在结构区域很高。这种情况导致人类的生命受到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持续的测量和分析来评估城市地区的室外热舒适性和热应力。今天,无人驾驶飞机(UAV)系统被用作地球观察活动中的快速数据生产技术。集成到无人机系统中的热摄像机可以精确,不断地监测城市地区的温度值。本研究的重点是由于表面温度变量的快速响应,因此在局部规模上的无人机热摄像头系统的潜在应用。一个热摄像机无人机系统,用于测量地球表面的能量通量和温度,这是了解景观过程和响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UAV热传感器直接用于TürkiyeKocaeli University工程大楼的不同土地覆盖类型。衍生的无人机表面温度与同时获得的原位温度测量值进行了比较。使用TFA SCANTEMP 410型号表面温度计获得同时进行陆地温度测量。Pearson与0.94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利用了无人机表面温度与陆地测量之间的高相关性。可以得出结论,无人机安装的热摄像机系统是一种有前途的工具,它有更多的机会了解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下的表面温度可变性。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已经意识到温度与健康之间的内在关系。最明显的例子是发烧(感染或炎症过程中体温升高)。特定器官的温度是外部温度、代谢活动和血液灌注等多种因素之间微妙平衡的结果。[1] 因此,这些参数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器官温度的变化。因此,温度波动可以作为疾病发展的早期指标。据报道,许多对社会造成破坏性影响的疾病都与温度有关,例如神经系统的退化过程、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急性炎症以及心血管疾病。[2] 身体和内脏器官温度升高的一个特别显著的原因是全身性炎症,这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严重疾病。 [3] 因此,组织和器官的热监测已成为早期发现危及生命的疾病的宝贵工具。 [3,4] 为了有效,热监测应远程实现,测量时不干扰组织的温度,也避免对被研究器官进行物理改变。 不幸的是,大多数传统的热传感技术都是侵入性的——因为它们需要插入热电偶等微型热传感器——而红外摄像机的非侵入式热成像只能测量表面温度。 [5] 在这种情况下,发光温度计代表了一种克服这些限制的替代技术。 它基于使用发光纳米温度计 (LNTh) 作为远程热报告器。 [6,7] LNTh 是纳米粒子 (NP)、蛋白质或染料,其发光强烈依赖于温度。 LNTh 最初被提出用于细胞内温度测量 [8,9],后来被应用于动物模型中的远程热感应。 [10] 在这样的模型中,LNTh 的使用使得
图 3-3。深度感知 ...................................................................................................... 3-9 图 3-4。世界上的沙漠地区 ...................................................................................... 3-13 图 3-5。沙质沙漠地形 ............................................................................................. 3-14 图 3-6。岩石高原沙漠地形 ...................................................................................... 3-15 图 3-7。山地沙漠地形 ............................................................................................. 3-15 图 3-8。世界上的丛林地区 ............................................................................................. 3-20 图 3-9。风的类型 ............................................................................................. 3-25 图 3-10。微风 ............................................................................................................. 3-25 图 3-11。中等风 ................................................................................................ 3-26 图 3-12。强风 ................................................................................................ 3-26 图 3-13。山波(驻波) ................................................................................ 3-27 图 3-14。与山波相关的云层形成 ............................................................. 3-28 图 3-15。转子流动湍流 ................................................................................ 3-28 图 3-16。风过山脊 ............................................................................................. 3-29 图 3-17。蛇形山脊 ............................................................................................. 3-30 图 3-18。风过树冠 ............................................................................................. 3-30 图 3-19。肩部风 ................................................................................................ 3-31 图 3-20。穿越峡谷的风 ........................................................................................ 3-31 图 3-21。山地起飞 ............................................................................................. 3-32 图 3-22。高空侦察飞行模式 ............................................................................. 3-35 图 3-23。使用圆形机动计算风向 ............................................................. 3-37 图 3-25。计算两点之间的风向 ................................................................................ 3-36 图 3-24。进近路径和要避开的区域 .............................................................................. 3-38 图 3-26。贴地或等高线起飞(地形飞行) ...................................................................... 3-40 图 3-27。以 45 度角穿越山脊(地形飞行) ...................................................................... 3-41 图 3-28。在地形飞行高度进行大转弯或爬升 ............................................................................. 3-41 图 3-29。沿山谷飞行(地形飞行) ............................................................................. 3-42 图 3-30。贴地或等高线进近(地形飞行) ...................................................................... 3-43 图 4-1。座舱照明 ...................................................................................................... 4-2 图 4-2。光照水平 ...................................................................................................... 4-3 图 4-3。明视觉 ...................................................................................................... 4-4 图 4-4。中视觉 ...................................................................................................... 4-4 图 4-5。暗视觉 ...................................................................................................... 4-5 图 4-6。白天盲点 ...................................................................................................... 4-5 图 4-7。夜间盲点 ...................................................................................................... 4-6 图 4-8。传感器可以看到什么................................................................................................ 4-6 图 4-9。图像增强器 ...................................................................................................... 4-7 图 4-10。飞行员夜视成像系统操作顺序 ...................................................................... 4-8 图 4-11。微通道板 ...................................................................................................... 4-8 图 4-12。荧光屏 ...................................................................................................... 4-8 图 4-13。光晕效应 ...................................................................................................... 4-9 图 4-14。配重 ...................................................................................................... 4-9 图 4-15。热传感器................................................................................................ 4-11 图 4-16。大气效应............................................................................................... 4-12
I.1 简介 本手册适用于 DS 2000“运动解决方案”驱动器,其软件版本为 3.20X。0 至 3 版本的手册适用于 DS2000 驱动器和 2.00X 以下的软件版本。4 至 5 版本的手册适用于 DS2000“运动解决方案”驱动器,其软件版本为 3.00X 和 3.10X。DS2000 软件版本 3.200 的新特性和新增功能: • I2T IGBT 保护。此功能可保护 IGBT 模块,避免因过大的相电流流动(特别是在低频或锁定转子时)而过热。当保护激活时,可以禁用驱动器或限制电流流动。此功能可通过菜单激活或停用。激活此保护后,陷波滤波器将自动停用。I2T IGBT 保护和陷波滤波器不能同时使用。• 防自由旋转 (AFW)。此功能允许在断电、电机过热和驱动器过热的情况下紧急停止电机。电机将以菜单中最终设置的减速度值制动。此功能可通过菜单激活或停用。• 再生电阻保护。一些客户应用显示再生电阻的持续使用频率过高,有时会导致其损坏甚至断裂。为了避免此问题,在新的 DS2000 固件版本 3.200 中开发了一个新功能:该算法可估计电阻器温度的增长,并根据制造商数据(标称功率、最大功率和峰值功率时间)防止其过热。• FAS G 去磁通。此修改通过引入去磁通组件(正弦电流相移)来提高高速电机性能,该组件从速度值开始,最大角度值可在菜单中设置。可以使用相关参数从菜单中激活或停用此功能。• 模拟参考上的死区。可以引入模拟参考上的死区(以零交叉为中心,两个方向对称),幅度可通过菜单选择。它消除了可能导致电机轴漂移旋转缓慢的偏移。可以使用相关参数从菜单中激活或停用此功能。• PTC/NTC 选择。可以使用菜单选择 PTC/NTC 电机热传感器。• 自动电流偏移补偿。当驱动器被禁用时,此功能会自动激活,并重复计算,直到驱动器关闭。当驱动器启用时,最后计算的偏移值将被记忆并用于电流环路。当驱动器再次被禁用时,此功能将激活并补偿可能的热漂移。
I.1 简介 本手册适用于 DS 2000“运动解决方案”驱动器,其软件版本为 3.20X。0 至 3 版本的手册适用于 DS2000 驱动器和 2.00X 以下的软件版本。4 至 5 版本的手册适用于 DS2000“运动解决方案”驱动器,其软件版本为 3.00X 和 3.10X。DS2000 软件版本 3.200 的新特性和新增功能: • I2T IGBT 保护。此功能可保护 IGBT 模块,避免因过大的相电流流动(特别是在低频或锁定转子时)而过热。当保护激活时,可以禁用驱动器或限制电流流动。此功能可通过菜单激活或停用。激活此保护后,陷波滤波器将自动停用。I2T IGBT 保护和陷波滤波器不能同时使用。• 防自由旋转 (AFW)。此功能允许在断电、电机过热和驱动器过热的情况下紧急停止电机。电机将以菜单中最终设置的减速度值制动。此功能可通过菜单激活或停用。• 再生电阻保护。一些客户应用显示再生电阻的持续使用频率过高,有时会导致其损坏甚至断裂。为了避免此问题,在新的 DS2000 固件版本 3.200 中开发了一个新功能:该算法可估计电阻器温度的增长,并根据制造商数据(标称功率、最大功率和峰值功率时间)防止其过热。• FAS G 去磁通。此修改通过引入去磁通组件(正弦电流相移)来提高高速电机性能,该组件从速度值开始,最大角度值可在菜单中设置。可以使用相关参数从菜单中激活或停用此功能。• 模拟参考上的死区。可以引入模拟参考上的死区(以零交叉为中心,两个方向对称),幅度可通过菜单选择。它消除了可能导致电机轴漂移旋转缓慢的偏移。可以使用相关参数从菜单中激活或停用此功能。• PTC/NTC 选择。可以使用菜单选择 PTC/NTC 电机热传感器。• 自动电流偏移补偿。当驱动器被禁用时,此功能会自动激活,并重复计算,直到驱动器关闭。当驱动器启用时,最后计算的偏移值将被记忆并用于电流环路。当驱动器再次被禁用时,此功能将激活并补偿可能的热漂移。